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广西鲜有洪涝发生,天气比较干旱……有人分析道:因为广西种了大量桉树,桉树是抽水机,吸收、消耗了大量水分,甚至还把地下水抽干,桉树让广西的雨水减少了。
今年广西连续下了很多雨,很多地方也涨了洪水……于是,又有人分析道:因为广西进行了大量的清桉行动,清理了很多桉树,所以今年的广西雨水多,洪水滔天……
旱,是桉树的错;涝,也是桉树的错。
这可把山上的桉树整郁闷了,怎么都是我的错啦?
我们知道,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堪称“调节师”。
无论生长百年的古树,还是速生快长的桉树,都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不能因为它是外来树种或者因为它长得快,而将桉树排除在森林之外吧。
否则的话,不是双重标准,就是掩耳盗铃。
桉树生长速度快,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要达成这样的速生快长,必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总不会真的认为桉树是靠雾水“养”大、靠空气“吹”大的吧。
桉树只是万千树木中的普通一种,不会有什么“特殊功能”,论绝对水分消耗量、养分消耗量的话,桉树会超过其他树种,但是在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上高于其他树种。
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千克的干物质,桉树消耗的水分为510升,而向日葵是600 升,棉花是800升,相思、黄檀800升,松树之类的针叶树更高达1000升!
显然,消耗同等的水分、养分,桉树合成的生物量优于其他树种,这也就是桉树比其它树种生长更为迅速的原因。
桉树是浅根系树种,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0.5米至1米之间,最多达2 米,在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的情况下,桉树根系不吸收地下水。
即使遇到较大的干旱天气,桉树根系最多只吸收地下4米以内的土壤水分,不会对数十米之深的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更不可能把地下水抽干。
桉树的树冠树像一把大伞,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同时,也可以减少降水直接冲刷林地,一部分雨水被树冠截留,大部分则跌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之上,再渗透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形成巨大的“水库”。
当然,有的被桉树等植物根系吸收,有的则通过蒸发直接返回大气。
而桉树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大约只有1%留在植株体内,供生长所需,而其余的99%会通过树干、枝、叶,当然主要是树叶,散失于大气之中。
在学术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由于桉树的种植密度较大,桉树主干明显,但侧枝也非常多,层层叠叠,密集分布,所以桉树的蒸腾量很大,据测算,1公顷桉树林一年蒸发8000吨水以上。
也正是这种蒸腾作用,会使得林区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调节气候。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走进桉树林子里,完全没有林荫茂盛、鸟语花香的美好感觉,而且在夏天会明显感觉比其它林子闷热,让人烦躁不安。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以获取木材为主的桉树人工林来说,其生态系统肯定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得多了,更何况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放弃生物多样性,过度追求纯林化,而且经营手段既简单又粗暴,比如把林内的杂灌、杂草全部清除,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直接导致备受诟病的“林下不长草”。
没有了杂木之类的灌木层,没有了地上的植被层,林下只有些枯枝和落叶,别说什么美感,甚至已经经丧失了部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功能。
虽然广西桉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可能影响局部的小环境,却并不足以改变整体的大环境,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的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统统都归罪于桉树吧。
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森林覆盖率62.55%,森林面积22296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8490万亩、人工林面积13806万亩,虽然桉树已经取代松树、杉木,成为广西人工林的第一大树种,但其种植面积只是4550万亩,占人工林的比例32.9%,占森林总量的比例也不过20.4%而已。
广西除了桉树之外,还有大量的松树、杉木、火力楠、香樟、相思、米老排等树种,即便在用材林里,其他阔叶树的面积还有6547万亩呢。
我们再翻开广西桉树的发展史,在广西桉树飞速发展的那些年里,恰好遇上了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快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造成了极端天气频发、强度增强……
比如突然性的暴雨、长时间的干旱等等,“风不调雨也不顺”,难怪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山上的桉树在作祟。
所谓的“风不调雨也不顺”,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水利设施落后,汛期有水留不住,又比如森林质量不高,局部区域桉树过多过纯……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如果硬生生地把“锅”甩给桉树,对于桉树来说,是不是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