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创新,农业、物流、勘探、交通等社会众多领域,都已离不开它,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的广泛应用,更是改写了现代战争的模式。
但是无人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命门”,就是它的通信联系,一旦失去信号,无法实现顺畅通信,无人机就彻底失控,而且无人机越来越多的开始组成机群,协同完成任务,无人机相互之间的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无人机通信主要通过无线电实现,一旦遭遇电磁干扰,无人机就会失去联络,如果是在战争当中,后果更加严重。
近期,我国西北工业大学另辟蹊径,研究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不再依赖无线电通信,无视电磁干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款无人机采取了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呢?为何要模仿萤火虫呢?
萤火虫为何要发光?要了解此次西工大的研究成果,首先要了解自然界中的萤火虫所具备的独特技能,和其他的很多昆虫不太一样,萤火虫相互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自身发出的冷光来进行的。
我们如果来到乡村或是旷野之中,特别是在夏夜,就有机会看到成群的萤火虫在夜晚飞翔,它们身上所发出的冷光,犹如漫天星光,煞是好看。
萤火虫发出的光,存在模式与频率上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就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它们利用发出的光,来告诉同类求偶、觅食、指引方向甚至躲避危险等等信息,有些品种的萤火虫还可以利用发光来进行捕食,这种方式简单有效。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萤火虫拥有了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尾部有一个“发光器”,身体则能够分泌产生多种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之间发生生化反应,就会发光。
自然界中,能够发光的生物其实很多,例如人们熟知的安康鱼、磷虾以及一些品种的水母等,但像萤火虫这样,可以控制闪光,从而传递信息的生物却很少见,萤火虫是如何做到的呢?
通过对萤火虫进行基因学研究,并对比了萤火虫在早、中、晚期的发光器,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萤火虫的发育调控基因当中,有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可以调控萤火虫所产生的荧光素酶,也就是说,可以调控发光蛋白的表达。
这就使萤火虫在想要表达某种信息的时候,身体会本能的进行荧光素酶的调节,从而发出相应的冷光,不同的发光频率、发光模式,很容易就可以被同类捕捉到,从而达到相互联络的目的。
不得不说,萤火虫的这套通过发光来进行通信的联络机制,简直媲美一流的科技,绝对精密准确,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魔力。
这套机制,也为我国无人机通信方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经过不懈努力,西工大的科研团队实现了这一目标。
仿萤火虫通信如何实现西工大光电与智能研究院,与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通过模仿萤火虫的交流方式,利用光通信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成功实现了无人机集群的光通信联络。
很多人都知道无人机的“蜂群战术”,利用众多的无人机,在战场上实现集群协同,对敌方进行饱和攻击,但这种战术的前提条件就是确保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地面操控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能出现问题。
除了军事领域,包括无人机集群进行空中表演,进行大规模的救援以及物资投送,在很多场景下,都必须保证通信畅通,单一的依靠无线电通信,如果有人为的电磁干扰,各项任务注定会失败。
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如今的电子战设备发展迅速,即便有相应的对抗措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难以确保无人机不受干扰,但使用光通信来作为无人机的通信手段,就可以绕过所有这些电磁干扰,实现通信顺畅。
研究团队在无人机上安装了照明设备,这就相当于是萤火虫的发光器,同时安装了光电传感器,用来捕捉其他无人机发出的光信号。
在此基础上,无人机携带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对发光频率和模式进行控制,同时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智能分析,从而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实现无人机基于光链路的协同飞行。
该技术原理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要实现在高速飞行中的实时通信,难度还是非常的大,研究团队充分应用了目前的智能科技,使用先进的智能算法,确保光通信稳定可靠。
无人机上的光源使用的是LED,这种光源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自然光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使用了一套光通信纠错技术,对捕获的光信号进行精确识别,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做到没有丝毫漏洞,目前我国无人机之间的光通信主要还是运用于短距离之间,在较长的距离上,光信号的捕捉就会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使用的是可见光,不排除被别人侦测到的可能。
所以我国的光通信研究并没有停下脚步,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对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使光通信真正成为可供无人机选择的“第二套”通信系统。
光通信的未来前景实际上,我国对于光通信的研究还不止这些,目前已提出全光通信网络的构想,可以利用光通信实现太空、水下和空中的通信连接,构建覆盖空天地水下的完整通信网络。
这种网络要比目前无人机光通信复杂的多,可以支持有线或无线设备接入,根据通信场景不同,还要运用多种光源。
目前提出的主要有四种光源,在大海中,会使用蓝光进行水下通信,这是因为海水对蓝绿光的吸收较弱,可以使光线传播的更远。
水面以上物体之间的传播则使用LED白光光源,为防止日光干扰,还在部分场景使用深紫外光,而对于太空中的点对点传播,则使用激光。
使用这四种光源构成的通信网络,则可以建立统一的传输模式,并运用以太网对其进行集成,允许无线或有线方式访问互联网,这不仅可以实现全新的通信方式应用,而且对于物联网有很大帮助。
如果我国建成全光通信网络,就可以实现实时视频通信以及传感器数据的传输,这将是又一项重大的科技应用成果。
目前,至少在无人机领域,我国的光通信很可能会很快投入使用,届时,想要通过电磁干扰来应对我国的无人机,就会无法实现。
参考资料:
中新网:《西工大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取得新突破》
央视新闻:《萤火虫为何能发光?如何控制发光?未解之谜揭开》
前瞻网:《研究人员开发出全光通信网络:使用四种光谱,实现海陆空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