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君书法家钱镠八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
“五代”又称“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的历史阶段。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为五代,共53年。公元907年, 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吴、吴越、南唐、 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称“十国”。十国时间为(902年—979年)。五代十国持续了73年(907—979年)。
唐宋之间经历了一个五代十国,虽然时间不算很长,只有短短七十三年,但这七十三年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其实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多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五代十国书法,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杨凝式、李熠、彦修、王文秉、李颚、贯休等。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钱镠书法作品。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吴越开国国君。
钱镠,临安人,唐末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平兵叛,被唐昭宗授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唐亡,受梁太祖之封,称吴越国王,公元907-932年在位。
钱俶,钱镠孙,公元947-978年在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向北宋政府纳土称臣,国亡。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钱镠钱俶二王批牍合卷》赏析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一钱镠钱俶二王批牍合卷》中钱镠书〈崇吴禅院僧嗣匡牒〉,钱镠传世唯一墨迹,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传世墨迹及石刻六种。纸本,纵29厘米,横101.4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该卷分为二段,前段系钱镠给崇吴禅院僧嗣匡的牒文,书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十二月,牒文行楷书,字体用笔圆润,柔中有刚。后段系庆禅院僧崇定上奏表文,有钱俶的批字和花押,据考系书法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闰七月,表文楷书,结体严密,质朴敦厚。二段书法均得唐代书法精髓,是流传至今的五代墨迹,弥足珍贵。也是自唐以来统治者重视宗教的史料之一。
宝庆禅院上奏表文及钱俶另写判付,在北宋时为米元章所珍藏,由六世侄孙景迪保管,北宋雍熙年中诏索钱俶草书手迹,将此进览,后与钱镠给嗣匡的牒文合装成卷。由于屡遭兵火,钱俶另半手迹遗失,只剩下崇定奏折原本,宋名贤题识和明朝诸名贤续题识相继失去。明洪武元年台州十五世孙钱尚德在战乱后营寨中得此卷,以后,一直在钱氏族人中辗转保存。光绪二十一年,又转质给南乡东村陈得善。至宣统元年,钱氏三十一世孙钱渭昌出资赎回一直保存家中,1959年捐献给国家,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钱俶《宋宝庆禅院僧崇定上奏表》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二《吴越郊坛题记》,原石在杭州玉皇山,字迹清晰。
吴越郊坛钱镠题记刻石。在郊坛遗址的众多遗存中,吴越王钱镠为建郊坛而镌刻的题记是最为珍贵的,且最具历史研究价值。该摩崖题记现存于郊坛遗址的第一层平台北侧石壁上,正书,共4行29字:“梁龙德元年岁次」 辛巳十一月壬午朔」 一日天下都元帅」 吴越国王镠建置”,字径约9厘米,书体精美,凿刻精良。
自五代吴越始,许多杭州方志都记录了这一题刻,如《淳祐临安志》、《湖山便览》、《西湖游览志》等。作全文收录的,只发现两种,一为《吴越史事编年》,一为《淳祐临安志》,后者与现存题记略有不同。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三《崇福侯庙碑记》,原碑在绍兴秦望山,崇福侯即绍兴城隍神庞玉,碑已毁,仅存拓本;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四《开慈云岭题记》,原石在杭州慈云岭,民国时开山采石被人盗走,下落不明,仅存拓本;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五《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原碑在湖州德清防风祠,此碑“宝正”年号被挖去;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镠公元931年所立的《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碑,现立于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二都村防风祠门口,拓片藏于德清县博物馆。碑额与碑身长222厘米,宽97厘米,厚24.5厘米。清阮元《两浙金石志》、陆心源《吴兴金石记》及道光《武康县志》均有著录。
该碑为钱镠八十岁(931年)时所题。这年三月钱镠因病回临安故里锦里修养,随从陆仁璋遍祝灵祗,希望得到保佑。吴越宝正元年(926)陆仁璋曾奏曰:“昔年兴兵,曾陈祷于风山灵德王庙,无亏响应,显有感通,请崇其殿堂。钱镠许以重建”。
公元926年阴历八月二十四日正式动工兴建,当年十一完成。钱镠虽然屡受封赐,却未曾在家乡隆重祭祀,报答神明的恩赐福祉。钱镠大概认为自己那年的生病,是由于对神明不够敬重,即祭祀不严。于是写下该祭文,大祭防风氏,灵德王,即钱镠给防风氏的封号,以期得到神灵的护佑,早日康健。
碑额:“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这几字篆书,每字竖径8.5厘米。以下碑文行书,共26行,每字竖径大约在4-4.5厘米之间。风山,即封山,在今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
碑文:盖闻天地氤氲,运寒暑而滋品汇。幽灵肸响,司土地而福生民。人神理在于相须,显晦期臻/于感契。虽先圣著难明之说,而礼经垂严祀之文。爱自五运相承,百王理化,或以劳定国,或/尽力勤王,或利济及于蒸民,或勋烈光于史策,并皆立严祠于境土,享庙食于春秋。
而况江/浙古区,鱼盐奥壤,历象则区分牛斗,封维乃表里江山;昔年霸越强吴,今日双封列国;旷代之/灵踪不少,前贤之庙貌寔多。寡人自定乱平妖,勤王佐命,五十年抚绥军庶,数千里开泰土疆。/四朝叠受册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为国,兴霸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织,上荷/元穹眷祐,次繄神理护持。统内凡有往帝前王,忠臣义士,遗祠列像,古迹灵坛,悉皆褒崇,重/峻于深严,祀典常精于丰洁,冀承灵贶,同保军民。
其有风山/灵德王庙,本系属城,近归畿甸。考诸旧记,即先是武康县风山。又按《史记》云:“汪冈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今属吴兴武康县。稽立庙之初,则年华眇邈,详图牒之说,则词理异同。唯有元和年再/构檐楹,见存碑记。彼既已具叙述,此固不复殚论,聊书制置之由,直述旌崇之意。丙戌年春,/寡人以玉册叠膺于典礼,清宫未展于严禋,遂辍万机,暂归锦里。寻属节当炎暑,犹未却回/都城。此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刺史陆仁璋,佐国精忠,事君竭孝。
心悬扈从,遍祝灵祇。以风山/灵德王,昔年因举兵师,曾陈祷祝,无亏响应,显有感通。遂恳悃告虔,许崇堂殿。洎清秋却归/都城,披睹奏陈,既忠诚感动神明,行褒赠先酬灵贶,次乃亲分指画,委仗腹心。按山川展拓/基垌,顺冈阜增添爽垲。形胜并皆换旧,规模一概从新。居中而殿宇崇严,四面而轩廊显敞/。周回户牖,甃砌阶墀,构之以杞梓梗楠,饰之以玄黄丹漆。
外则浚川源之澄澈,内则添竹树/之青苍。至于广厦神仪,崇轩侍卫,车舆仆从,帐幄帘栊,鼎饪庖厨,笾簦器皿,请福祈/恩之所,献牲纳币之筵,并极鲜华,事无不备。丙戌年八月二十四日起首,至其年十—月毕/功,土木皆是精新,禋祀常严丰洁。仍展牲牢萧鼓,庆乐迎神,耀威灵而万古传芳,标/懿号而千秋不朽。
一则酬忠臣之启愿,二则答阴骘之匡扶。唯冀明神永安缔构,禀/玄化而同垂恩福,镇土疆而荫护军民,保四时风雨顺调,口口山河口口,永绝天灾地沴,常/欢俗阜时康。巍乎,焕乎!美矣!盛矣!今则功用既就,良愿已酬,因勒贞珉,聊书摭实。所贵后来/贤彦,知予精敬神明,不假繁文,粗纪年月。时宝正六年重光单阏岁,为相之月,二十有三日记。/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封钱镠越王;唐昭宗天复四年(904)闰四月,进封钱镠为吴王。唐哀宗天祐二年(905)十一月,钱镠作《功臣堂诗》云:“越王册后吴王。”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为大梁皇帝,五代时期开始,梁进封钱镠为“吴越国王。”
《两浙金石志》:“今碑中‘宝正’二字及‘都城’、寡人”等字皆经除去,猜测应该是“纳土归宋”之前故意为之,现犹隐隐可辩。吴越国曾用过“宝正”、“天宝”、“宝大”等年号,“宝正”为钱镠年号,公元926年至931年,共计6年。
五十年,钱镠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参加乡兵,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升为石镜乡土团偏将,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为临安都指挥使,此碑立于公元931年,想距皆五十多年。唐僖宗广明二年(881)九月,朝廷授钱镠杭州都科知兵马使,跟立碑适五十周年。
四朝,指唐昭宗、唐哀宗、后梁、后唐。前三“朝”受封,已见上注。后唐同光元年(923)五月,遣使来钱塘宣谕,仍以钱镠为吴越国王。次年,再次宣谕,封钱镠以梁所授官爵,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尚书令、吴越国王。
九帝,钱镠生于公元852年,此碑立于公元931年,期间经历九帝,即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宗李祝、后梁太祖朱晃、后梁末帝朱瑱、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墨迹及碑刻书法》之六《排衙石题诗并序》,石在杭州将台山,字多漫漶不清,其中有“东南一剑定长鲸”之句。排衙石:来到将台山,两排怪石整齐地排列着,仿佛举行阅兵的将士,等待点将。这是当年吴越王钱镠讲武的地方,二百余年后,南宋亦将此地作为兵马教场,曾于此挥斥方遒。
排衙石石刻,陆游也曾寻访至此,一拜钱王旧迹。
吾家故物,墨迹本为吾吴越象派钱氏于五几年时由族中总柱钱渭昌先生出面捐与浙博。钱王后裔,名门世家。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金书铁券》赏析
唐昭宗赐吴越第一代武肃王钱镠《金书铁券》之明代木刻拓印本。钱鏐“金书铁券”,正是唐昭宗为了嘉奖他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他的。
拓印本中可以清晰看到券文,说的是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如此功劳,免其本人九死,子孙三死,令钱氏长袭宠荣,克保富贵。
从公元897年8月颁赐至今,这份铁券已有千余年历史,曾经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六位帝王御览,是现存最早的“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原藏浙江省嵊县长乐镇钱氏祠堂,1951年由当地政府移送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唐昭宗赐吴越第一代武肃王钱镠“金书铁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拓印本的前头,也就是手卷卷首,是明太祖朱元璋参照钱镠“金书铁券”制成的木制复制件的水墨拓本。朱元璋从制度上规范了“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手卷的第二开,是钱俶的草书。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建化度禅院宝幢记》赏析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建化度禅院宝幢记》五代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曾建城于此,僭名西都。民国时记载:“化度禅院今改明化寺,在西兴镇后,即古之西陵城也。”《舆地纪胜》云:“钱王以西陵非吉语,改曰西兴。其地屡为武肃屯兵,曾置狴牢,以系叛众。迨后文穆嗣位,始为改建禅院。”
为何要改建成禅院,题记中道:钱镠“虽宰断至明,固无枉滥,而縻絷稍滞,或有沦亡。”,正因为此处曾为牢狱,必会沦亡众多,其中不乏冤魂。于是,钱元瓘继位后“变圆扉而崇梵宇,开绀殿而立睟容,仍建宝幢”,达到“镇兹土地”以及“所有前后幽暗魂识,一一咸冀往生”的目的,同时也有“然愿以此功德,资荐皇考武肃王,升七觉之法身,耀千光之瑞相”之功。
宋陈益公《重建明化接待院记》:“本院乃唐安国禅师道场,隶越之萧山西兴镇,据钱塘要冲,实两浙往来一都会。迅风驾涛,日夕澎湃,阻未得渡者,于兹憩焉。接待之名,遂昉于此。”故西兴不仅为津渡要地,也为繁忙市镇。明化寺又有“化度院”、“接待院”之称,当年也隆极一时,惜今已湮灭无踪,寺内石幢终移往他处。
祇园寺内景:经幢现藏于萧山博物馆祇园寺内。石已断裂为二截,八面,每面宽18.5厘米,高122厘米,直径45厘米。每面皆刻满文字,第一至七面各面均9行,第八面11行。部分文字已漫漶残泐,不可辨读。细审,第一面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第二面起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正文,第八面尚有《建化度禅院宝幢记》,末署“长兴四年癸巳三月二十六日,起复吴越四面都统、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钱元瓘记”,并刻有监造官名“都勾当厢虞候姚敬思,上随身十将□□”。
拓片局部:北京图书馆(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化度院陀罗尼经幢并记》拓本:“后唐长兴四年(933)三月二十建化度禅院宝幢记六日刻。石在浙江萧山。八面刻,拓片均高118厘米,宽18厘米。钱元瓘记,正书。”与上述经幢虽尺寸略有不同,盖一为实物、一为拓片之故,然审其形状、文字、残泐,实为同一物。北京图书馆藏本,原为顾千里旧藏,其所拓之时,石未断裂尚完整,文字也多数可读。
碑文:建化度禅院宝幢记。夫真如演化,以广大慈悲,济度沙界。其有达微妙之音,宏胜善之缘,尽孝思之心,创清净之业,靡不回慧炬而照烛,乘法力以津梁,超彼龙天,证菩提之因果。窃以自恭遵诏命,虔禀遗言,承制两浙,□驭藩阃,事有益于显晦,功臣合于祯休,皆许□□鼎新,用光积庆。
昨以西兴城垒之内,曩岁曾别置狴牢,虽宰断至明,固无枉滥,而縻絷稍滞,或有沦亡。念兹绵历重泉,何由解脱。于是变圆扉而崇梵宇,开绀殿而立睟容,仍建宝幢,镇兹土地。磨砻翠琰,刊般若之文;辉焕禅扃,集庞洪之福。所有前后幽暗魂识,一一咸冀往生。然愿以此功德,资荐皇考武肃王,升七觉之法身,耀千光之瑞相。其次保安疆境,兵火无虞,以子以孙,永永蕃盛。长兴四年癸巳三月二十六日,起复吴越四面都统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钱元瓘记。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是独具一格,非其他书法所能及。所谓艺术无国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多种方式深入到世人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带给人的慰藉已远超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