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清晨,无锡“无声舞龙队”长城上舞出新春新愿景

扬眼 2025-01-01 16:46:30

过年舞长龙,给大家送去新年的祝福。2025年元旦的清晨,北京慕田峪长城,一支由听障人士(聋哑人)组成的舞龙队将表演的舞台搬上了长城。他们是来自无锡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祁龙舞”队的十多名成员,他们中间有兄弟,有夫妻,但都听不见,说不出。18米长的金龙在急促的锣鼓节奏中随着龙珠腾挪翻滚,盘起穿花,活灵活现。

江苏非遗“玉祁龙舞”登上长城

随着2025年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北京怀柔区慕田峪长城上的近千名游客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记录下这唯美而震撼的日出时刻。随后的玉祁龙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龙身随着激昂的鼓点翻腾起舞,上下盘旋、飞跃灵动,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是一支特殊的舞龙队——所有成员都有听力障碍。

玉祁龙舞自明代正德年间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既有北方舞龙的彪悍,又有南方舞龙的柔美,动与静、刚与柔的结合,表达了江南水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玉祁舞龙队的成员主要来自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礼舍村,吕氏家族是村里舞龙最大的家族,吕武便是其中一员,他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祁龙舞”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在他的帮助下,这群特殊的队员学会舞龙并完成一整套技术。

非遗传人担当教练学手语

2019年,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启动《龙舞大地·祁享蓝天》微公益助残项目,计划组建惠山区第一支听障人士舞龙队。项目负责人任夏佳找到吕武,请他出任这支队伍的教练。吕武听闻后着实有点犯难。他解释,他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玉祁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工作,一来抢修、巡检的工作繁忙,二来面对听力残障的沟通也较为困难。

几次沟通下来,吕武决定试一试,他想把舞龙的精气神带给他们。他一边思考教学方案,一边找人学习简单的手语,可第一周的训练还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一支舞龙队配置龙珠1人、龙头1人、龙身7人、龙尾1人,要让10名正常人配合默契舞动18米长的大龙都不是一件轻松事,何况是无法正常交流的聋哑人。想法和动作无法准确传达,训练推进缓慢,队员们频频受伤,这些问题一度让吕武十分郁闷。“那段时间老吕回家都不说话了,跟我还用打手语沟通!”吕武的妻子李燕君回忆道。

与龙共舞好看不容易

但令吕武感到诧异的是,这些听障人士似乎对舞龙表现出比常人更强烈的渴望,积极认真的态度让他深受感动。“队员们身残尚且志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没理由放弃啊!”吕武下定了决心,想了很多办法:教动作时,一次次跨越腾挪,亲身示范;练习前,先把每个动作在纸上画成队形图,标好节奏、顺序;练习过程中,做手势、打节拍,放大声音、夸张动作……训练日久,吕武发现,“龙头”领悟力特别强,一些动作总是第一个学会,再通过手语教给其他队员;“龙尾”协调能力稍弱,学习进度总比别人慢,但他却不愿放弃,每天晚上回家后自己加练,身上经常练出淤青。

无声世界舞出别样风采

功夫不负苦心人。五个月后,大家都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位置,配合也渐渐默契起来,一套9分多钟包含16个动作的龙舞表演,也终于成型了。2019年11月3日,这支特殊的龙舞队迎来了首秀。锣鼓声中,身穿金色演出服的队员们身手矫健,活力十足,出水芙蓉、东方龙、快腾进、叠龙……一个个动作一气呵成,气势十足,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经过两年多的训练,队员们动作越学越难,节目编排也越来越多,配合也是越来越默契,只要吕武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大伙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从3分钟版到5分钟版,再到9分钟版。“一开始的时候,我请了4个乐师现场演奏,根据队员们的动作调整节奏快慢。现在,大家配合默契,我只需剪辑好一段配乐带到现场播放,队员们就能完美配合好动作节奏。”吕武说。

奥运冠军加盟摆起“龙尾”

史康是舞龙队的队长,通过手语翻译以及书写,记者与他闲聊了一番。他说,舞龙队的每一个队员都非常珍惜现在的表演机会,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后回家匆忙吃口饭就到指定地点集中训练,所有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次排练没有人迟到,排练完还不肯离去。每晚两个多小时的训练,似乎成了队员们最期待,也最欢乐的时光。舞龙队成立至今,参加公益巡演累计80余场,在省、市,乃至全国舞台上留下梦想的汗水,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随着舞龙队的名气日益增大,更是吸引了第20届世界聋人奥运会上勇夺跳远金牌的无锡运动员费勇的加盟,由他担任“龙尾”。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长城这条巨龙上舞龙,我们很自豪,很开心。”舞龙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为2025年元旦特意编排了《龙舞大地,圆梦长城》这个节目,用这条金龙祝福祖国似巨龙腾飞,新春舞出新愿景。”吕武说。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