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王露、但峰、徐一帆、方懿、徐阳)阳春三月,鸟语花香。3月25日,位于柏泉街S108省道旁紧邻府河特大桥、南靠临空港大道地块,区农投集团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内,一座座崭新的连栋钢架大棚排列成片,蔚为壮观。

示范园2025年1月正式投产,占地155亩,6个连栋大棚连成排,每个大棚占地10亩。
记者在樱桃番茄大棚看到,番茄秧苗已长至腰部高,果子一颗颗如葡萄大小。

示范园“定制式”生长环境助力蔬果生长
喜人的长势,得益于大棚内量身定制的环境。大棚为番茄配备了湿帘、风机、遮阳、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施。
湿帘和风机是大棚的“中央空调”,湿帘具有高吸水性,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温度显著降低。风机可在30秒内将棚内空气更新一次,并带走粉尘,耗电量为传统空调的十分之一。
大棚顶部有内外两层保温层,这是大棚的“室内供暖”,全程智能化控制,工作人员只需动动手指,按下操作键,便可在秋冬季节调出果蔬最舒适的温度。
大棚地下也“暗藏玄机”:埋藏的水管与园区的中央控制机房相连,机房根据果蔬的生长特性,配比出营养液,并自动喷洒,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让果蔬“吃饱吃好”的同时也不会“过度喂养”。
“1至2名工作人员就可以管理一个大棚,极大节约了人力。”示范园负责人周其德介绍,示范园本着“向设施农业要效益”的原则建设,严格按照《农用连栋温室建设技术规范》标准建设连栋大棚,大棚宽度为48米,长度则根据土地属性进行调整,可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
“连栋大棚是现代设施农业重要载体,可精准调控环境,可周年化生产打破季节限制,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住进连栋大棚的这批蔬菜,拥有最佳生长环境,自然长势喜人。”周其德介绍。

示范园大棚内的番茄已挂果
第一批番茄预计4月中旬上市,有望成为端上武汉市民餐桌的首批本地番茄。示范园工作人员表示,大棚番茄年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果形、色泽、糖度等指标也更优。
番茄上市后,大棚也不“放假”,继续培育辣椒等蔬菜,确保一年四季有收成。“这种周年生产模式将土地和阳光资源用到极致,相比单一作物生产,可使每亩土地增产30%以上。”周其德介绍。

“建起示范园,既让闲置地块有了产出,以后还能带来人流量,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在附近开农家乐的孙先生表示,希望大棚早点把观光采摘业发展起来,给自己的店子带来新客流。

示范园连栋大棚外观
“强一产,稳住‘接二连三’根基,做活三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区农投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园除了向设施农业“要产出”,更要向休闲农业“要效益”。
示范园地处环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圈,并毗邻景德寺、天鹅湖等多个知名景点,周边散落着众多休闲农庄业态。
目前,示范园正着手在连栋大棚周边种植蜂糖李、柿子、软籽石榴、橘子等果树,打造“有林有菜,有花有果,有摘有玩”的四季产品线,丰富采摘、研学、科普等业态,聚力打造武汉城郊休闲农业新明星景点。
“进行农产品+休闲游的叠加经营后,亩均产值有望达2.26万元。”周其德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