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精准营销的核心密码:解构客户回购周期分析法

职场计划有古哥 2024-06-12 14:38:29

全文约25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听完时间:约16分钟;

在制造工厂的库存生产模式下,PMC的日常任务关键在于分析销售数据,并据此制定生产调度计划。其中,一个广为采用的分析手段是“重复购买周期分析”,它也常被称为“客户回购周期分析”或“返单周期分析”。

该分析核心在于详细考察每笔订单的下单时间与前次购买之间的时间跨度,旨在帮助工厂洞察客户的购买频次。这一洞察能力对实现更精确的生产策略规划、库存控制以及顾客关系维护方案至关重要,是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和细分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环。

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阐述“客户回购周期分析”,下面将以一组实际数据案例来进行说明,并详述分析流程。此过程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数据清洗、数据分类、计算购买间隔、周期性分析、异常检测,以及策略制定。

以下展示的是某工厂的《销售订单明细表》示例,其中B列代表订单编号,C列详细列出了商品型号,D列记录了订购数量,而E列则标注了下单的具体时间。此表结构遵循了一维数据表的标准格式。

现在,我们将依据这份表格,开展深入的“客户回购周期分析”。

清洗分类

在开始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注意到订单的下单时间未按升序排列,产品类别也未整理,此外,为聚焦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决定忽略订购数量少于10的记录。为实现这一预处理目标,而又不改动原始数据,可运用如下函数:

=SORT(FILTER(B3:E1500, D3:D1500>10), {2, 4})

该函数的运作机制如下:

FILTER 部分:从B3至E1500的范围内筛选出D列(即订购数量列)大于10的记录,这样做能排除数量小于10的订单,专注于较大规模的购买行为。设定1500行是为了确保数据集有足够的扩展空间。

SORT 部分:接着对筛选后的结果按照两个条件进行排序——首先是第2列(产品型号列),其次是第4列(下单时间列),均按照升序排列。这样的排序有助于后续分析时,更容易识别出客户的购买模式和时间序列特征。

通过此函数,可以在不影响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完成数据的清洗与初步分类,为后续的“客户回购周期分析”奠定基础。

计算间隔

接下来就是计算间隔,计算间隔的公式就是上一次下单时间与当前下单时间进行比对,而第一次下单时间则判断为“首次下单”基于以上逻辑录入以下公式并填充到对应的位置:

=IFERROR(INDEX(J$2:J2,MATCH(0,0/(H$2:H2=H3),1)),"首次下单")

对此公式的解释细化如下:

J$2:J2 是作为INDEX函数的参考区域,用来提取匹配到的上一笔相同商品订单的时间或辅助标记。随着公式向下填充,J2会动态变化为J3、J4等,保持引用顶部固定,形成一个扩展的查找范围。

MATCH(0, 0/(H$2:H2=H3), 1) 部分复杂一些,其工作原理如下:

0/(H$2:H2=H3) 生成一个逻辑数组,其中如果当前行的商品型号(H列)与上一行相同,则得到TRUE(在计算中视作1),否则尝试0除以FALSE(避免直接错误,因为在Excel中0除以非零数是有定义的,而我们的逻辑实际上避免了0除以0的情况,只在逻辑为TRUE的位置进行了有效除法)。

MATCH(0, ..., 1) 在上述生成的数组中寻找值0的位置,第三个参数1表示查找小于或等于0的最大值,但在此上下文中,实际上是利用MATCH的机制来定位第一个TRUE值的位置,即最近一次相同商品订单所在行。

IFERROR(..., "首次下单") 确保如果无法找到匹配项(例如,首次购买的商品),公式返回“首次下单”,而不是错误值。

通过应用此公式,我们能够系统地识别并标记每个订单相对于之前相同商品订单的时间间隔,为深入的回购周期分析奠定了基础。

回购周期

有了确切的日期信息,我们可以着手进行周期分析,专注于诸如回购周期和平均回购周期这样的关键指标。首先,在数据表中新增一列,并为其命名“回购周期”。接着,在该列合适的位置输入以下公式,并确保该列的单元格格式设为“# 天”:

=IF(K3="首次下单", "", J3-K3)

公式逻辑为:如果K3单元格标注为“首次下单”,则对应的“回购周期”留空;否则,计算本次购买与上次购买之间的时间差,并以天数形式展现。这样的呈现方式既清晰地标识了首次购买记录,又为非首次购买提供了具体的回购间隔信息,便于后续的周期分析。

平均周期

接下来计算平均购买周期,假设客户A的下单时间序列表示为 t1、t2、t3、其中 t1代表首次购买时间,tn代表最后一次购买时间,且n>2(至少有两次购买记录以计算间隔),平均购买周期(Mean Recurrence Time, MRT)的数学表达式简而言之即为各次购买间隔的总和除以购买次数减一。

首先,在表格旁边添加标题“产品”,并输入以下公式来提取不重复的产品型号:

=UNIQUE(H3:H14)

此公式的作用是从H3到H14的范围内去除重复项,列出所有不同的产品型号,便于针对每种产品单独计算平均购买周期。

随后,在“产品”列旁边添加标题“平均周期”,并录入以下公式以计算指定产品的平均购买周期:

=SUMIFS(L:L,H:H,N3#)/COUNTIFS(L:L,">0",H:H,N3#)

函数解释:

SUMIFS(L:L, H:H, N3#):这部分求和满足条件的L列(回购周期)的值,条件是H列(产品型号)与N3单元格下方的某一特定产品型号(由N3#表示,这里#表示数组范围)相匹配。这一步计算了该产品所有购买间隔的总和。

COUNTIFS(L:L, ">0", H:H, N3#):计算满足两个条件的行数:L列(回购周期)大于0,以及H列(产品型号)与N3单元格下方指定的产品型号相匹配。这用于确定该产品有记录的有效购买间隔数量,即参与平均计算的次数。

整个公式的结果即为选定产品型号的平均购买周期,通过将所有相关购买间隔的总和除以间隔数量(剔除了无效或未记录的首次购买)来获得。

通过上述步骤,不仅明确了每种产品的平均回购周期,也为进一步的销售策略和库存管理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最后总结:

总之,通过对“客户回购周期分析”的深入探讨和实际案例操作,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生产和客户需求预测。本分析流程从数据清洗、分类到计算购买间隔、周期性分析,直至提取关键指标如平均回购周期,每一步都是为了更精准地理解客户需求模式,从而指导生产调度和库存控制。

此分析框架不仅强化了客户行为分析的深度,提升决策的科学性,还为维护长期客户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了解不同产品的平均回购周期,公司能够实施更为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比如针对高频回购商品推出订阅服务,或对低频商品实施促销活动以刺激需求。同时,这些见解对于库存管理至关重要,帮助企业避免过度库存或缺货情况,实现成本效益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

总之,结合“重复购买周期分析”的精细化操作,制造工厂的PMC部门能够更加主动地应对市场波动,合理规划生产,提升运营效率,并最终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此方法论强调了数据分析在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作用,凸显了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

0 阅读:1

职场计划有古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