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真的“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吗?

同温层壹号 2024-04-17 21:58:55

1919年,法国外交部会议厅,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就中国山东被日本侵略占领的问题上发言时,曾说出一句经典语录——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山东之于中国,在国家领土的原则上,固然具备“不能失去”的特性。然而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都,又如何跟整个西方都扯上关系呢?

网传的说法普遍有三:

1,关乎信仰。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让遍布西方的数十亿三教信众对耶路撒冷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怀,是信仰圣地。

2,地缘政治。西方与以色列由错综复杂的政治纽带连接,因此耶路撒冷不容有失,具体表现在巴以问题上西方普遍的“亲以”态度。

3,犹太人的家国主义。犹太人在西方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加深了西方对耶路撒冷,这座紧靠阿拉伯世界边陲重镇的控制欲。

西方真的“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吗?事实上,这很可能只是存在于中国互联网的过度解读。我们如果回顾顾维钧当年的发言不难发现,他拿山东去类比耶路撒冷,也是基于文化归属。耶路撒冷之于西方,更多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如果从地缘政治方面考量,或许耶路撒冷对西方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重要。

1,历史上,耶路撒冷虽然早在圣经中被人熟知,但它并不像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那样,始终站在聚光灯前,被帝国君王视为禁脔。长期以来,它只是一座存在感很低的小镇。

到了18世纪60年代,遭多个帝国轮番统治的耶路撒冷,面积也只有1平方公里。后续的扩建,也是各教居民自发组织的行为。到了19世纪初,这里的人口依然不足8000。彼时的耶路撒冷,多民族混居,宗教自由,没有冲突,俨然一座普通的小城。

2,“被迫神圣”的耶路撒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数十万计的犹太人为了逃离迫害,纷纷从沙俄、东欧、中东等地踏上“回乡潮”,回到了他们的“祖地”耶路撒冷。其中很多都是极端正统的犹太人,他们坚信圣经的传说,回到故乡寻求庇护,抱团取暖,准备死后安葬在橄榄山上。这也极大改变了耶路撒冷的城市内人口比例。

与此同时,欧洲殖民国家为了扩大影响力,派大量基督教传教士来到耶路撒冷,试图改变当地人的信仰。

至于穆斯林信众——这里是阿拉伯世界,人数自然很多。

另外,随着一些引人瞩目的考古发现面世,也引起了人们对耶路撒冷的兴趣。

总而言之,耶路撒冷的繁荣,虽然始于圣经,但最大的诱因,则是犹太人为了生存的被迫“回流”。这座历史小城,始终游离在西方殖民者的视线边缘。

3,犹太复国主义后,耶路撒冷的地位水涨船高,但政教矛盾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当时的耶路撒冷,尚归英国管辖,英国人为了甩掉这块烫手山芋,申请联合国介入,最终通过181号决议,完成了巴以分治。

以色列复国后,经历了数次举国战争,在战争初期,来自西方的经费、军备支援反而不如苏联人来得多。

直到后来,在犹太人游说集团的努力下,以及政策转向,以色列才与西方的联系紧密起来。

所以说,仅从政治意义上来讲,西方绝非“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今日种种,都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2 阅读:214
评论列表
  • 2024-04-19 10:03

    中国人不信神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