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妇女是什么样的角色?对其夫又有何影响?

张郃说历史 2023-02-15 01:49:08

“相夫”是古代妇女的基本职责之一。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诸多“相夫”以成其大业的妻子。唐太宗之长孙皇后,助太宗成其伟业等等。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妻子“相夫"的感人画面。然而在历史的真实生活中,妇女相夫却并不如此之简单,现实生活的琐碎复杂,那么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妇女地位如何?又是什么样的角色?她们对丈夫的科举、为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举前的“相夫”

科举的艰难,使很多士人在年龄较大时才能中举。故此,许多士人,在为生员之时,已经结婚。作为妻子,夫贵则己贵,丈夫若中第入仕,自己则随丈夫而身耀百倍。家庭中的妻子,“相夫”是其重要的家庭角色。在科举竞争极为惨烈的明代,为了帮助丈夫求取功名,妻子无形参与了科举的竞争,默默地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她们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勉励丈夫从事科举。

明代许多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们继承父业,从事科举而求取功名,以致光耀门庭,封妻荫子,从而实现家庭的梦想。

而作为人妇的妻子,在进入新的家庭之后,“相夫”以成举业,自然也成了她们的职责。

书香门第的仕宦之家尚且如此,一般平民百姓,他们从事的举业则足为改变自身处境,改变自身命运,从而实现社会下层向社会上层的跨越。当然妻子的“相夫”成就举业,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众多从事举业的士人中,有些士人有诸般嗜好,他们或好奕,或好绘事,或嗜酒等等,以至他们移情于嗜好之中,而荒废了学业。贤惠的妻子往往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和规劝丈夫改掉这些不良的嗜好,从而使丈夫再次走上科举正途。

在丈夫从事科举中,妻子的勉励、帮助、规劝都能够使丈夫不忘自己职责,专心于科举。妻子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给了丈夫最大的精神慰藉,并能使丈夫不脱离科举正途,最终辅佐丈夫走获取科举的成功。

明代科举士人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为此他们除了白天在学校里勤奋用功之外,回到家中,晚上也需要挑灯夜读。长夜漫漫,学海无涯,一个人读书的孤寂落寞,使读书变成痛苦与无奈之事。在丈夫默默苦读的同时,许多妻子此时犹如丈夫的伙伴,陪同丈夫深夜读书。

例如王直考中进士,入翰林,皇帝赐膏油费时,妻子突然想起身处贫困,败帏瓦灯之中的情景:王直勤奋用功,妻子则陪伴丈夫,荧荧一灯相对,两人互相勉励,直至夜分。

王直想起当年的情形,不胜感慨。王直今非昔比,但怀念当年妻子相助之功,仍记忆犹新。

在丈夫未中举之前,埋头苦读,到夜深仍不睡觉,而此时的妻子,不论寒来暑往,皆陪同丈夫读书。丈夫不仅能从书海中寻找到精神的食粮,而且还能从妻子的陪读中找到温馨与愉悦。因在陪伴丈夫晚上读书过程中,妻子有很多时候也做自己的事情,通常“女红”成为了她们的选择。

丈夫深夜读书,妻子做女红。当丈夫有时疲倦想要休息之时,而朱太夫人故意借口女红未毕,目的是使丈夫宁公多读书,多掌握些知识。并在深夜为丈夫准备食物,细心关照可谓无所不周。

晚上苦读自然是艰苦和漫长的,在这期间,那些体贴、细心的妻子,都会在丈夫困顿之时,为丈夫奉上美味可口的食物,以缓解困顿和疲劳。有些妻子,在陪丈夫夜晚读书过程中,由于自己具备的见识及学问,俨然成为了丈夫的良师益友。

除了这些举动,还不乏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的女性,明代,那些贫困士人,很多时候迫于生活和学习的无奈,在求取科举功名的过程中,都需要依赖于妻子而继续自己学业。

妇女变卖从娘家带来妆奁首饰,而正是这些比较昂贵的饰物,在丈夫读书遇到困难之时,能帮助丈夫完成学业。在丈夫从事科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难以预见的困难,妻子都义无反顾地帮助丈夫。

出仕后的“相夫”

士人中举,进而考取进士,大多入仕为官。作为妻子,因丈夫地位的改变,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也有所改变。这些士人入仕,成为有职位在身的士大夫,随着官员任满,他们的妻子则有可能获得封赠,而成为命妇。明代的命妇主要因两种途径获得,一是冈丈夫而得,二是因儿子而得。而命妇等级的区别则因丈夫或儿子为官的品级而定。明代设官九品,品有正、从之分。九品之外,还有未入流官。

命妇的称号,把太祖时期四品的德人改为恭人,其余称号大都保持了原貌。命妇称号的获得,她们得以完成纵向的社会流动,使她们成为特权阶层,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一旦成为命妇,她们便成为世妇的模范,成为世妇仿效的对象。她们有时参与社会救助,对地方行政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作用与影响都极其有限。

她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影响其为官的丈夫或儿子。而在家庭之中,除了要主管家务,侍奉舅姑,教育子女外,他们在很多时候对丈夫处理政务时,劝诫丈夫为官之道。她们此时“相夫”的重点,也由一心一意帮助丈夫成就科举而转变为从为官的角度帮助丈夫。

士人在科举中第后,往往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从而开始了他们的仕途生涯。明代官场的复杂多变以及宦官专权的影响,使其为官之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在身后的妻子,往往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提供各种帮助。

丈夫在从事科举过程中,在乡试中举之后便可以入仕为官,但此时好者为知县,一般为学正或教谕等职。因此大多数身为举人的士人,还要继续从考,直至考中进士为止。中第进士入仕为官后,他们的角色也由书生而变为官吏,从而步入人生的“辉煌篇章”。

为官时,荣耀和危险同在。在享受为官带来的俸禄、利益以及荣耀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罢免、被诬陷甚至是被处决等种种危险。作为此时的妻子,希望丈夫能在为官之路上能踏实地稳步前进,因为他们是家中的希望与寄托。

妻子会竭尽所能努力地规劝丈夫为官之道,避免丈夫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作为新上任的官员,妻子总是勉励丈夫尽心竭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由于男性和女性心理差异以及社会角色对她们的定位,女性在性格上往往具有阴柔、善良、仁慈、怜悯等诸多特点,因此在她们常劝诫丈夫为官时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对百姓慎用刑罚。许多妇女在丈夫为官之时,都劝诫丈夫为官时要对百姓仁慈,怜悯。

妻子作为一名旁观者,往往能审时度势,从丈夫事业发展的角度,给丈夫提供比较好的建议,对丈夫身上存在的诸多缺点,规劝丈夫改正。由此,丈夫的为官之路也变得比较平稳和顺利。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及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的定位的不同,仁惠贤淑,温柔善良,扶老恤孤,大都成为女性的共有特点。在生活中,她们也常常规劝丈夫,要宅心仁厚,扶老恤贫孤。太孺人黄氏便是这样的一位妻子。

“直庵有成于学业,仕为闽之龙溪教谕,升蜀之重庆教授。太孺人叶其勤苦,几二十年。凡诸生之材者,有立贫且孤者,有助,多太孺人慈煦之,而直庵行焉!两校生徒事之如生已,恒恐其去也。”

直庵公为太孺人黄氏的丈夫,曾任福建龙溪县学的教谕和四川重庆府学的教授。在丈夫为教官时,黄氏常常协助丈夫照顾那些贫穷的士子,而两校的士子则也视她他们为亲生父母,惟恐他们离去。

妇女很多时候能勤俭持家。特别是那些贫寒之士,在求学时,妻子帮助其勤俭持家,当丈夫科举成就功名之时,并授予官职,有些妻子常保持勤俭的作风,从而使丈夫保持了廉洁的品质。

作为官吏,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保持为官时的廉洁。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众多受贿的官员最先往往因为家庭中的妻妾爱财如命,参与受贿,而逐步使自己卷入受贿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许多官员为了保持清廉,除了要求自己避免受贿,也常要求家人,特别是妻子要拒绝与外界过多接触,站好拒绝受贿的最后一道岗哨。若妻子能大义凛然,拒绝受贿,则往往丈夫能保持廉洁的品质。在众多史实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知书达理,是非分明的妻子。

其实,在妇女的一生中,她们因夫荣而荣,因夫贵而贵,自身无独立性,一生依附于男人。因此丈夫为官遭遇的各种挫折以及不幸,她们也会因之会对丈夫以安慰,鼓励。当丈夫满腹经纶之才,而被授予归安簿,丈夫心中有所郁闷,于是乎妻子便极力地勉励丈夫,劝诫丈夫,为官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是否重视自己,关键能否做到人尽其能。

在丈夫为官后,虽然妻子的相夫重点发生了转变,除了帮助丈夫如何为官,家中诸多事务也等待着她们处理。由于在丈夫被授予官职之后,大部分要赴外地为官,故有的妻子陪同丈夫同去,有的家庭则妻子留于家中,处理家中诸务以及侍奉公婆,此种情况不一而足。特别是留在家中之妻,她们更多的是要承担家中的众多家务,付出更大的牺牲。

结语

明代是我国科举社会的鼎盛时期。在科举中中第,进而入仕为宫,成为大多士人的梦想。士人为此鸡鸣而起,随后进入学宫就读,晚上更是挑灯夜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第后,自然意味着人生的大好前程。他们骑马游街,披红挂绿,享受琼林御宴,此后,大多步入仕途,开始为官生涯。人们看到更多的是成功后的荣耀与光环,而很少思考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即使考虑到士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很少会考虑到他们的妻子作出的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