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武汉至宜昌客运专线(简称汉宜高铁)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一条横穿湖北的南部的高速铁路,天仙潜三市、荆州、宜昌自此进入动车时代。
随着汉宜高铁不断向东西延伸,线路升格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中沿江通道的组成部分,车次在不断增多,通达的城市也越来越多,沿线居民的出行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那么通车十年之后,沿线4座主要车站的客流情况如何呢?
1、天门南站。天门南站位于天门市多祥镇,是一座二台六线,站房面积4000平方米的,设计日发送旅客1500人的车站。
疫情之前,天门南站日均发送旅客9323人次,疫情后滑落到6059人次,如今日均发送8500人次。
即便如此,依然是设计流量的5.6倍,年发送旅客310万人次。
2、潜江站。潜江站位于潜江市区东北角,规模跟天门南站一致。2012年刚开通时,日均发送旅客2300人次,如今已经达到5000人左右。
比当初提高了一倍多,是设计客流量的3.3倍,年发送旅客182万人次。
3、荆州站。位于荆州城区北部,刚建成时,是一座站房面积1.2万平方米、三台八线的三等站,日设计客流量3000人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荆州站通过扩建门厅,站房面积增大到1.3万平方米。
如今日发送旅客1.7万人次,是设计流量的5.7倍,年发送旅客600万人次,从三等站升格为一等站。
4、宜昌东站。位于宜昌市区东部,是汉宜铁路西端的起点站,也是沿线最大的地级市车站。站房总面积2.9万平米,5台9线设计,年发送旅客近1000万人次。
从上述4个车站的客流量可以看出,汉宜高铁远超设计流量,其中荆州站、天门南站设计严重偏小。荆州站在开通第一天,客流量就达到6000万人次,超过设计标准的1倍。
天门南站虽然距离天门市区较远,但是仙桃、洪湖等地,基本都在此车站中转。高峰期时,日均发送旅客超过1万人次,是设计标准的10倍。
宜昌东站是地级市中最大的始发站,车站停靠车次多、票源充足,再加上旅游客流、川渝中转客流,日均发送旅客近3万人次。
汉宜高铁已经造福沿线人民十年了,但是未来又将会存在很大的变化。比如武仙城际建成之后,天门南站车次减少,扩建计划也因此搁浅。
而荆州站,随着荆荆高铁的建设,荆州站北站房已经启动。将增加站房面积1.6万平米,新增1台1线。
随着沿江高铁的建设,汉宜铁路的职能也将发生改变,回归客货混跑的功能。可以预见的是,跨线车将大幅度减少,以区间城际铁路为主。不过汉宜铁路的始发功能应该会从宜昌东站,迁移到荆州站,对于往返武汉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宜昌北站建成之后,宜昌东站可能会跟宜昌站一样,逐渐归于平静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