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了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历代帝王呢,又是尊孔,又是建庙,还搞祭祀,这么一弄,儒学的地位稳稳当当的,孔氏家族也成了文化的象征。

汉到宋朝那时候,孔子第9代孙孔腾被刘邦封为“奉祀君”,从这儿开始,孔家就有了世袭爵位的传统。到了宋仁宗那会儿,又把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封为“衍圣公”,这衍圣公的爵位一直世袭到民国。这爵位可厉害啦,享受一品待遇,还有土地,还能免税呢!清朝的时候,孔家的土地都有60万亩,好家伙,那得多大一片呐!而且衍圣公还能班列文官之首,在紫禁城都能骑马,孔府的建筑规格跟帝王家都差不多,这待遇特殊得很呐。

到了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这儿,可就遇上麻烦事儿了。他原配和妾室就生了俩女儿,没儿子,眼看这衍圣公的血脉就要断了。1919年,他的侧室王氏好不容易怀孕了,可孔令贻却病逝了。临死前,他还托孤给北洋总统徐世昌,就盼着能保住这血脉。
1920年,孔德成出生啦!这出生的场面可不得了,北洋政府放了13响礼炮,孔府那重光门,平时只有重大祭祀或者皇帝驾临时才开,为了孔德成出生都给重启了。这小家伙出生才一百天,就被正式册封为衍圣公,成了史上最年幼的爵位继承者,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孔德成小时候也不轻松,5岁就得主持祭祀,10岁就能独立管理家族事务。他嫡母陶氏对他可严格啦,专门请名师来教他经史、外语这些知识,就为了让他能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后来时代变了,1935年,国民政府把“衍圣公”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还给开月薪430银元,这封建爵位算是正式终结咯。抗战的时候,日本鬼子想拉拢孔德成,可他坚决不干,直接迁居重庆继续当他的奉祀官,这民族气节杠杠的。
1949年,孔德成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在台湾大学当教授,一直推广儒学,直到2008年病逝。他儿子孔维益、孙子孔垂长还有曾孙孔佑仁,都接着当奉祀官,孔家这传承啊,一直没断。
不过呢,这孔家也不是没人说闲话。有人就批判孔家靠着封建制度积累财富,说他们是“旧时代象征”。但也得说,孔德成一辈子都坚守着儒学传承,拒绝日本拉拢,还推动儒学现代化,他这经历啊,就是儒家精神在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
孔子留下的“遗产”,不光是儒学思想,还有孔家靠着政治依附得到的经济特权和文化地位。孔德成的出生和一生,既是封建贵族最后的辉煌,也是传统文化在近代转型的一个写照。直到现在,孔家还被看成是儒家精神的活态象征呢。
中华民族之败类之辈。貮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