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以为这起案件结案后不会再有太大的社会反响,毕竟从表面看,这案子的影响力远不如去年的重庆胖猫案。说实话,我原本也没多大兴趣分析它,可没想到4天过去了,读者们还在热烈讨论,这着实让我有些意外。

有读者跟我说,胖猫案影响范围广,而大同案触及程度深,两者意义其实差不多。让我做些分析。我不太想纠结案件细节,毕竟法庭上已经有清晰的信息,真要争论细节,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我更想探讨案件走向的整体性,因为现在类似案件一出现,结果往往都差不多:判决一下来,网络上的男女对立情绪就会更浓烈一分。
这些年,马蓉案、翟欣欣案、胖猫案,不管结案时当事人受到怎样的处罚,也不论谁对谁错,最后在网络舆论的冲击下,都加剧了男女之间的对立。

进入2020年代,中国内部的男女矛盾愈发激烈,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脆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女性获得了更高的经济地位,又借助互联网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从而摆脱了自古以来对男性的附庸关系吗?


在处理外部矛盾时,强硬手段或温和策略或许能起到压制作用,但在内部矛盾面前,经济力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生态。
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从过去的附庸与主导,变成了竞争关系;从顺从变为主动。女性越是掌握事情的主动权,就越容易引发男性的强烈反弹。
现在写字楼里,从事相同岗位的白领男女,收入基本相当,部分女性的收入甚至超过男性。基于这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去年才出现了《出走的决心》、《好东西》这类从女性视角出发,讲述摆脱男性附庸的电影。

要是放在10年前,这样的电影很难出现,20年前就更不可能了。这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逻辑。以前,女性屈从于男性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关注大同案的男性网民,大多持有这样的观点:既然订了婚,还收了彩礼,就不该拒绝男方,不然为什么要收钱?但这套逻辑在当下已经行不通了。
随着法制不断完善,女性越来越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反击以往男性默认的一些“规则”。原有的社会规则被打破,不少男性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从法律角度来讲,法律体系通常会倾向于保护弱者,所以在制定法律制度时,会更注重保障女性权益。

法律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男性在遇到这类案件时,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他们认为女性被过度保护,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这其实是因为生产力快速提升后,分配机制、道德约束以及社会组织关系都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应新型生产力的机制,甚至连新机制的苗头都看不到,大家还在用过去的强弱观念来制定规则。
网友说,胖猫案影响了中国年轻男女的恋爱观,大同案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观。
其实恋爱关系更多由民众自主决定,政府不好过多干涉,但婚姻涉及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重大经济利益问题,必须由政府制定规则。
只是现在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还处于不稳定阶段,4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还没有完全平稳下来。当前的社会基础,还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生产关系变革,所以仍旧在用旧的生产关系标准,来处理当下生产力环境下产生的问题。这样一来,无论怎么判决,都很难让双方都满意。

最让人担心的是,生产力越发达,男女对立越严重,这几乎成了所有发达国家都摆脱不了的难题,而且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找到解决办法,日本、韩国如此,法国、美国也是这样。
中国虽然表面上还是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已经进入初级发达的中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社会内部矛盾,同样感到束手无策。

在这段漫长的混乱时期结束之前,我们只能看着内部矛盾逐渐加剧。目前确实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不过,人类历史漫长,以往所有的社会矛盾,在时间的长河中,都因为生产力的变化而逐渐消解。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或许转机就在未来某个时刻。
本文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拒绝婚前性行为,应该尊重,但,强奸之后还是处,这就太不可思议了。我用AI查了一下,在仙人跳剧本中,“烧窗帘”是典型环节,目的是通过纵火迫使男方紧急干预(如灭火、拉扯),从而留下肢体冲突证据(淤青、衣物破损)。还有,打火机作为工具,需提前准备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男方压根就不抽烟,房间没打火机[病了哦][病了哦][病了哦]
明明是彩礼诈骗
谁说的没办法解决矛盾,根本就是没有矛盾。一切根源就是丈母娘太穷,只能卖女儿发家。
订婚本就不是结婚,哪来的“就不该拒绝男方”这种陋习歪风,如果这也算合理,那么通过买卖人口“延续香火”是不是也该尊重?
作者把主要问题丢一边了!膜未破,未检测出精,判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