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霸齐桓公的经历真是太传奇了,难道真的是有天命这种事?

元昊说历史 2024-11-05 08:56:46

周平王东迁,给了所有诸侯机会。

以前一些强大的诸侯吞并其他方国,如果做的太过,天子的军队就来了,

他们人多、装备好,碾压一个诸侯很轻松。

等周天子来到洛阳,身边的军队需要诸侯提供,原本属于王室的土地就那么多,养的士兵只够维持治安,维持天子的威严只能依靠几个大诸侯,于是这些诸侯有了发动战争的合理借口。

在混乱的东周,郑国和晋国享受到了第一波政治福利,他们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得到了大量赏赐,甚至能代表周天子出兵镇压不听话的其他诸侯。

但是在东周这个时期,第一个以天子的名义,出来平事的大诸侯,是齐国。

我们称呼齐国的国君姜小白,为第一代春秋霸主。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要知道,在姜小白之前,齐国一直是个内乱频频,实力一般的中等诸侯,姜小白是凭借什么超越其他诸侯,成为霸主的呢?

齐桓公姜小白为什么传奇,因为他连坐上齐国国君的位置,都充满了故事。

姜小白的父亲是齐僖公,他有三个儿子,嫡长子叫姜诸儿,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老二是公子纠,姜小白排第三。

齐襄公喜欢胡作非为,做了很多荒唐事,如欺负大臣、和妹妹乱搞、杀掉妹夫鲁桓公等。

这使得齐国的政治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公子们觉得留在齐国不太安全,所以纷纷外逃。

姜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到莒国;

公子纠则在管仲、召忽的辅佐下逃到了鲁国。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姜小白出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意思就是,当初齐襄公即位后,行为无常。

鲍叔牙说:“国君放纵,百姓懈怠,祸乱将要发生了。”

于是侍奉姜小白出逃到莒国。等到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管仲、召忽侍奉公子纠逃到鲁国。

这里的鲍叔牙、管仲、召忽几人,分别是姜小白和公子纠的老师。

不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齐桓公和管仲组合,原本分属两个派系,在后面管仲甚至要了齐桓公的命,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从实力上来看,姜小白更会做人,也更有能力,所以齐国部分贵族暗中支持姜小白,包括高傒。

高傒在齐国地位较高,很有影响力。

而公子纠有外援,他的母亲是鲁国公主,而且鲁国跟齐襄公的关系很差,所以他们也需要一个亲近他们的齐国话事人。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襄公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

就是齐襄公灌醉了鲁桓公,并派大力士彭生将其杀害,还与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

后来齐襄公打猎的时候,被人给杀了,杀他的公孙无知进入皇宫,继位称帝,而公子纠等人趁乱,逃出了齐国。

公子纠去了鲁国,姜小白去了莒国。

这里的公孙无知是齐前庄公的孙子,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堂兄弟。

公元前686年,他联合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自立为齐国国君,史称齐前废公,一年后,在雍林游玩时,被雍林人当作反逆之人袭击杀死。

公孙无知死了,齐襄公这一脉的人也被他杀光了,齐国出现了权力真空,外逃的两位公子成了齐国国君最后的希望。

按照法理,公子纠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所以在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庙堂就派人直奔鲁国,要求接回公子纠继位,而高傒和另一个权臣国懿仲,则是偷偷派人告诉姜小白,让他也赶紧回国,来争这个位置。

两人的智囊团都出主意,要求两位公子赶紧回国,但是鲁国比莒国相聚齐国更远,大家都这么赶回家,公子纠还没到达齐国呢,姜小白可能已经登基了。

面对这种威胁,管仲就要求,亲自带队半路袭杀姜小白。

要知道公子纠背后依靠的是实力强大的鲁国,临时调用一支精锐小队,跟着管仲连夜出发,问题是在哪里埋伏。

管仲认为,莒国与齐国之间的往来路线是相对固定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地理情况的了解,能够大致判断出姜小白从莒国返回齐国最有可能经过的路线,从而选择在合适的地点进行埋伏。

在这里,姜小白向我们展示了堪称影帝级的表演。

管仲不愧是春秋时期的大人物,他的地点判断正确,时机把握的也很准,关键是他本身是一位箭术大师,有百步穿杨的本事。

在看到姜小白之后,弯弓射箭瞄准发射一气呵成,部位把握的也很准,直击姜小白的要害。

从管仲的视角去看,姜小白中箭之后,一口鲜血喷出,倒地,没有动静。

从身边鲍叔牙等人惊恐的反应来看,姜小白确实中箭,死透了。

这里管仲是去暗杀的,而且长途奔袭,带的人有限,正面对抗姜小白的护卫队伍没有胜算,所以一击得手之后,没有机会验尸,感觉姜小白已经死了,就拍马跑了。

为什么说姜小白的表演堪称影帝?

因为管仲的箭确实射中了自己,而且准度力度都很大,神奇的是,姜小白身上穿的衣带钩救了他。

在春秋战国时代,带钩是贵族或武士们系在腰带上的挂钩,往往用青铜铸造,主要起装饰作用。

带钩阻挡了箭的进一步深入,缓冲了弓箭的力道,使箭没有对小白造成致命伤害。

这种巧合为小白的逃脱提供了一线生机。

如果没有带钩的阻挡,按照当时弓箭的杀伤力,小白很可能小命就真的没了。

小白在中箭的瞬间,反应迅速,他咬破自己的舌头,假装吐血,然后倒在车上。

当时的情景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鲍叔牙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他真死了,这才骗过了精明如管仲这样的人。

所以说现实比小说更加精彩,姜小白就像武侠小说里天命所归的男主角,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

管仲以为得手了,就派人通知自己的主公,而公子纠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以为稳了,就没有再日夜兼程返回齐国,给了姜小白足够的时间,去接收齐国权力。

姜小白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后,在高傒等一众贵族的支持下,在鲍叔牙的积极游说之下,姜小白迅速登上国君之位,史称齐桓公。

为什么齐国国内原先支持公子纠的贵族,现在支持姜小白了呢?

这时候鲍叔牙的游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他的观点有三个:

第一,姜小白先到临淄,这就是天意;

第二,鲁庄公亲统大兵送公子纠回国即位,这是个天大的人情,如果齐国让公子纠继位,将来这个人情要不要还存在很大问题;

第三,如果鲁国要求还人情,可能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而齐国此时刚刚经历内乱,不宜再发动战争。

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姜小白抢先进入都城临淄,得到了高傒等实力派的支持,而且鲍叔牙的游说也很有说服力,这些因素使得反对的声音被压制下去,最终姜小白成功继位成为国君。

姜小白成了国君,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鲁庄公护送下的公子纠。

他立即发兵,并且兵分两路,一路派重兵阻击公子纠的前进路线,他们在山东青州展开大战。

鲁庄公带的大兵再厉害,怎么会是齐国举国之力的对手,一场大战下来,鲁国的军队溃败,他们撤出战斗,打算回到鲁国再说。

这时候齐桓公的另一路兵马,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伏,不让鲁国大军回去了。

姜小白毕竟刚刚登基,只是吓唬吓唬鲁庄公,他给这位鲁国国君写信,提出两点要求:

1、公子纠是自己的兄弟,不忍心杀他,所以请鲁国代为处置;

2、管仲、召忽是自己的仇人,要鲁国将他们交给齐国。

鲁庄公明白,大势已去,不同意齐桓公的要求,他们就回不去了,最终鲁国在齐国的威逼之下,在山东的菏泽市北杀死了公子纠。

召忽见主子死了,也跟着自杀。

只是在处理管仲的时候,鲍叔牙向齐桓公求情,请他放了管仲,而且要求齐桓公可以重用管仲,因为管仲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这时候,齐桓公就体现出了一国国君的气度,面对曾经差点杀死自己的仇人,齐桓公选择原谅了他,并且安排管仲做了宰相。

而管仲投桃报李,帮助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