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从无到有,标志着人类文明持续进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放眼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几乎所有被证实的理论都有些毁三观的意味在里面,或者说颠覆人类常识性的东西才可以被称为理论发展。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曾于1589年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实验开始前大家都以为是重的铅球先落地,可实验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在科学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下面我们就来说下几种已经被证明是真的,但你却难以接受的理论。
光速不可被超越其实对于科学来说,为了强调严谨性科学家一般不会把话说的那么绝对,但唯有“光速不可被超越”这句话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仍然没有被推翻。根据近代物理学家推测,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其光子投射速度达到了约每秒30万千米。
考虑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496亿公里,也就是说从太阳表面发出的光子来到地球仅需要500秒。这时候善于仰望未来的朋友就提出:如果说将来人类能造出达到光速或超越光速的飞船,那我们遨游太阳系不是在转瞬之间?
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可现实往往会给予我们迎头痛击。近代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中明确提到:光速不可被超越。
这就意味着哪怕有一天人类科技发展到极致,我们造出的飞行器仍然无法在速度上赶超光速,想要遨游太阳系或是更远的银河系,确实是个比较遥远的梦啊。
旁观者效应1969年,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做过一场非常著名的心理实验,他将一群志愿者集中带到一个房子里,然后让他们听到隔壁女子从椅子上摔下来的声音。
最初听到声音时,有些人出于本能想过去查看,但随后环顾四周忍住了;后来当女人发出痛苦的呻吟时,又有人想去帮忙,但看到周围人都无动于衷,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就是旁观者效应的典型表现,当旁观者越多时,愿意对麻烦伸出援手的人就越少,这是一种责任分散的表现形式。
可能这种心理现象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因为在大家心中,人越多就站在人群内的好人概率也就越多,当麻烦发生时,这些好人大概率会出手帮忙。
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算再麻烦面前聚集了99个好人和1个坏人,他们大概率也会因旁观者效应对麻烦置之不理。因为大家总是会不由得这样想:他们都不去帮忙,为什么我要先去?造成麻烦的不是我,何必要徒生事端呢?
很多人说在现代社会上感觉不到一丝人情温暖,大概率就是因为出事后周围聚集了太多人,伤者想要上前求助,可大家却本能地敬而远之。不是说围观的都是坏人,而是社会责任被分散,谁都不愿意先帮忙。
不过这里倒是可以教大家一个破解方法,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可以“指名道姓”请求他人帮忙;
例如:“戴眼镜的小哥,过来帮我搬一下好吗?”这种带有明显特征指正的说法,会让人瞬间明白你在跟谁说话,这时候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呢,就算他是个坏人,也会出于脸面考虑过来帮你。
姆佩巴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一杯100度的开水和一杯40度的温水放在同样的环境下,哪杯水会最先变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那杯40度的温水。
可事实恰恰相反,最先变凉的是那杯滚烫的开水,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佩巴发现的重要物理现象。
在其发表这项结论后,曾轰动社会很长时间,大家完全不相信这个有悖于逻辑的结果,于是决定自己做实验去推翻姆佩巴的理论。有人找来形状一样的杯子,装着同样体积的水,唯一的区别是水的温度;在同一环境下,最先冷却的一定是热量更高的水。
还有人决定改变思路,他把两杯温度不同的水放到冰箱里,观察哪一杯水会先结冰,最后仍然是温度高的水先结冰。不过该理论并不能完全概括水变冷或结冰现象,就比如将一杯100度的水和一杯0.01度的水放进冰箱,那自然还是0.01度的水先结冰。
不过姆佩巴现象仍然存在,大家不能理解,为何温度越高的水,在冷却或结冰的时间上反而越快呢?科学家在研究后发现:液体降温速度和液体本身温度没有关系,其降温速度是由液体温度梯度决定的。
当液体温度越高时,它的降温梯度也就越大,就好像从100度降到0度需要1小时,而从40度降到0度却需要3小时一样。因为它们彼此处在不同的降温梯度,降温时间自然会有所不同;或者我们干脆理解为液体表面温度越高,它对外散发的能量就越快。
结语我们在生活中喜欢了以基本逻辑来生活,但实际上在科学界有很多理论都是超脱于逻辑之外的。
就像月球始终以一面迎着地球,而地球在面对太阳时却得保持公转和自转同步运行,这能用逻辑来解释吗?最后还得看科学。就算遇到了大家不能理解的理论,只要它符合科学的真实与严谨性,就应该被大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