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著名画家陈清波三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完了,这里介绍我们再分享南宋陈清波大画家绘画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绘画作品有:《瑶台步月图》《湖山春晓图》《西湖春晓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绘画作品
陈清波,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杭州)人。
于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时为画院待诏。工山水,最擅长画西湖全景,笔致清润秀媚。所画西湖名胜,画迹有《三潭印》《芳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30余幅。传世作品有《湖山春晓图》小幅、《瑶台步月图》等。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瑶台步月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瑶台步月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5.6厘米,横:2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此图写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清润,敷色雅致。
该作品左边栏杆旁和底下分别有陈清波款。图绘三仕女夜登露台玩月之情景。三仕女髙绾发髻,着小袖对襟旋袄,细眉柳腰,清秀婉约,分别手捧杯盘,伫立瑶台,娓捤而谈,神态悠闲。左右各立一仆,执壶、扇相侍。远处树木隐现,空中祥云缭绕,明月半掩,清秀明净。
宋代盛行赏月之风,“吟风玩月”成为这一时期画家们青睐的绘画题材。仕女形象大多“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此图旧签题“刘宗古瑶台步月”,原载《四朝选藻册》。对幅有乾隆七言题诗,骑缝处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二朱文方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此图写仕女于高楼赏月的场景,以界画形式呈现了南宋楼阁,远处树木隐现,明月半掩,三位高髻女子伫立瑶台,娓娓而谈,前后各站一位侍女,执壶、扇相侍。左侧高髻女子所端物品值得端详,杨琳认为图中侧立女子盘中端的是一组五个磨喝乐。亦有学者将此图定为中秋节令图。《瑶台步月图》对幅为乾隆题诗:“步上层台图近月,纎妍笔墨肖娗嫇。紫微诗意分明写,小立依然看两星。”“两星”即“牛郎织女双星”,笔者认为左侧高髻女子所端物品难以确认其为磨喝乐童子像,其外观更像是宋代女子织布所用梭子。
此画布局疏朗,设色清丽,不失为一件精构。本幅无款印。对开清题七言绝句一首。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图页写中秋 赏月情景,人物纤秀,风格婉约,景色空蒙。
宋人册页中的楼阁画除了描写完整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全景,还有描绘建筑局部的作品。
此页即界画平台的局部,虽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但深棕色嵌玉栏杆、莲花柱头装饰和台子的斗拱样式交代得准确清楚,与描绘建筑全图的作品恰是一种互补,展现了楼阁小品画活泼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表现手法。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湖山春晓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湖山春晓图》绢本,设色,扇面画,纵25cm,横26.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幅是描绘西子湖旁的春晓景色,是一幅清润淡雅的山水小品画。长堤之上,两个书童肩挑行囊,怀抱古琴。书生骑驴,挥扬手中短鞭,指点西湖景致,俨然大家高人,点拔场景,怡然自乐。此画亦用“简笔”画出,笔简意饶、意出画外。树丛施浓墨点和彩点加以强调,突出了层次关系。
图中绘平远山色,湖水环绕山岛,庭院楼阁掩映林间,岸柳初发,小路如带。湖岸边旅人骑马远行,挥鞭遥指楼院,小童挑担相随。远山一片葱绿。本幅自识:“乙未陈清波”。
钤鉴藏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
此图为典型的院体画风格,取西湖景致最佳处一段,构图大胆而新颖,从画幅中间一分为二,上半幅实景,描绘春雨漾漾之山色,林树迷漾,烟岚湿润。下半空间大量留空作为渺瀚西湖之湖水,为获取平衡,左下方置巨松二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到了平衡之效果。二松之下,堤岸上设骑马主人,依依不舍地挥别故居,向城里走去。犹如白居易名句所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之意境。
此图在构图上采用了院体山水的格式,在画面上留出大量空白,经画家巧妙构思布局,使画面趋于平衡,即运用了奇偶悬殊、繁简不同的反差对比。
小品的表现技巧贵在一个“简”字,要笔简意饶、意出画外。画家在这里采纳“之”字形构图,将远景和中景主题连接起来,运用不同墨色表现由远及近的透视变化;树丛施浓墨点和彩点加以强调,突出了层次关系。楼阁部分用重墨精细勾画,形成主题中心。画面下角一株瘦松挺拔兀起,墨色最重,配以淡墨的几株杂树和模糊不清的竹林,衬托出长堤和人物构成的一组近景。人物手中鞭梢一指,无形中将近、中景有机联系在一起。天空和水面留以大面积空白,画面不仅不显得空荡,而且天水一色,笼罩在一团淡淡的晨雾之中。
该图用笔工细,风格秀润清远,其表现技巧在一个“简”字。简在笔简而意远,只取其西湖美景中的一隅,山水连续不断,绿色成荫,留白作水天无边,意出画外,其湖山春晓就在绢素上。画中在这悠悠平波,湖天晓色的西子湖畔,只有一主二仆,依依不舍地挥别故地,向远方走去。尤其在清晨的水气中,留下的淡淡形影,真让人流连不已。此画用笔工整精细,风格秀润清远,色彩淡雅,显出一种特殊的文静。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湖山春晓图》画苏堤春晓景色,长堤逶迤,碎柳掩映,楼宇工整,饶有一股清气。应该也是与技巧清远秀润不作拖泥带水也不故为厚重的特色一致的。而画面中也终不免令人觉得意趣太萧索了些,以此平远浅景要构成一个格局并与长风大壑的荆关山水相抗衡,似乎也还是差弱。可见,陈清波的西湖山水画,似乎也仍然未能找到表现上的最佳形式与技巧语汇。
这边画的是一片湖泊,画的应该是杭州西湖。因为这个画家叫陈清波,这边有他的款。陈清波是杭州人,画史记载他非常擅长画“西湖全景”。很多南宋的宫廷绘画围绕西湖展开。他画的不是苏堤、白堤,他画的是西湖这边一片园林或者一片建筑物,应该是某个有钱人的家。湖对岸的路上有一个文人,骑着马,带着两个仆人,一个挑着一对箱子,一个扛着一把伞,往前走。这个人拿着马鞭,回身指着对面一个房子。
马的脖子底下系了一颗红缨。这个人穿着广袖的衣服。穿宽袖意味他不是长途旅行,长途旅行打扮都是窄袖,而且要戴一个类似风帽以挡雨。这个穿广袖,然后骑红缨马,仆人挑的行李好像也不一般,不是很多绘画里出现的大袋子,它是两个大箱子,而且上了颜色。所以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短途旅行,游山玩水。
也就是说,这个文人很得意或者很富有,骑着一个红缨马,指着对面的楼,又出现太阳,什么意思?他对面那个楼是一个背面,它临水的一面只有很窄的一条路,这边有一个小门,它显然不是正门,这么大的宅院应该会有一个更大的门。这是围墙,院墙和楼是紧挨着的。
这边出现一架秋千,说明是树木茂盛、没有凋谢的时候。这个画面就把时间定在了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后男男女女都可以出城去扫墓,踏青,在那时,荡秋千、蹴鞠、踏青,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这个秋千上面插两个小旗,是个大户人家。画面的时间是春天,又有一个骑着红缨马的士人,很可能是一个特殊时间,就是考试。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西湖春晓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西湖春晓图》西子湖畔的皇家画院。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南宋王朝迁都杭州,筑宫城于凤凰山东麓。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城东新门外(今杭州望江门内)复建了南宋画院,成为杭州绘画活动的中心。
随之而来的画院画师们云集西湖、傍湖而居。江南湿润的气候经常形成烟雨迷蒙的景致,建筑掩映在湖山之间,达到高度的和谐,这些皇家画师日日徜徉于西湖山水之间,西湖俨然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缪斯”。他们以精湛的画艺描绘了居住在江南的南宋君民们冶游、访友、踏春、观潮等闲适生活的画面。
起初,南宋画院中的大部分画家是从北宋画院南下的,这些人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发展至后期,临安籍的画家不断加入,如刘松年、马远、夏珪、马和之等,形成了南北画家相互交流影响的局面。尤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亦称“南宋四家”),产生了以李唐为首的具有独创精神的、洒脱的、简练的水墨苍劲派山水,从北宋法度严谨和深厚的复古气氛中解脱出来,创立了题材、构图、笔墨均迥异于北宋山水画风格的院体山水画,风格去繁就简,变雄健为典雅。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可谓登峰造极,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百花齐放,梁楷极简的画风可谓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用简练的笔墨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