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其中一级品60余件,约占上博馆藏青铜器一级品的60%。原陈列中的绝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的商鞅方升等,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上海博物馆最负盛名的馆藏之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盘点部分馆藏精品。
1.夏 镶嵌十字纹方钺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该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该方钺大而重,使用不便,且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2.商 父乙觥
觥是盛酒器。父乙觥由盖、身、鋬和圈足等几部分组成。此器集多种动物纹样于一身,是将精美的艺术设计和器物的实用性高度统一的一件瑰宝。
3.商 兽面纹卣
卣,一种古代装酒器具。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卣是有提梁的酒具。
4.西周 晋侯稣钟(禁出文物)
编钟的主人是西周晚期的晋侯稣。因为辅佐周厉王亲征有功,稣在钟的表面分段刻记了355字长篇铭文。按照音律排布的两行钟,铭文也连缀成篇。晋侯稣钟由16件甬钟组成,14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存留在山西省考古所。晋侯稣钟由三组不同时代的甬钟构成,其中一组来自西周晚期,另外两组甬钟则早于西周晚期。因此可见,这套编钟可能是晋侯稣收集而来的,也可能是在战争中俘获而来的战利品。
5.西周 大克鼎 (禁出文物)
大克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自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以后,成为上博引以为豪的镇馆之宝,常年在一楼青铜陈列室展出。作为鼎中重器,虽然百多年来考古发现成果斐然,但迄今仍与大盂鼎同为有铭文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两件,至为尊贵。该鼎于清光绪中期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后由潘祖荫收藏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6.西周 龙纹钟
说到龙纹,这是一种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最有代表性的纹饰,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的器物之上,在西周亦有大量青铜器物上都用龙纹作为装饰,在青铜器上铸以龙纹最大的象征意义是吉祥、尊贵、守护。
7.西周 齐侯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8.春秋 子仲姜盘
春秋子仲姜盘是春秋早期青铜器,出土于山西,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春秋子仲姜盘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重12.4千克,盘内装饰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种水生生物,鱼、龟、蛙、水鸟一应俱全,每个圆雕动物均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转。内壁铸有铭文六行三十二字。春秋子仲姜盘体现了春秋早期极高的制作工艺水平,是一件世所罕见的奇物。
9.春秋 牺尊
牺尊,又称“牺樽”、“牺罇”或“牺鐏”,是一种动物造型的盛酒器。这种器型多见于春秋战国和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牺尊作为六尊之一,在《周礼》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其名称中的“牺”字,与“献”字同音,都读作suo(今读作xi),寓意着祭祀和献礼的庄重与神圣。
10.春秋 透雕蟠龙纹鼓座
镂空蟠龙纹鼓座是春秋晚期的文物,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鼓座由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座上,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工艺融汇一体。
11.春秋 蟠龙纹镈
镈 (bo)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口部不像钟口呈弧状而为平口,器身横截面呈椭圆形。
12.春秋 交龙垂鳞纹鼎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食器, 无盖。为典型的晋地器物,足部偏矮,盖顶设有三个环形装置,在器物放置时形成三个支点。鼎上的花纹为蟠曲的交龙纹,体躯扁阔,横向或竖向交缠。
13.春秋 吴王光剑
剑的主人是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他姓姬名光。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修筑大小阖闾城,拜孙武为将,练兵备武。最终西破强楚,北击齐国,使吴国由偏居东南的小国一跃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这把吴王光剑长77.3厘米、重1千克,剑身虽然锈迹斑斑,但仍然能看出上面有两行八字错金鸟篆铭文。铭文从右到左依次写着功吴王光、自作用剑,大体意思是吴国国君光的自用剑。这把吴王光剑虽然历经2000多年时光,但剑刃部位仍有相当部分没被锈蚀,仍然十分锋利。
14.春秋 吴王夫差盉
这只盉,高约27.8厘米,口径11.7厘米,腹径24.9厘米。整个盉通体上下都由龙纹进行装饰,表明了它出身高贵,应该是春秋时期某诸侯国的宫廷用具。这件盉的顶上有盖,盖上有系,套在链上的一端,另一端与提梁上的小系相接。
15.春秋 吴王夫差鉴
鉴是一种水器,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时也用来盛冰。这件鉴大口平底,双耳有环,耳上饰兽面纹,兽的额顶又饰一高出器口的长鼻兽。另两侧装饰了立体的卷尾双角龙,两条龙攀缘器壁,咬住鉴口,炯炯有神的双目窥探鉴内,非常形象生动。除了立体的双龙,鉴的口沿、腹部均饰繁密的交龙纹。这种体躯交缠、盘旋的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16.战国 商鞅方升 (禁出文物)
商鞅方升是商鞅为秦国变法统一度量衡时所监制的标准量器,方升较窄的一端有一中空柄,其余三个侧面与底面都刻有铭文,铭文可分为两组。方升的体量并不大,通长18.7厘米,宽6.9厘米,深2.3厘米,容积为202.15毫升,也就比手略大,然而这样一件小型青铜器却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它见证了湮远历史中的重大节点,更作为一件标准量器,成为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奠基之途上的“强国重器”。
17.西汉 八牛贮贝器
此件器物是反映滇文化青铜特色的标志性器物。贮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特有的青铜器形制,牛和虎是常见的装饰题材。这件贮贝器出土时里面装有贝币,圆盖上塑有八头姿态各异的牛,所以得名。器物整体呈束腰圆筒形,器盖上铸有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中间的大牛立于鼓型座上,长角弯延前耸,威武雄健。七只小牛低首垂尾环绕在盖沿。腰部是两只虎形耳,虎的造型威猛,虎视眈眈。
18.西汉 中宫雁足灯
西汉时期的雁足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简约之美。这件文物是建昭三年为中宫所造,其灯柱和底座以逼真的雁足为造型,显得格外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