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从远东奇迹到平均挨饿,自我封闭的代价有多大

昉风轻柳岸 2025-03-29 11:02:28

咱今天聊聊朝鲜,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给人的感觉吧,就像一个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老大哥,总说自己岁月静好,其实冷暖自知。这老大哥可不是一直都这么“静”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可是相当风光,经济噌噌地往上窜,跟骑着千里马似的。为啥?人家玩命儿搞建设啊!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七年计划,一个接一个,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加油干。那速度,一年25%的增长,放现在谁信?当时东德的媒体都惊叹,说朝鲜是远东经济发展的奇迹。

那会儿朝鲜人民的日子也确实不错,虽然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但家门口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农村通电了,粮食也自给自足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孩子上学连衣服鞋子都管。跟当时贫富差距拉大的韩国一比,朝鲜的平均主义分配还真有点儿优势。

不过,这高速发展背后,也少不了外援。中国和苏联,那真是老大哥的左膀右臂。朝鲜战争时期,中国送物资;困难时期,中国给贷款,甚至把自家还没用上的工厂设备都拆了送过去。苏联更不用说,又是援助又是技术支持,钢厂、炼油厂、电站,都帮忙建。

可这好日子没过多久,90年代,世界格局变了,苏联解体了。这下,老大哥傻眼了。外贸失衡,国防压力大,经济一下子就垮了。俄罗斯也不再像苏联那样慷慨,援助没了,连化肥都买不起了,粮食产量断崖式下跌。机械化农业?别想了,油都买不起,只能回去手工耕作。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朝鲜进入了“苦难行军”时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时候,还得看中国。中国继续给朝鲜输送石油、粮食,成了朝鲜的救命稻草。但即使这样,朝鲜还是爆发了饥荒,平均分配变成了平均挨饿,孩子营养不良,军队征兵身高都降低了。想想也是,一块蛋糕再怎么分,蛋糕小了,每个人分到的也少啊。

其实,1953年的时候,朝鲜的底子真不差,国民素质高,资源也丰富,还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如果当时选择一条更开放的道路,说不定现在又是另一番景象。可惜,老大哥太执着于“纯粹”,把自己封闭起来,结果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吃了大亏。

现在,金正恩掌权后,也搞过“200天战斗”,想重振经济。但国际制裁、自然灾害、疫情,各种难题摆在那儿,发展之路依然坎坷。不过,朝鲜人民的韧性也真是强,在重重压力下,依然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

现在去朝鲜旅游,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过去,节奏慢,生活简单。虽然物质条件不算富裕,但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老百姓也觉得挺满足。这种“悠闲感”,也成了朝鲜独特的标签。

朝鲜的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这“纯粹”的道路,还能走多远,值得深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