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河,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都十分的熟悉,它流淌在中国大地上,被叫做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然而在黄河的发展历史当中,也并非是一帆风顺,黄河也是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也曾面临过重重的危机。
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就是黄河的“地上河”,如果长期以往下去,黄河的防洪能力会直线下降,对于沿岸两侧的居民来说,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治理黄河也是迫在眉睫,我国针对这个现象,也开始对其进行大力治理。那么黄河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黄河真的要告别“地上河”了吗?
黄河输沙量及河床变化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在了第五的位置,全长约有着5000多公里。众所周知,黄河河流气势磅礴,不少古今诗人以黄河为本创作各种佳句来赞美黄河的雄伟壮观。
然而在黄河磅礴的背后,是因其携带着大量泥沙而闻名世界,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是输沙量,输沙量也影响着黄河河床的变化。
据数据统计显示,黄河每年会携带着近16亿吨的黄沙进入海流,在上个世纪30年代,输沙量曾经最高达到了近40亿吨。而在上世纪70年底,黄河的含沙量最高到达了900多克/立方米。这一庞大的输沙量,为黄河的防洪、航运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么大的输沙量数据,很多人会发出疑问,影响输沙量的因素是什么呢?首先还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像是天气的变化,如果在降雨量比较充沛的时候,黄河的输沙量相对就会增加。
还有就是黄河所流经的区域也会影响输沙量,很多泥沙主要的来源就是黄土高原地区。而决定输沙量的因素就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程度,如果土壤的侵蚀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黄河的输沙量会剧增,反之会减少。
另外就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建立水库来调节黄河输沙量。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水库的蓄水及防水,来调节黄河径流量以及输沙量,由此来降低黄河的输沙量。
还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来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减轻土壤的侵蚀程度,以此来减少土壤泥沙的流失程度。在黄河的沿岸,有着众多的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建设,而这些建设不可避免的会进行泥沙开采,这种开采行为也会影响黄河的输沙量。
而与输沙量密切相关的就是河床的变化,输沙量的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影响到河床的变化。如果输沙量增加,河床会上升,当输沙量下降的时候,黄河的河床也会下切。
而影响黄河河床的形态的变化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水流的速度、泥沙的含量等。那么输沙量及河床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输沙量上升,会促使黄河当中的大量泥沙在河道当中沉淀,从而导致了河床被逐渐的抬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上悬河”。
这种现象会导致防洪难度增加,一旦遇到了洪水迅猛时期,就可能会导致洪水泛滥,直接就会影响到了沿岸民众的财产及生命受到威胁。
另外就是黄河也是重要的航线,如果河床淤积,会导致河道变得狭窄,船只难以在河道上运行。当船运受到影响,会导致运行不畅,会直接的影响到沿黄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从长远来看,黄河可以说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涞源之一,尤其是在黄河周边的地区,黄河水源也在灌溉着农业生产。当黄河输沙量剧增的时候,黄河的水质也会严重受到影响,水质会持续恶化,那么在灌溉过程当中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要知道农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源,当农业受到影响的时候,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另外就是淤泥的聚集,导致土地质量发生变化,湿地减少,生物生长环境受到阻碍,引发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等情况。
当然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全国的水源供需,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很多重要的水资源涞源之一就是黄河。
如果黄河的输沙量上涨导致水源质量恶化,影响这些地区的供水需求,使得水资源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黄河“地上河”的治理措施通过对于输沙量及河床涨幅的影响,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其对于黄河的影响,乃至可能对辐射影响至全国。因此对于黄河地上河的治理也是迫在眉睫,对此我国也是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对黄河进行治理。
那么黄河治理主要有哪些措施呢?首先就是在其干流及支流上修建了多座水库,通过这些水库,致力于通过水库对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进行调控治理。
在黄河的干流上,修建了多座水库,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在黄河支流上面,也建立来像是海勃湾水库、万家寨水库、陆浑水库等,这些干流及支流水库都在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水库具有着一定的储水能力,从而控制黄河不同河段的洪水管控,保护着各河段地区民众的安全。另外这些水库对于农业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灌溉农作物,最大程度的保护土地质量,减少土地沙漠化。
就黄河地上河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水库可以优化黄河水流对于泥沙携带和输送的能力。通过水库的调控,可以有效的减少泥沙的沉淀,促使河床可以长期处于不抬高的情况。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保证北方及周边地区生活、工业等用水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除了修建水库外,在黄河不同的河段,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进行治理,从而保持水源的稳定发展。
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横跨多个省市,包括青海、四川、宁夏等多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特征就是地形复杂,有像是高山、高原、盆地等多种多样的地貌,在上游的河段水流也比较湍急。
不仅如此,在这个阶段的河段,河床相对比较狭窄,极易发生洪水泛滥现象。而在黄河的上游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来保持水土质量的稳定。
黄河的治理成效在黄河上游适宜的地区,在进行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后,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通过这种方式以此来提高土壤储水的能力,减少土地的流失,可以有效的阻挡泥沙进入黄河,
梯田建设和植树造林原理类似,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粮食的产量。另外退耕还林,就是将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使其恢复成为林地或者草地,减少土地沙化,可以保护环境。
而在黄河的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还是以治理土地沙化等问题来减少输沙量为主。因此除了修建水库外,还是采取种植树木,建设梯田等手段为主,保持土壤的质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减少泥沙流入到黄河中。
而在黄河的下游,也是地上河最为严重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河道进行整治。首先就是将河道当中滞留的淤泥以及障碍物进行清除,来保障河道可以畅通,从而可以降低河床的高度。
另外就是加固了黄河下游两岸的堤坝,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保护沿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
我国在黄河治理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最大程度的保护黄河的稳定发展,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在也有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2023年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到黄河“地上河”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2023年期间,黄河的总体输沙量仅有0.94亿吨,这与其之前平均输沙量数据相比,降低了近17倍。
而在河床角度来看,与以往相比下切了3.1米,可以看到,黄河治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也让很多人觉得这个黄河告别“地上河”的愿景,离我们越来越接近了。
结语国家将对黄河的治理一直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地上河”现象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然而黄河“地上河”情况并非完全消失,对于其治理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告别“地上河”的目标。
在未来,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对于黄河的治理与保护。以此来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