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末期,和珅日益得到乾隆帝的宠信,权势滔天,朝臣们大多与之亲善。纵有刘墉、王杰等人不与和珅同流合污,但也不敢正面得罪和珅。朝堂之上,只有一人敢与和珅硬刚,此人便是阿桂。《清史稿·阿桂传》记载:
(阿桂 )不与(和珅)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这里的“武”,在古代是长度单位,指“半步”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同为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从来不与和珅在同一个房间值班。上朝的时候,阿桂与和珅至少保持五步远。即使和珅有事与阿桂商量,阿桂也只是远远地应答,从不屑靠近他。
再加上阿桂领军多年,沉默寡言,那种疏离的气势,让和珅后怕。乾隆虽然偏袒和珅,但也不为难阿桂。
历史上的阿桂,是清朝难得的将才,更是乾隆皇帝的福将。他为官60年,活了81岁,收复了清朝近五分之一的疆土,为后世奠定了疆域基础,称得上是一时人杰。
本文,笔者将通过正史和野史的相互穿插,结合笔者自己的看法,为大家展现清朝巨擘阿桂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少年立大志,青年屡受挫《清史稿·卷三百一十八》记载:
阿桂,字广庭,章佳氏。初为满洲正蓝旗人,以阿桂平回部驻伊犁治事有劳,改隶正白旗。父大学士阿克敦,自有传。
章佳·阿桂,字广庭,号云岩。阿桂的父亲是乾隆时期的刑部尚书阿克敦。阿克敦本属于正蓝旗,后来因为阿桂立有军功,他们家族被才乾隆帝抬为正白旗。
阿桂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少年聪颖,6岁便能谈论史事。
阿桂作为清朝著名的大将军,他的相貌并没有多么威猛。阿桂同时期的清朝学者钱泳曾见过阿桂,他描述,“阿桂身裁短小,看似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可见,阿桂身材并不高大。
然而,身材不代表志向。阿桂从小有大志,他最大的梦想是通过科举走入仕途。
18岁那年,他终于考中秀才,但未能考中举人。父亲阿克敦并不失望,因为那个时候,满洲人能考中秀才已经不错了。
当年,阿克敦通过恩荫的方式,为阿桂求了一个大理寺丞的官职(正六品)。但阿桂并不甘心,他连考了两次,终于考中举人。次年,阿桂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不过,阿桂已经是举人,其父又是当朝尚书,这在当时的满洲子弟中已经算是顶尖青年了,因此两年后,乾隆直接授阿桂为户部郎中、军机章京(正五品)。
这一年,阿桂26岁,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只是阿桂没想到,在官场上,等待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挫折。
乾隆十一年,户部库银被窃案爆发,阿桂做为户部郎中。有失察之罪,好在其父阿克敦出面斡旋,阿桂没有被下狱问罪,只是被降为吏部员外郎(从六品)。
两年后,第一次大小金川叛乱,川陕总督张广泗因平叛不力被罢免,乾隆派亲信讷亲前去带兵,结果讷亲畏战,让乾隆颜面尽失。后来,张广泗和讷亲皆被问罪处死,不巧的是,阿桂作为军机章京,和张广泗、讷亲都有接触,因此被御史弹劾“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要诛杀阿桂。当时阿克敦已经年迈,亲自上殿为儿子求情,乾隆这才格外开恩,将阿桂免官回家。
第一次大小金川叛乱后来被傅恒和岳钟琪平定。阿桂作为优秀的满洲贵族子弟,很快又被乾隆想起,重新起用,且逐步高升,只用五年的时间,他便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正二品)。
父母给的是背景,自己打的才是靠山。
年轻时的阿桂之所以会平步青云,得益于他的身世和背景。而历史上的阿桂之所以会家喻户晓,是靠他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功绩。
二、壮士入战场,将军立功勋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发生内乱,乾隆皇帝看准了机会,决定出兵剿灭准噶尔,以完成康熙、雍正两代帝王都未完成的壮举。
当时,清军派班第和永常分两路大军分击准噶尔,阿桂也被派往西北,他的任务是带兵驻扎在喀尔喀草原的乌里雅苏台,作为清廷往前线传递公文和运送粮草的中转站。虽然阿桂麾下的兵马不多,但他所在的岗位非常重要,有一次,叛军的一个残部逃到他的营地附近,阿桂手上的兵力不足,他虚张声势,最终把敌人追赶到清朝主力附近,一举将其歼灭。
准噶尔之战在三年内打了两次,两次准噶尔之战,阿桂都参与其中,战后论功行赏,阿桂被升任靖边副将军等职。
这是阿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战争,再加上他办事勤勉仔细,他在来往的公文上学习到了很多军事知识,这为他以后领兵打仗埋下伏笔。
在清朝结束准噶尔之战后,新疆的霍集占兄弟发动叛乱,史称“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开始对新疆用兵。这一次,阿桂冲到了第一线。
在赴霍斯库鲁克的路上,阿桂碰到了正在败退的敌军主力,双方很快进入胶着状态,阿桂为了鼓舞士气,一马当先,直冲敌军帅帐,士气大振,众将士紧跟阿桂,最终大胜。
需要说明的是,在平定大小和卓之战中,出力最多的将领是名将兆惠,阿桂只是参与了局部战斗,但他的勇猛已经给出征的将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桂在新疆打仗时便发现,在当地驻军消耗极大,他向乾隆帝建议实行屯田,让军队自给自足。乾隆帝接到阿桂的奏折,欣然批准。阿桂此举,为清廷稳固对新疆的统治,作出卓越的贡献。从乾隆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阿桂在伊犁经营了两年的屯田制度,成果卓然。屯田制度对清朝稳定新疆的统治意义重大,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所以说,阿桂不仅上马能打仗,下马也颇有治理之能。
乾隆二十六年,阿桂还在伊犁未归,乾隆就给他加官进爵,他被任命为内大臣、工部尚书和镶蓝旗都统。两年后,阿桂回京,成为军机大臣,晋升太子太保。同年,乾隆认为阿桂在军营“殊为出力”,在新疆办事“亦甚妥协”,因此给阿桂家族抬旗,章佳一族正式进入正白旗。
乾隆二十九年,新疆天山南路发生叛乱,乾隆派富察·明瑞(富察皇后之侄)出兵镇压,考虑到阿桂对新疆比较熟悉,因此派阿桂同往。阿桂和明瑞共同指挥清军围困叛军五个月,最终攻破敌城。事后,明瑞回京述职,阿桂则留在新疆。他在天山脚下垦田建城,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因为如此,到了乾隆三十二年,阿桂被封为伊犁将军,成为了封疆大吏。
在阿桂的人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战争,莫过于接下来的清缅战争。
清朝乾隆三十年,缅甸贡榜王朝侵略中国云南普洱地区,进而引发清缅战争。乾隆用三年的时间,先后派刘藻、杨应琚、富察·明瑞三任云贵总督征缅,结果都吃了败仗。由于富察·明瑞是傅恒的亲侄子,为了大清安定,更为了家族荣誉,傅恒主动请战。
于是,乾隆派傅恒为统帅,阿桂、阿里衮为副将率军4万南征缅甸。纵然傅恒为清代名将,但这场战争打得却异常惨烈。缅甸丛林密布,烟瘴丛生,军中瘟疫大盛。战士们为了取胜,不得不带病厮杀,看到将士们一个个倒下,阿桂终于领略到战争和死神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到了乾隆三十四年,傅恒身中瘴气,但他在病中指挥阿桂、阿里衮等将领分三路合击缅军,阿桂负责用战船从水陆直捣老官屯,清军最终占据优势,缅军投降。
战后,傅恒病逝,年仅48岁,身为副将的阿桂带兵回朝。
笔者此前写过傅恒,我认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如云,但处于第一梯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傅恒,另一个是阿桂。当然,岳钟琪、兆惠、海兰察、班第、福康安等人也不可小觑,但仍要比傅恒和阿桂低一个量级。而且,傅恒和阿桂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传帮带关系。若傅恒不早逝,阿桂也许能成为兆惠那样的名将,但绝没有机会创造后期的更大成就。
三、巨擘守疆土,老帅带新兵上文提到阿桂参与了两次准噶尔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天山叛乱以及清缅战争。但是,这些战争阿桂都是参与者,而不是第一负责人。在傅恒去世之后,阿桂开始在军事上开辟属于他自己的天地。而他担任主帅打的第一仗,便是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
上文提到,乾隆十四年,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被傅恒和岳钟琪平定,在沉寂22年后,大小金川再次叛乱,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战不利。最终,乾隆下旨,清军兵分两路,阿桂带兵进攻西路,新任四川总督伊尔根觉罗·桂林进攻南路。结果阿桂带领的西路军势如破竹,而南路军却屡屡失利。乾隆最终让阿桂兼任两军统帅,任定西将军,统筹进军方略。
大小金川之战之所以难以平定,根本原因在于敌军占据地利优势,阿桂冷静分析局势,先是利用大雾天气进攻;再用火器营远距离攻杀,时而退兵诱敌,时而派兵奇袭,清军虽然也偶尔吃败仗,但绝大部分都处于优势。
阿桂在军中谋多而镇定,颇具大将之风。《清史稿》记载了阿桂在平定第二次大小金川之乱时的一件事:
一日日欲暮,率十数骑升高阜觇贼砦。贼望见,獷骑数百环阜上。阿桂令从骑皆下马,解衣裂悬林木,乃令上马徐下阜。贼迫阜,从落日中睹旂帜,疑我师众,方遣骑出侦,阿桂已还军矣。
意思是说,一日傍晚,阿桂为了探明敌情,亲自带领十多名骑兵登上山头观察敌军阵地,不料被百名叛军包围。敌众我寡,情况非常危急,阿桂却非常镇定,他指挥身后的骑兵们撕碎自己的战袍,把战袍挂在树枝上,然后离开山头。在夕阳的余晖下,叛军看到山上有很多清军的旗帜,以为清军人数众多,于是不敢攻上来。等叛军探明真相,阿桂早就回到军营了。
还有一日晚上,清军在一个山谷里驻扎,阿桂却突然下令大军迁徙营帐,因为天色太晚,将士们多有抱怨。阿桂则下了死命令。待到深夜之后,突然下起大雨,山谷积水一丈多深。众人佩服之余,都认为阿桂有未卜先知之术。谁知阿桂却说:
“我有何异术,特见群蚁移穴,知地热将雨耳。”
意思是,我也不会什么异术,我只是看到很多蚂蚁搬家,知道要下雨了而已。
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持续了两年,两年后,随着清军屡战屡胜,叛军终于投降。
此战的胜利,让阿桂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乾隆不仅亲自到郊外迎接阿桂,还封阿桂为一等英勇公,升他为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军机处行走等职。
乾隆四十二年,阿桂升任武英殿大学士。两年后,乾隆又提拔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由于清朝没有宰相制度,而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被后世默认为宰相,如此一来,阿桂做到了“出将入相”。
这一年,他63岁。这期间,阿桂又出征平定了两起叛乱。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民马明心带领教众发动起义,甘肃总督勒尔谨镇压失败,兰州危机。乾隆得到消息急调京师锐健营和火器营前往甘肃,随后命阿桂与和珅前往督师。由于当时阿桂在江南督办河工,和珅便先行一步,到达军中。在和珅的指挥下,清军丝毫没有优势,最后将士们一听闻是和珅的命令,反而开始讥讽。好在阿桂及时赶到甘肃,清军反败为胜。《清史稿》记载:
和珅往督战失利。贼据龙虎、华林诸山,道险隘。阿桂至,设围绝其水道,进攻之,贼大溃。
阿桂的到来,让和珅认识到什么是军事将领。后来乾隆干脆下旨命和珅回京。和珅当时刚担任户部左侍郎、军机大臣,很想在军中作出一番贡献,不料“功劳”全被阿桂抢走,从此恨上阿桂。
三年后,甘肃再起叛乱,阿桂奉命带领福康安、海兰察前往甘肃,用断绝水源的老办法,再次平定叛乱。在这场战争中,阿桂展现了他老道的军事手段,让福康安和海兰察叹服不已。直到几年后,有人在海兰察面前拍马屁,夸海兰察是“当朝第一名将”,海兰察说道:
“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为其下?”
这段话出自《啸亭杂录》,海兰察的意思是说,当朝大臣中,只有阿桂堪称名将,我怎敢不居他之下。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高山族不满清廷的压迫,发生了著名的“林爽文起义”事件,此时阿桂已经70高龄,不宜出征。乾隆派福康安带兵赴台,临行前,福康安特地请教阿桂,阿桂则“悉数教之”。
福康安在清朝地位颇高(被追封为异姓王),但只要遇到阿桂,他都不敢有半分轻慢。
当年,傅恒对阿桂有传帮带之效,而今,阿桂又毫不吝啬地指导傅恒之子,正好一个轮回。
乾隆五十六年,尼泊尔沙阿王朝入侵中国西藏,乾隆派福康安领兵御敌,阿桂主持军机事务,史称第二次廓尔喀之战。为了支持福康安,74岁的阿桂连续数日睡在值房,凡有军务,立即处理,没有半刻拖延。虽然第二次廓尔喀之战主要是福康安之功,但阿桂坐镇中枢之功不可忽略。
四、柱石保晚节,功劳铭后世由于阿桂在军事上太过出彩,很多人容易忽略他的政治成就。例如,在乾隆四十二年到五十四年间,阿桂虽然身为领班军机大臣,但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担任乾隆的“救火队长”,在京城的时间很少。
乾隆四十四年,黄河决口,河南受灾严重,阿桂一方面救济百姓,另一方面疏通黄河下游淤泥。事后,他认真考察,修建了顺黄坝。半年之后,他又到江浙治水。
在《清史稿》中,记录了阿桂多达十次的治水记录,他每到一处,都尽心尽力为当地克服水灾困难,减少损失,可谓为民谋福。
除了治水,阿桂在刑案上也颇有贡献。阿桂从小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长大更是立志做清官。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冒赈案”爆发,阿桂奉命前往调查,他铁面无私,揪出大贪官甘肃巡抚王亶望。第二年,阿桂又查出了浙江巡抚陈辉祖。连续铲除两个封疆大吏,百姓皆称阿桂乃“当世包公”。
《续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阿桂便是那种既不怕死,又不爱财的朝廷柱石。
《清代名人轶事》记载:阿桂晚年声誉日隆,乾隆想让阿桂来主持科举会试。这要是换作旁人,必然开心鼓舞,因为一旦成功主持科举,新科进士皆是你的门生。但阿桂却拒绝了,他说:
“臣非进士出身,不与文衡,宪皇帝曾有旨,不敢自臣破例。”
雍正皇帝曾有旨,非进士不得主持科举。阿桂的意思是,我只是个举人,并不是进士出身,不敢破例。
阿桂虽然不主持科举,但他在推荐人才方面从不吝啬,《清史稿》云:
阿桂屡将大军,知人善任使。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
意思是,阿桂知人善用,但平时沉默寡言,将士们有战绩,他或者用几句话夸奖,或者赏赐一些酒食,大家都感激涕零,愿意为他赴死。
清朝中期将领兴奎、王昶、韩崶、张百龄、玛拉特·松筠和朱尔赓额等人,都是阿桂提拔上来的,这些人后来大多都成了将才。
《礼记·大传》云:“三曰举贤,四曰使能。”能举贤者,首先自己必定是贤者。
嘉庆元年,乾隆帝退居太上皇,嘉庆帝颙琰登基。同年,嘉庆举办千叟宴,邀请80岁的阿桂出席,并为领班第一人。八月,阿桂80岁生辰,乾隆、嘉庆两位帝王为阿桂赐匾。阿桂趁此机会,以耳聋为由,辞去了兵部尚书职位。十一月,阿桂正式上奏,请求告老退休。
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二十三日,阿桂在过完自己81岁生日后的第20天溘然长逝,嘉庆帝亲临其丧礼,赐祭葬,谥号“文成”,并将阿桂入祀贤良祠。
阿桂,这位为清朝奋斗一生的稀世名将,寿终正寝。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郭子仪传》中曾评价郭子仪:
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
意思是,古代臣子生前富贵高寿,死后寿终正寝,这样就没有缺憾了。这样的结局对于阿桂来说,算是完美的。
阿桂20岁进入官场,38岁带兵,80岁辞官,81岁去世。他为官60年,带兵42年,他主导的战争,没有败绩。
乾隆帝自诩“十全武功”,所谓“十全”,指的“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受廓尔喀降二,合为十”。而这些战争中,阿桂参加了两次准噶尔之战,大小和卓之战,清缅战争,和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这5大“奇功”皆有阿桂参与。另外,平定台湾林爽文、第二次廓尔喀之役也有阿桂居中调度。也就是说,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中,有一半以上都有阿桂的身影。
再加上阿桂两次平定甘肃叛乱、一次平天山叛乱,修水利、赈灾民、惩贪官,稳中枢,阿桂之功,实乃至伟。
后人统计,阿桂为官60年,打了21场大仗,他在为清朝收复或平定蒙古、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区的疆土面积累计总和,占清朝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还要多。
所以,《清史稿》评价阿桂:
乾隆间,国军屡出,熊罴之士,因事而有功;然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
意思是,乾隆年间,战争频发,因此拥有战功的将领很多。但若论军事能力,没有超过阿桂者。阿桂在京主持政务时,决策定计,高瞻远瞩,也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大臣。
笔者认为,清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清朝的将领,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人物。阿桂作为清代名臣,他为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拥有卓越的能力、优秀的品格,这样的历史人物,是我们56个民族历史上的明珠,熠熠生辉。
大清确实出现了许多名将,为中国版图奠定,功不可没
接管继承,收复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