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二年,一个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宰相和一位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组织了一次富国强兵的变法。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每一次变法和改革都会极大提升国力。比如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更是促使一度落后挨打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最强王者,最终还统一了天下。然而,公元1069年北宋王朝的这次变法,不但未能使北宋王朝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反而还把北宋彻底推入到了灭亡的深渊。而这次失败的变法就是争议最大的王安石变法。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的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在一片看似不起眼的房屋之中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它就是北京法源寺。法源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辽东阵亡将士修建的一座寺院。然而,法源寺曾经还发生过一件令所有华夏民族同胞痛心疾首的大事。那就是北宋皇帝宋钦宗及众多皇室成员就曾被囚禁于此。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大军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金军不仅搜刮了大量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等财物,还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皇亲贵族、大臣、美女、工匠等十余万人。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兵这次一共运走了300万锭金、800万锭银、5400万匹丝织品和1500万匹绸缎。有了这些财物的支持,此后的北方汉族也不得不苟活异族的铁蹄之下几百年。而这件令中原王朝倍感耻辱的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痛定思痛,不由得让人追问:为什么一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宋帝国竟然有如此悲惨的结局?翻开北宋历史,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王安石的变法。
于是王安石也就成了北宋灭亡的最大元凶。然而有趣的是,这位历史罪人“不贪不腐、不讲排场”,作为一品大元,一件衣服却能穿很多年。尽管他性格有些执拗,但不得不承认,他清廉高洁,富有才智。无论是个人操守还是才华,都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所以,王安石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人。更不是那种毫无才智的庸才笨蛋。但为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王安石变法就成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了呢?为什么一系列便民的举措就变成了害民的恶政?为什么一个好人就没办成好事呢?他到底有何神秘之处?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改革科举等。其中的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结实,官府可以以较低的利息借贷钱粮给农民,让农民发展生产,免受地主阶级的高利贷盘剥。而官府也能获得一笔收入。这就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均输法和市易法主要用于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好比朝廷的招标采购。保甲法和保马法则用于整顿并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而新的科举制度主张以经一取士,从而改变文人只会闭门学做诗词、实事不行的状况。
新法推出前期的确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据《宋史》记载,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朝廷积蓄的钱粟作为户部经费,可以支撑20年之用。然而,随着变法的深入,支持新法的官员中混进了不少有德无能的投机分子。他们靠鼓吹新法欺上瞒下而加官进爵。由此,变法也开始走上歧途。就比如青苗法的初衷是官府借钱给百姓渡过难关,阻止土地兼并。可事实上,青苗法却渐渐变成了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每户还必须借贷,由此大量老百姓遭到盘剥。而有的百姓为逃避保甲法,甚至还出现了自断手腕的乱象。
所以,在王安石变法的五年后,也就是北宋神宗熙宁七年,一幅描绘民间疾苦的画卷就送到了宋神宗的面前。图卷名曰《流民图》。图中的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开封城外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百姓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而献图的则是一位小官,名叫郑侠。郑侠在奏折中还说道,这些都是他每天在城楼上亲眼所见。画出来的,还不到1%。京城之内,惨状尚且如此。千里之外还真不知是什么样子。
《流民图》给宋神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在收到此图的第二天,宋神宗就被迫下令暂停新法。而新法的倡导者王安石也辞去相位,告老还乡。
再好的政策都有空子可以钻。商鞅成功是因为执法严格,连自己都钻不了空子。
有好理念,没有执行班底。 要先拿一个试范区。
胡说八道
糊说9道
只能说王安石的措施太超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