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丸都山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4 21:01:14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十二月,蜀尚书令董允去世。董允心地正直无私,诤言进谏,竭尽忠心。汉王刘禅对他非常敬畏。

宦官黄皓,善于花言巧语,逢迎献媚,汉王对他十分宠爱。

董允对上则严肃地规劝汉王,对下则多次指责黄皓。黄皓畏惧董允,不敢胡作非为,直到董允去世时,黄皓的官位不过黄门丞。

费祎任命选曹郎汝南人陈祗接替董允担任侍中,陈祗端庄威严,多才多艺,很有心计,所以费祎认为他是贤能,越级提拔任用。

陈祗与黄皓内外勾结,黄皓才开始参与政事,多次升迁至中常侍,操弄权柄。

自从陈祗受到宠信,汉后主追怨董允日渐加深,认为董允轻视他,这是由于陈祗阿谀迎合及黄皓不断离间的缘故。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中原,杀死掠夺了数千人之后,才离去。

西汉建立之初,高句丽仅是一个小国。西汉划分其为高句丽县,属于玄菟郡管辖。高句丽从东汉初年开始就不断犯境,两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

在辽东战役中,高句丽派兵参加了魏军的行动,但辽东平定后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再加上公孙渊被灭后,辽东地区形成了权力真空,高句丽于是趁机频频向辽东边境进攻。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高句丽见辽东空虚,乘势起兵袭破辽东的西安平城(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此后又多次袭扰魏境。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魏国幽州刺史毋丘俭因为高句丽国王位宫屡次侵犯边境举兵叛乱,于是率领魏军步骑一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

高句丽王位宫亲自率领步骑二万余人到沸流水布阵,随后继续西进。双方在梁口遇遭,各自排兵布好阵,击鼓冲锋。

毋丘俭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列在阵前,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砍杀,魏兵受主帅英勇激励,人人以死相搏,高句丽王位宫抵抗不住大败,魏军斩首数千级。

高句丽王位宫率少数残军狼狈逃回丸都城据守。丸都城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魏兵围城后一时无法破城。

毋丘俭绕山观察,发现丸都山的西北面山体非常陡峭,上面的守兵很少,是个很好的突破口。于是决定采取避实就虚、正面佯攻、从西北偷袭的战术。

毋丘俭选派精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再把马脚裹起来走路,束马悬车吊上山去。

魏兵的突然出现犹如天降神兵,高句丽王位宫猝不及防,魏兵很快攻破了丸都山城。高句丽王位宫在军士的拼死掩护下从正门突围出去,逃往东濊。

高句丽王位宫失败逃走后,毋丘俭屠杀高句丽国的首都丸都城军民,杀死、俘虏的数以千计。

高句丽的大臣得来曾经多次劝谏位宫不要叛乱,但高句丽王位宫不听;得来悲叹地说:“用不了多久就将见到此地长满蓬蒿野草了。”说完之后就绝食而死了。

毋丘俭得知此事后,命令各路军队不得毁坏得来的墓,不得砍伐墓地的树木,如俘获了得来的妻子儿女,也全部释放回家。

高句丽王位宫独自带着妻子儿女狼狈逃窜,毋丘俭也率军回撤了。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毌丘俭再次兵分三路出征高句丽。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率领,北上到沃沮追剿、擒拿高句丽王。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率领,南下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东濊等濊貊种落。母丘俭自率一军在丸都坐镇。

王颀在出征之前先去了扶余,要求扶余王提供粮草,以试探扶余的态度。以位宫躲藏的位置来说,由扶余就近补给最为方便。扶余王痛快的答应了为深入北沃沮的魏军提供粮草。

高句丽王位宫没有想到,魏军还会再追过来,双方于一个名为“竹岭”的地点再次激战,疲于奔命的高句丽王再次被击败。

最后几乎陷入绝境的位宫,是靠着一名主动请命的死士纽由假意请降,然后刺杀前来受降的魏将(同时自己也被杀),才得以继续逃亡。

深入北境的魏军有了扶余国提供的粮草,让逃入北沃沮地区的位宫几乎陷入了绝境,这不仅意味着魏军有充足的补给再继续与之缠斗,更意味着断了位宫继续逃入扶余境内的想法。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王欣击破沃沮各部落,一直追击到北沃沮与肃慎边境的滨海地带(今天俄罗斯滨海边疆地区),在那里刻石立碑,记述了此次战功。丸都之山,不耐之城,都留下石刻。

刘茂、带方郡太守弓遵水灵也一举攻破臣属高句丽的东秽,东秽不耐侯举城投降魏军。

此次进攻诛杀及纳降的敌军总计有八千余人。毋丘俭升为左将军,持朝廷符节,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豫州刺史,转任镇南将军。受封为侯爵者有一百余人。

毋丘俭命人穿山修渠,引水灌溉,百姓受益不浅。魏军全面撤军后的第二年春,位宫回到丸都城重建高句丽,次年去世。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秋季,九月,吴王任命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

把荆州分为两个部分: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领右部,管辖武昌以西至蒲圻一带地区;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领左部,代替陆逊,镇守武昌。

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责备费祎说:“实行大赦,就象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却枯槁一样,是一种偏颇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所应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端衰败,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暂且变通偶尔实行一次。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不愿实行大赦。”

诸葛亮又说:“先帝也曾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在一起时,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国之道,但是竟没有一次讲到过赦免政策。象刘表、刘琮父子那样,每年都实行赦免,对于治国又有什么好处?

因此蜀人极力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道费祎是比不上他的。

汉后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一起任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汉后主经常外出游乐观览,增加乐工歌伎的人数。太子家令、巴西郡人谯周上疏进谏劝说,但汉后主不听谯周的劝告。

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春季,正月,吴国的全琮去世。此时魏国尚书何晏等人勾结依附于曹爽,喜好更改国家的法规制度。

太尉蒋济上疏让文武大臣们,恪守各自的职责,都能做到清廉公正,那么平和之气、吉祥符瑞就可以受到感应而降临了。

吴王诏令拆运武昌宫的砖瓦木材,用来修缮建业宫。有关官吏禀告说:“武昌宫至今已有二十八年,其砖木破旧恐怕已不适宜再用,应该向下面的州县去要,从全国各地砍伐木材运来。”

吴王说:“古时大禹以低矮的宫室为美,我也应该如此。如今战事连绵不断,向全国各地征收赋税,如果再让各地砍伐木材,就会妨害损伤农林生产,所以武昌宫的旧砖木,还是可以使用的。”于是迁居南宫。

三月,改建太初宫,命令各个将领及各州郡官长都来义务协助建造。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丁谧的计谋,把太后迁居到永宁宫,并独揽朝政大权,广泛地提拔亲戚党羽,多次更改制度。

太傅司马懿不能禁止,就与曹爽之间产生矛盾。五月,司马懿开始称病,不上朝参与政事。吴国丞相步骘去世。

魏帝喜好宠幸亲近一群小人,在后园游乐饮宴。秋季,七月,尚书何晏上疏说:“从今以后皇帝到式乾殿或者到后园游乐时,应该都有大臣跟随,以便询问商量政事,讲解讨论经书大义,并为世世代代所效法。”

冬季,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义又上疏说:“如今天下已经太平,陛下可以不必再到后园学习骑术,外出一定要乘坐辇车,这是天下之福,也是臣子的愿望。”魏帝都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吴王发重兵集中在建业,并扬言要入侵魏国,扬州刺史诸葛诞得到消息后,让安丰太守王基出谋划策。王基认为东吴只不过是想整顿内部,加强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已。过些时候,吴国果然没有出兵。

这一年,雍州、凉州的羌、胡族人背叛魏国投降蜀汉,汉将姜维领兵出陇右来接应他们,与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展开战斗。

胡人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了姜维,姜维把他们迁徙到蜀国境内。郭淮向羌胡余党进攻,全部平定了叛乱。

正始九年(戊辰,公元248年),夏季,四月,任命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徐邈感叹地说:“三公是讲论治国大道的官职,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应虚位以待,怎能让老弱病残之人辱没这个职位呢?”于是就坚决推辞不接受司空之职。

五月,蜀汉的费祎出都城屯兵于汉中。从蒋琬到费祎,虽然身居于外,但国家的庆典赏赐及刑罚等大事,都先要远远地向他们咨询,做出决断,然后才加以实行。费祎性情谦逊朴素,治理国政的功绩名望,大致与蒋琬相当。

秋季,九月,涪陵的夷人谋反,蜀汉车骑将军邓芝率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与皇帝相同,尚方署中的珍宝玩好,也充满了他的家,他还私自留用明帝的宫中女官做歌舞乐妓。他掘开地面建造地下宫室,在四周雕饰了华丽的花纹,并经常与他的党羽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

他的弟弟曹羲深深地为此忧虑,多次哭泣着劝阻他别再这样做,但曹爽不听。

曹爽兄弟几个经常一起出去游玩,司农、沛国人桓范对他说:“您总理万机,掌管城内禁兵,弟兄们不宜同时出城,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又有谁在城内接应呢?”曹爽说:“谁敢这样做!”

当初,清河、平原二君争议地界,八年也不能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观看天府收藏的魏明帝受封为平原王时的地图加以决断;但曹爽相信清河郡的上诉,说地图不可用,于是孙礼上疏自我申辩,言辞颇为强硬严厉。

曹爽勃然大怒,弹劾孙礼对朝廷心怀不满,叛罪五年。

过了很久,又改任孙礼为并州刺史。孙礼去看望太傅司马懿时,面露忿然之色却不说话。司马懿劝慰他说:“你先不要悲痛,要学会忍受那些不能够忍受的事情。”

李胜说:“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旧病按发,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

司马懿气喘嘘嘘地说:“我年老体弱卧病不起,不久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很好地加强戒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

李胜说:“我是回去愧居本家乡的州官,不是并州。司马懿装聋作哑,故意听错他的话说:“你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是愧居荆州。”

司马懿说:“我年老耳聋思绪迷乱,没听明白你的话。如今你回到本家乡的州,正好轰轰烈烈地大展德才建立功勋。”

李胜告退后,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是比死人多一口气,形体与精神已经分离,离死不远,不足以忧虑了。”过了几天,他又流着泪向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再复元了,实在令人悲伤。”因此曹爽等人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

何宴听说平原郡的管辂精通占卜之术,就请求与他相见。当时邓飏也在坐,对管辂说:“您自己说善于研究《易经》,但谈话时却从不说到中辞义,这是为什么?”管辂说:“善于《易经》的人是不说《易经》的。”

何晏含笑称赞他说:“这话可真是要言不烦哪!”于是又对管辂说:“请为我试卜一卦,看我的地位能否达到三公?”又问道:“连日来我总梦见数十只青蝇落在鼻子上,赶都赶不走,这是怎么回事呢?”

管辂说:“古代八元、八凯辅佐虞舜,周公辅佐成王,都因其温和仁厚谦虚恭敬而多福多寿,这不是卜筮所能决定的。如今您地位尊贵权势很大,但人们怀念您恩德的少,而畏惧您威势的多,这恐怕不是小心求福之道。”

管辂继续说:“鼻子是天中之山,《易经》说:‘居高位而不危倾,就可以长久地守住尊贵之位。’如今梦见青蝇这种污秽的东西集聚在您的鼻子上,这就是说地位高者将要倾覆,轻佻奢侈者将要灭亡。”

管辂接着说:“您不能不深入地想一想了!希望您削减多的,补充不足,不合礼的事不要去干,这样三公的地位就可以达到,青蝇也可以被驱赶走了。”

邓飏说:“你这是老生常谈。”管辂说:“但老生者却见到不生,常谈者却见到不谈。”

管辂回到家中,把这些都告诉了他舅舅。其舅责怪管辂说话太直切露骨。管辂说:“和死人说话,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其舅勃然大怒,认为管辂太狂傲。

吴国交趾、九真的夷人造反,攻陷了城镇,整个交州地区也都骚动不安。

吴王任命衡陽督军都尉陆胤为交州刺史和安南校尉。陆胤进入交州境内,广施恩惠和诚信,结果投降者有五万余家,交州境内又恢复了太平。

0 阅读:17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