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潜龙勿用。】
这是我们常听,常用的话。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大家对这句话基本上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了,即“有德行,有能力,却不得时运际遇的时候,应当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修养自身的德行,不能冒然地去做一些事”。
以言“初”,乃是画卦时自下而上,故以下爻为初,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而乾坤二卦比较特殊,有“用”的说法,后面再细论。
以言“九”,九为阳极,因此阳爻以九概括。而“龙”性属阳,因此取象于龙。“潜”者,藏也。
周公对乾卦初爻的解释是,“有可为之德,而阻于时之未遇者,其象如龙之潜藏未出者然”。既然潜藏,就应当静以自守,若不能够藏器以待用,而稍有躁进,轻易尝试,便很少有不溃败的了。
《易》虽然与占卜之道相通,但我们可以不通过学习占卜,便可学习《易》,关键在于变通。如以此爻来看,未出仕者处之,当隐身以俟时;已仕之人,应当归身远遁。天子遇此,则或主静,或做事应当更加谨慎隐秘一些。因此,不同人占卜得此爻,应当触类引伸,以尽其义,而不可专执于爻辞,如此,才合乎变易之道。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爻,讲的是龙德及于物的情况。这里的物呢,就是“在田”,在地上了;就是“大人”,即有大德之人。
周公讲这一爻说,“以中正阳刚之德,当出潜离隐之时。”地位虽然还不尊崇,但其德行已经为众人所知,因此上献策于君,下教养于民,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还有什么不吉利的呢?
《周易本义》中讲,占卜的人如果有见龙之德,则利于见在上之“大人”。但是,要注意的是,必然要自己首先衡量自己,是否“有见龙之德,有出类拔萃之能”才行。故而,若遇此爻,必要先省察己身,深思而后,才能确定是否可行。
这就是周易“用虽在爻,而理则在卦外”的变通之处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一爻是讲,处于危地之时,应当知忧惧,早晚时时警惧。“乾乾”,警惕的意思。九三爻,处于下乾卦之终,上乾卦之始,因此取了此象。
周公讲这一爻说,九三才能过刚,又居于高位,可谓是危地(这里的“危”呢,不是贬义的危险,而是指高位,需要不忘初心的意思)。居于高位,一念不慎,便忧悔丛生,一步错则步步错,岂能不警惕呢?但这一爻象又是吉利的。为什么?因为三爻其本性刚健,有处危地而自我警戒的能力,所以终日“乾乾”,上思肩负国家之重托,下察初心为民之期望,早晚省察自身,保持警惕。上无功高盖主之嫌,下无仗势欺人之举,何咎之有呢?
盖圣人立此爻象,以劝人“时时思过,即时时求所以寡过;事事思危,即事事求所以持危”,“以投艰遗大之地,为动心忍性之资”,告诫我们,天下事,未有不成于敬而败于骄者。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这一爻是讲,人要前进,但还没有一个定见的情况。
周公解释这一爻说,九四以阳居阴位,其志向是要向前的,但自身不能够果断地作出决定。其位置在上下两爻之间,故其情在进退未定之际。虽然事情看起来大有可为,但仍然犹豫不定,要谋定而后动。如此深思熟虑,不犯躁动冒进之弊,哪里有什么坏处呢?
那么,此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凡人处高位,身负重托者,皆可以此爻比拟。身处危地,常存警惧之心,自能奋发有为,凡事皆从自己力之所能及者入手,自能游刃有余,而非侥幸立功,因而自能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一爻是讲,圣人在上,是万物自然乐意看到的景象。五,天位,君位。大人,指的是九五。
周公讲,九五以刚健中正之德,居至尊之位,秉时而出,自可得臣民所共仰戴。君子见之,可以得位行志;小人见之,可以养欲给求。
【上九,亢龙,有悔。】
这一爻是讲,处于势位之极者,当知变通之道。亢,是过于上而不能下的意思。
周公讲,上九居卦之终,阳极于上而不能下,如龙之飞入于天,而不再潜藏之象,是亢龙。夫时当盛满,不能持满戒盈,则所处必失其中,而所行不能无过,过则有悔。
既知有悔,则应当持以警惧之心,而反归于潜藏,如此,便不至于有大的损害。这便是龙之德。
《易》之大义,最忌满盈。物穷必变,器满则盈。故要“随时处于中”。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者,六阳也;无首者,无阴而能变刚为柔也。群龙无首,阳极则变,故能以柔济刚。
这一节,便是申明了体乾之道,在于以柔济刚。内健而外顺,体严而用和,才是用九的涵义,这样才能不失于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