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5年,那个花1亿买航母送给祖国后宣布破产的山东商人,如今怎样

那年,他扛着50瓶62度二锅头,踏上前苏联的土地,说是为了开海上娱乐城。喝趴对面之后,一拍桌子,1亿美元买下一艘退役航母

那年,他扛着50瓶62度二锅头,踏上前苏联的土地,说是为了开海上娱乐城。喝趴对面之后,一拍桌子,1亿美元买下一艘退役航母。

可谁知道,三年后他宣布破产——赔光了钱,却把祖国的第一艘航母从黑海拖回了黄海。

十几年后,他又往清华扔了2个亿。你说这人是疯子也行,是“精神分裂”也行,可再看他如今的身份:全国政协委员、清华捐赠人、国家军工顾问……

徐增平,这个“赔本赚吆喝”的山东商人,如今到底过得怎么样?

谁敢这么赌?徐增平拿命换一艘航母

1997年10月,路透社一则冷冰冰的短讯传到香港。一艘名为“瓦良格”的前苏联航母,被乌克兰挂牌出售。全舰核心设备早被拆除,只剩一副钢铁巨骨横卧黑海,连动力系统都没了。

中国官方团队多次考察,却始终无法突破“军事限制”这道死线。国内企业也望而却步。

徐增平站出来了。

他是山东潍坊人,1952年生。退伍军人,体工队出身。1988年南下香港创业,成立创律集团。

1998年1月,徐增平决定出手,自己掏腰包、自己操盘,成立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表面说是做“海上娱乐城堡”,实际上是为绕过限制。

那时候他手头并不宽裕,为了赢得乌克兰信任,带上50瓶二锅头飞到基辅,连续三天谈判,每餐灌下2公斤白酒,最后连喝六斤白的那顿,干到全桌服软。

乌方点头:2000万美元,附带40吨图纸,归你。但这只是一笔明账。还有暗的。

这艘航母长306米,排水量6万吨,乌克兰造船厂已停工,船体裸露。拖出黑海,必须途经20多个国家海域。土耳其第一关就卡了16个月。

美方明确施压,阻止中方通过。港口费用、律师费用、航海保险,每天烧钱。创律公司账户进入透支状态,抵押再抵押。徐增平甚至变卖了自己深水湾豪宅。

2001年3月,“瓦良格”终于获准过境,拖轮绕地中海,行经好望角,抵达大连港。全程127天,横跨4万公里。

到港那一刻,徐增平知道,他已经破产了。当年接盘的中方单位将航母妥善转移,开始改装计划。所有文件、图纸、数据,一并交出。至此,他没有留下任何股份、控制权或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

1998年到2002年,短短四年时间,徐增平个人及公司先后支付超过1亿美元成本,最终将这艘航母交到国家手中。

2002年,他正式宣布公司破产。办公大楼拍卖,股东纷纷离席。家人劝他保住资产。他回答:“能为祖国买下这艘航母,一切都值。”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从“娱乐”到“军事”,他把戏演砸了也演成了传奇

1999年1月,瓦良格滞留黑海。徐增平在乌克兰现场。船舶腐蚀严重,内部通风系统塌陷,外壳出现裂缝。每停留一天,养护费超过2万美元。

拖轮费用、泊位费用堆积如山。乌克兰海关多次发函要求缴清滞纳金。

2000年6月,他转赴土耳其交涉。黑海通出唯一航道就是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美方警告土方:禁止任何航母类舰艇通行。文件上写得明白:此船“可疑用途”。

徐增平带上航海计划、路线图、非军事用途声明材料,连同旅游开发方案,一字一句现场翻译。对方还是拒绝。

船期延误,徐增平每日在港口协调船务调度、与乌方交涉、支付看护费用。创律银行账户进入冻结状态。他动用了创律旗下十余家关联企业资金,空转支付,进行交叉垫付。

2001年2月27日,土耳其最终妥协通行。中方并未出面。所有文件仍挂澳门创律名义。拖船横渡爱琴海,历经地中海风暴,绕航好望角,最终北上南中国海。

2002年3月,“瓦良格”安抵大连港。彼时已拆除全部动力系统,外壳锈迹斑斑。

2002年5月,“瓦良格”项目交由中船重工,进入技术消化和全舰重建阶段。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服役。

而在这十年里,徐增平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官方文件中。

他没开发布会,没出版回忆录,没上任何节目。2003年,香港媒体追踪到他居住在一处小型公寓内,办公地点从18层甲级写字楼换到偏远仓储区。但他从未接受任何采访表达不满。

后来,有人问他:“值吗?”

他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刚好能干。”但从整个项目推进过程看,每一步决策都精准,资源配置完全自理,法律漏洞审慎回避,外方谈判柔中带刚。

他没有演砸。他只是不再属于故事中心。

一边破产,一边捐清华,这哥真是“精神分裂”吗?

2011年4月18日,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徐增平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次不是谈航母,是捐款。他代表创律集团,向清华捐资2亿元人民币,用于建造一座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理实验大楼。

基金命名为“创律科学基金”。

清华校长顾秉林亲自颁发纪念牌。仪式上没有谈到航母、没有讲过往。他只是微笑着站在讲台边,按手印,签字,捐款。

这位曾经在1998年买航母、2002年宣布破产的山东人,在2011年,再次用资金推动中国科研前行。

2010年,创律集团与清华联合设立“清华-创律科学研究中心”。此后数年,该中心多次发布前沿科研成果,在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领域持续输出影响力。

2022年5月,他被任命为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荣誉会长。

而这期间,创律集团先后在大湾区、东南亚设立三家独资科研公司,业务涵盖新能源、智能制造、无人系统等方向。

没人再提他破产的往事。但他办公室里,仍然摆着一艘“辽宁舰”模型。模型下面贴着一行字:“1998年,瓦良格。”

这不叫精神分裂。这是另一个维度的成功。

如果1998年是他一生最“失败”的时刻,那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选择节点。

因为之后的清华楼、研究中心、科技项目,都是从那次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根。那年他为国家“掏空身家”,十年后国家又在科研里“埋下希望”。

这事儿,看着不像生意,更像信仰。

参考资料:

赌上自己的公司,只为给中国买一艘航母!回看徐增平的坎坷历程.华商韬略.2023-07-23.

港商揭秘买“瓦良格”航母内幕.央广网.2015-01-20.

附录五:“瓦良格”项目大事记

“瓦良格”号如何来到中国.南方日报.2015-01-22.

创律科学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清华大学.

徐增平.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