为啥一到医院就要抽血?医生揭秘:抽出来的血,最终都去了哪里

郭嘉聊健康 2024-11-06 19:37:31

“为啥又要抽血?不是才抽过没多久吗?片子都拍了怎么还没查出问题来?”

如果定期去医院体检,肯定的能经常听到上述类似的话语。

现在的医院甭管是做体检还是住院治病,往往都伴随着抽血,而且一抽就是好几次。

看着几大管血从血管里流走,患者不禁会感到纳闷,怎么抽了一管血还不够?

还有的患者想象力比较丰富,会觉得是不是医生故意为之,要把血液拿去偷偷卖钱?

那么为什么一到医院就要抽血?抽出来的血最终又会流向何方?医院究竟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上述问题好好讨论一番,如果你恰好遇到过类似问题,看完本篇文章一定会让你醍醐灌顶。

一、为什么一进医院就要抽血?

患者眼中的抽血,在医生眼里其实叫做血常规检查,是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身体健康情况不得已而为之。

或许别的项目可以跳过,但血检一定不能不做。

血液在人体内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运输载体,它流经四肢百骸,穿过五脏六腑,可以说全身上下任何部位产生的代谢产物,都有可能在血液当中找到。

什么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数量等等都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都能反映某个身体组织部位健康。

医生通过抽血,可以很快确定出患者基本身体情况。

而且相比起 Ct以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方式,血液检查成本低廉,患者不至于为费用大费周章,操作流程也非常便捷。

所以患者哪怕去任何医院,都免不了先做血液检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坐不住了,血常规检查不是没人听过,可血常规检查通常一管血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医院有时会抽好几管血,仅用于血常规检查根本说不清。

事实确实如此,血常规检查一管血就可以检测多项指标。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很先进,用不着反复多抽。

之所以会出现反复多次抽血,有可能涉及到以下几种情况。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是帮助医生初步发现患者健康异常。

既然是初步发现那么定然伴随着进一步确诊,比如血检心肌酶异常。

医生为了判断是不是心肌梗死往往会要求患者再次抽血验证。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抽血都是在做血常规检查。

除了血常规以外还有凝血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激素验血检查、免疫检查、生化检查等等。

不同的检查目的不同,血液处理方法也不相同,肯定需要多次抽血。

并且有的患者需要持续观察健康情况,医生也会多次抽血。

就比如孕妇在孕期当中,为了保证整个怀孕过程顺利,医生往往会多次做抽血体检,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儿童唐氏筛查、抗体检测等等,以上所有步骤都需要抽血。

由此不难发现,患者可能会觉得抽血很痛苦,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医生这么做也是出于不同情况的考虑。

所以现在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下次去医院接受抽血检查时,就别再陷入过度恐慌和焦虑之中了。

二、抽出来的血液最终流向何方?

一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可能仍旧不会相信医生多次抽血是在为患者好。

那么大几管血,医院那么多的患者,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若是拿出去售卖或许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这种想法实际上毫无意义,血液一旦离开人体可就不再是“宝贵的血液”了。

在医生眼中,或许它们和其他医疗废物没有任何区别。

具体而言,患者体内抽出来的血,会被医生放到不同颜色的血盖管里。

每个颜色对应着一种处理流程,黄色盖管主要用于血清生化,查肝肾功能。

紫色盖管通常用于血常规,绿色头盖管常在急诊环节中看到,主要查急诊生化。

蓝色头盖管主要查纤溶系统,黑色盖管则用于血沉检测。

对检测内容看不懂没关系,大家只需要知道不同的检测需要对血液进行不同处理即可。

有的需要加入抗凝剂、有的需要离心机摇晃、还有的可能需要加入别的试剂。

总之经过检查后的血液就变成了不再适合人体的废物血。

对这些废物血,医院会贴上标签保存一周左右,以应对患者可能需要的复查或者产生纠纷之后对血液检测进行二次确认。

一周后经过检测的废气血液会被高温灭菌处理,然后投放进医疗垃圾箱,再由专业医疗废物垃圾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知大家看完会有如何感想。

离开人体的血液经过短短7天左右“存活”期,医生哪有有机会把血液进行售卖。

再说要卖也得有人买,谁会来买血液呢。

除了血站以外,好像没什么个人和组织对大量血液有需求。

但任何地方的血站都不可能找医院医生私自买卖血液,这是违法犯罪的事情。

因为买血液就意味着有人要卖,我国献血法规定,无论是买血还是卖血都是违法行为,要对买卖双方进行处罚。

所以血液流向高度确定,医生没法卖,血站也不能买。

废弃血液产生不了任何经济价值,各种阴谋论的出现除了徒增焦虑与不信任感,没有太多意义。

三、血液抽检,细节勿忘

其实患者之所以要到医院面临抽血,肯定是身体不舒服,因此与其为一些阴谋论而焦虑,不如多关心关心血液检测结果。

只有准确的结果才能帮助自己了解身体健康,帮助医生对症下药。

所以如果有就医检测需求之人,以下5种能保障血检结果准确的方法千万不能错过。

1、抽血前8小时不要吃东西

血液当中包含血糖以及血脂,血糖若是偏高医生得考虑是不是糖尿病,血脂若是偏高,医生就得考虑帮助避免心血管疾病。

如果抽血前8小时内吃东西,食物中的糖分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经胃部消化进入人体,会对血糖和血脂造成临时性升高,使得体检结果与真实情况有偏差。

医生很可能会被误导作出错误判断,到头来受到损害的还不是患者个人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不要吃东西,也包括不要喝水,或者更准确来讲不要大量饮水。

适当饮水对血糖血脂结果影响不大,但如果大量饮水不仅可能造成血糖血脂结果临时性变化。

还会因水分储留太多促进胆囊挤空,影响最终观察结果。

2、抽血前三天不要吃得太油腻

吃的太油会导致身体甘油三酯增高,会污染血检数据,引发一些疾病的“假阳性”,所以抽血前三天要尽可能清淡饮食。

3、体检前一周不要大量喝酒

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美酒虽好不能贪杯。

如果在抽血前一周喝了很多酒,不仅会刺激肝脏导致转氨酶等指标升高,还会搅乱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导致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

若是有人要做心电图检查,喝酒也会使得结果一塌糊涂。

因为酗酒之人在酒精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状况,这些都是心电图检查大忌。

很多人为了谋生可能会出现身不由己的情况,例如需要陪客户吃饭喝酒谈生意。

如果不得不喝酒而之后又要做抽血体检,倒也有办法尽可能消除酒精带来的体检结果误差。

可以在抽血前一天多喝水,有助于加速酒精代谢,但注意多喝水必须在抽血前8小时完成。

4、抽血前三天不要剧烈运动

血液检测通常会查一系列指标,包括血糖水平,而剧烈运动会促进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分泌,运动过程还会大量消耗人体能量。

众所周知肌肉耗能耗的就是糖原,糖原来自血糖,所以血糖数据会变得不真实。

如果医生觉得血糖检测结果有问题,很可能会要求患者重新采血复查,到时候又得多挨一针。

5、抽血前一天要避免熬夜

熬夜之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情况,如果做心电图检测,得到的最终结果肯定和真实情况有出入。

而如果做抽血检测,熬夜也可能会导致血检结果存在误差。

这些误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抗胰岛素抗体等等,检测结果假阳性概率会上升。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抽血是廉价但却有效的健康检查手段,所以很多患者才会感到一去医院就抽血。

至于偶尔出现的多次抽血,则有进一步确诊、多种血液检查和持续观察三种情况,总之都对患者健康有好处。

至于血液流向,现代医院管理严格,血液流向程序透明,废弃血液在经过一系列留存、灭菌等程序之后,会被专业处理公司做无害化处理。

所以大家之后切莫再相信各种“卖血”流言了。

参考资料:

有来医生2023年7月31日《》熬夜对体检抽血有影响吗

临沭县人民医院《体检抽血前后注意事项大揭秘》

家庭医生在线2024年4月10日《体检前一天喝酒了?别慌,教你如何应对!》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