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吉林长春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因儿子突发心梗离世,次日仍如往常般为其擦拭车辆。这一场景被孙辈记录后引发广泛关注,网友感慨“擦掉的是灰尘,擦不掉的是思念”。
据逝者子女描述,老人与儿子感情深厚,生前儿子每日通勤的车辆均由父亲亲手擦拭,这一习惯持续多年。3月6日,儿子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次日清晨,老人不顾家人劝阻,执意拿起抹布走向儿子的车。他弓着背缓慢擦拭车身,动作轻柔如对待珍宝,甚至反复整理车内摆放的挂饰。孙辈见状哽咽道:“爸爸在时,爷爷每天都会擦车,现在他可能觉得,这样还能和爸爸说说话。”
家属透露,老人性格内敛,丧子后鲜少表露情绪,唯独擦车时显得异常专注。邻居称,老人过去常与儿子在车旁闲聊,如今只剩他独自面对冰冷的铁皮,场景令人心酸。
这一行为引发社会对“失独老人”心理状态的关注。心理学专家指出,老人通过重复习惯性动作缓解丧失至亲的创伤,是典型的哀伤应对机制。部分公益组织借此呼吁完善老年人丧亲心理干预体系。同时,事件促使公众重新审视亲情陪伴的重要性,不少年轻人表示“要多回家看看父母”。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多数人感动于“父爱无声却震耳欲聋”,称“擦车是老人最后的倔强”;部分人联想到自身经历,分享与父母相处的遗憾;也有声音担忧老人心理健康,建议家属介入疏导。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他擦的不是车,是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此事以极富张力的生活场景,揭示了中式家庭中深沉而克制的亲情表达。老人的行为既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折射出老年群体面对丧子之痛时的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