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碗面从40元跌到16元仍无人买单,资本编织的‘消费升级’神话,终成泡影。”

业绩下滑、门店缩减、闭店歇业……
今年上半年以来,作为资本宠儿的高端面店,如今面临集体塌房的尴尬局面。
昔日网红味千拉面,已悄然关闭了200余家门店,财报更是惨不忍睹,投资亏损高达5000万。
紧接其后,和府捞面也公布数据,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门店数量持续缩水,生意之艰难一目了然。
一边,是“高端面馆集体塌房”频登热搜,另一边,是“CBD打工人吃不起40元的面”的话题讨论。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当白领们连老板的鸡汤都喝不下时,谁还会为‘大骨熬制’的营销话术买单?”

高端面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餐饮行业消费升级的大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餐饮的诉求,不再局限于简单地解决温饱,而是愈发看重食物的品质、用餐环境及服务的质量。
高端面馆便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
以“味千拉面”为例,作为高端面馆的鼻祖,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独特的口味、精致的装潢和优质的服务,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巅峰时期,味千拉面的门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一碗面的价格高达几十元,却依然门庭若市。
据公开数据显示,味千拉面在2010年的营业额达到了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更是高达3.8亿元人民币。
除了味千拉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网红高端面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9年前后,红杉、高瓴、腾讯等机构争相押注面馆赛道,6年融资超25亿元。
其中,和府捞面以“草本浓汤,一碗养生”为美味理念,将中式书香元素融入就餐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用餐体验,品牌估值突破70亿。

陈香贵标榜“兰州空运食材”,并以年轻时尚的形象示人,吸引了大量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陈香贵、马记永等品牌紧随其后,一碗面被包装成“中产标配”,客单价飙至40元以上。将消费群体瞄准月入2万+的CBD白领,以“日式匠人”“国潮风”等噱头抢占核心商圈,70%的门店扎堆商场,单店投资超150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
2023年后,裁员潮、降薪潮席卷一线城市,白领们的午餐预算从50元砍至20元。
据艾媒咨询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价格的接受程度多在20元价格带,其中43.7%的人预算金额在20元以下,85.2%的人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
一碗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面,在过去或许能吸引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但当前大众消费能力大幅缩水,高端面馆的高价定位,无疑成了被抛弃的首要对象。
对此,有人在小红书上吐槽:“以前觉得贵是我的问题,现在发现是你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种大众平价面食不断涌现,它们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和更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比如重庆小面、兰州拉面,以15元均价+现做口感逆袭,推出20元以下打工人套餐,强调“每天不重样”,并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提供11.9元团购产品。
还有“遇见小面”以20元套餐实现三年营收翻三倍,复购率超60%;陕味食族靠肉夹馍+凉皮组合在北方突围,单店月流水破50万。

凭借低价套餐策略,成功抢占中低端市场,门店数量与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有专家指出:“高端不是不能做,但必须极致;要么产品惊艳,要么服务尊贵。”
然而相比之下,高端面馆无论是在创新还是服务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只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面对走下神坛的困境,高端面馆还在自救的路上。
尤其近两年,不少高端面馆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消费者。
比如味千拉面,就推出了多款亲民价格的产品,如“一碗拉面+小菜”套餐等;和府捞面将主流产品降至16-29元;陈香贵推出9.9元促销单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但这些改革,却被消费者质疑“降价必缩水”。社交媒体上被“分量少、料理包”“汤底变刷锅水”等差评刷屏。

一位老顾客直言:“装修还是高端风,面却像街边摊,割裂感太强。”
2023年,味千中国通过“降本增效”策略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收入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27%,经营溢利1.27亿元。
然而,这一业绩改善主要依靠大规模关店实现。数据显示,2023年门店数量从597家缩减至562家,全年关闭65家餐厅。
与2019年巅峰时期的799家门店相比,四年间累计关闭门店达237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通过“关店止损”达成短期效益的方法并不可取。
陈香贵则试水县城加盟,但至少100万元起步的预算,却劝退一众投资者。

部分品牌引入AI点餐系统,试图降低人力成本,但收效甚微。
还有不少高端面馆,当初借助网红营销迅速走红,短期内吸引大量客流,实现业绩增长。
但这种依赖流量的模式往往难以持续,消费者的新鲜感一旦消退,关注度便会迅速下滑。
而在其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网红效应无法替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决定品牌生命力的,是产品品质、服务体验和品牌内涵。若仅靠营销造势而忽视本质,终究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正如网友所言:“吃面的人不在乎故事,只在乎碗里的温度。”
在餐饮行业中,无论营销多么炫目,最终留住顾客的,仍是那一碗实实在在的好面。
在消费回归理智的今天,只有那些既能提供高品质产品又能保持合理价格的面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END-
参考文献 :
1. 《烧光2亿!这碗高端“兰州拉面”,年轻人咽不下去了》,消费日报
2. 《消费逻辑变了,高端面馆“再降价”》,灵兽传媒
3.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网红面馆”能否靠上市赢占市场?》,新京报
4. 《3年亏7亿,关店超一半,一碗卖40块的“高端面馆”,不敢再端架子》,网易财经
作者:溪月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