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旁着丝粒异染色质(pericentric heterochromatin)是由组蛋白H3K9 (H3K9)甲基化标记的染色体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究竟是什么将H3K9特异性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招募到脊椎动物的旁着丝粒周围区域,以及为什么不同物种的旁着丝粒周围区域尽管缺乏高度保守的DNA序列,却具有相同的H3K9甲基化标记,仍然不清楚。
2024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pericentric non-consecutive motifs for heterochromatin 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锌指蛋白ZNF512和ZNF512B通过直接DNA结合特异性地定位于旁着丝粒周围区域。值得注意的是,ZNF512和ZNF512B都足以在异位靶向重复区域和旁着丝粒周围区域启动从头异染色质形成,因为它们直接招募SUV39H1和SUV39H2 (SUV39H)来催化H3K9甲基化。
SUV39H2对H3K9三甲基化的贡献更大,而SUV39H1似乎对沉默的贡献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它与HP1蛋白的优先结合。来自不同物种的ZNF512和ZNF512B可以特异性靶向其他脊椎动物的旁着丝粒周围区域,因为ZNF512和ZNF512B的锌指之间的非典型长连接体残基提供了灵活性,可以识别每个锌指靶向的非连续组织的三核苷酸三联体。这项研究解决了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构成异染色质是如何启动的,以及在脊椎动物中,看似可变的旁着丝粒序列是如何被同一组保守机制靶向的。


ZNF512和ZNF512B专门定位于旁着丝粒周围区域(Credit: Nature)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旁着丝粒卫星重复序列的转录本与HP1和SUV39H同源物相关,表明旁着丝粒卫星RNA可能在稳定SUV39H同源物和HP1的周中心定位中起作用。此外,某些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如PAX3、PAX9和FOXD3,定位于小鼠主要卫星重复序列,它们的缺失导致主要卫星区域的H3K9三甲基化(H3K9me3)信号减少,主要卫星转录降低。然而,所有上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在某些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而旁着丝粒异染色质被称为组成型异染色质,因为它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中。上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结合基序存在于小鼠的主要卫星DNA序列中,而不存在于人类的旁着丝粒重复序列中。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一个给定的因子足以招募SUV39H同源物到旁着丝粒周围序列或异位位点,并重新启动异染色质形成。理想情况下,这样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应该在几乎所有细胞类型中普遍表达,以确保构成异染色质的保真度。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40-5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来源|“iNatur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