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牛头山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7 21:06:48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要诛除曹爽,司马鲁芝留在府中,后听说发生变乱,就率领军营骑兵砍开津门,出城投奔曹爽。

鲁芝将要出城之时,呼唤参军辛敞,想让他与自己同去。辛敞畏惧于形势,不知所措,便向姐姐辛宪英请教。

辛宪英是辛毗的女儿,太常羊耽之妻,为人聪明有才,善于鉴人知事。

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后来曹丕得立,曾经喜极失态,抱着辛毗的颈道:“辛君您知道我有多么喜悦吗?”辛毗事后将曹丕的表现告诉女儿宪英。

时年二十多岁的宪英便感叹地道:“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又怎会长久呢?魏国又怎能昌盛?”

辛敞跑回来与姐姐商量道:“天子在外,太傅关闭了城门,人都说这将不利于国家,事情能这样吗?”

宪英道:“以我看来,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想诛杀曹爽而已。”辛敞道:“那么事情能成功吗?”宪英道:“恐怕会接近成功吧!曹爽的才能是不能与太傅相比的。”辛敞道:“那么我可以不必出城了?”

宪英道:“怎么可以不出去呢?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所在。一般人遇到危难,尚且需要救助,何况你的上司呢?这就好比为人执鞭驾车而突然撒手不管一样,没有比这更凶险的事了。”

宪英继续道:“再说为人承担责任,为人去死,这是亲信宠爱之人的职责,你只要随大流就可以了。”于是辛敞跟随出城而去。

事情平定之后,太尉蒋济道:“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司马懿道:“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遂复各人旧职。

辛敞感叹地道:“如果我不是先同姐姐商量,几乎背离了大义。”

曹爽堂弟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早年守寡而无子,其父夏侯文宁想让她改嫁,夏侯令女用刀割下两耳以示誓死不嫁,平时居家度日常常依靠曹爽。

曹爽被诛后,夏侯家上书断绝婚约,并强行把夏侯令女接回家,将再次让她改嫁;夏侯令女悄悄进入寝室,又用刀自己割断了鼻子。

其家人十分惊愕惋惜,对她道:“人生在世,就如同轻轻的尘土栖息在柔弱的草上而已,你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而且你丈夫家人已被杀尽,你苦守着这个家到底是为了谁呀?”

夏侯令女回答道:“我听说过,仁人不会因盛衰而改变节操,义士也不会因存亡而改变心志。曹家以前兴盛之时,我尚且想终生守节,何况如今衰亡了,我怎么忍心抛弃它?这是禽兽的行为,我岂能这样做?”

司马懿听说后,很称赞她的贤备,于是就听任她收养了儿子作为曹家的后代。

当初,右将军夏侯霸受到曹爽厚遇,因他父亲夏侯渊死于蜀,所以常常咬牙切齿立志报仇雪恨,担任讨蜀护军,驻扎在陇西,属于征西将军所统率。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曹爽的表弟。

曹爽被诛以后,司马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虽诛,但是还有夏侯玄守备雍州等地,是曹爽的亲族,若要作乱,如何是好。

于是司马懿以朝廷名义诏夏侯玄回京城,让雍州刺史郭淮代替他的职位。

夏侯霸认为夏侯玄此去定然是凶多吉少,就劝他和自己一起逃走,投奔蜀国。但夏侯玄拒绝道:“吾岂苟存自客于寇虏乎!”

夏侯玄回到洛阳,被解除了兵权,因为政变前他不在洛阳,总算暂时保住了性命。夏侯霸平素与郭淮不和,认为此番必然祸害及身。于是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

郭淮得知,即率本部兵来与夏侯霸交战。此时,陈泰也引兵杀来,与郭淮一起,两路夹攻,夏侯霸大败而走。

夏侯霸从阴平小道逃往蜀汉,走了几天就迷失了道路,辨认不出方向,吃光了口粮,就把马也杀了填肚子。

之后又走了几天,脚扭伤了,实在走不动了,只得躺在岩石下休息。

蜀汉后主刘禅听说夏侯霸叛逃至蜀,忙派出人马四处寻找。他知道夏侯霸不但是个人才,而且还和自己有亲戚关系。蜀国皇后就是夏侯霸的外甥女,皇后的母亲是夏侯渊的侄女,也就夏侯霸的从妹。

不久,夏侯霸被找到,汉后主对他道:“你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

然后后主又把皇后和儿子叫来与夏侯霸相认,并给予夏侯霸十分丰厚的待遇,一直当到车骑将军,也就是当年张飞的职务。

姜维坚决地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目光一直紧盯着中原。一日,姜维设宴招待夏侯霸,问道:“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

夏侯霸道:“他正在经营整理内部事务,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士季的人,年纪虽轻,如果管理朝政,将是吴、蜀两国的忧患。”钟士季,就是钟繇的儿子尚书郎钟会。

夏季,四月,乙丑(初八),魏国改年号为嘉平。曹爽被诛之后,晋封蒋济为都乡侯,他上疏坚决推辞,但未被批准。蒋济恨自己失言于曹爽,忧郁成疾,丙子(十九日),去世。

秋季,蜀汉朝廷赐卫将军姜维假节。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大将军费祎主张休养生息,并不支持姜维的这一策略,加以挟制,只给了姜维一万兵马。

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麴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修筑了两座城,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

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闻报,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

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陈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

郭淮也亲自引兵赶到,看了地势,忻然而喜;回到寨中,与陈泰说道:“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

接下来,二人商议拒敌之策。陈泰道:“麴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然坚固,但离蜀国路途遥远,道路险阻,需要远距离运送粮食,保障军粮供应。羌人害怕姜维的劳役繁重,必然不肯依附他。

陈泰续道:“如果围攻麴城,他们虽有救兵,但山道险阻,一时半会儿赶不到,我们可以兵不血刃,攻克麴城。”

于是,郭淮听从陈泰的计策,派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兵包围了城池,切断了运输道路和城外流水。

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

军士枯渴。句安与李歆道:“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李歆道:“我当舍命杀出求救。”

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李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其余人皆没于乱军之中。

到了夜晚,北风大起,阴云布合,天降大雪。城内将士困窘不堪,仅靠分配的粮食和聚集起来的雪水度日。

李歆走了两天,正迎到姜维的人马,李歆下马伏地道:“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

姜维道:“我是因为聚集羌兵未到,因此耽误了。”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姜维问夏侯霸:“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麴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

却说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对郭淮道:“李歆若告急于姜维,姜维料我军皆在麴山,必抄牛头山袭击我军。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我分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姜维若知粮道已绝,必然会退走。”

郭淮认为此计甚妙,马上引一军暗取洮水。陈泰引一军径往牛头山来。此时,司马昭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

却说姜维兵至牛头山,忽听的前军发喊,报说魏兵截住去路。姜维慌忙自到军前观望。只见陈泰率兵阻住去路,大喝道:“吾已等候多时了!”姜维大怒,挥兵掩杀。

雍州兵退回,占住山头。姜维收兵就牛头山下寨。维每日令兵搦战,不分胜负。

陈泰道:“用兵之道贵在不战而使人屈服。如今扼守牛头山,姜维没有了退路,就会成为我们的笼中之鸟了。”于是命令诸军各自坚守营垒,不与姜维交战。

夏侯霸见状对姜维道:“此处不是久停之所。连日不战,恐乃诱兵之计耳,必有异谋。不如暂退,再作良图。”

正言间,忽报郭淮引一军取洮水,断了粮道。姜维大惊,急令夏侯霸先退,姜维自断后。

陈泰分兵五路赶来。姜维独自战住魏兵。陈泰令兵上山,矢石如雨。姜维急退到洮水之时,郭淮引兵杀来。姜维引兵往来冲突。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铁桶。

原来姜维取雍州之时,郭淮飞报入朝,魏主与司马懿商议停当,司马懿遣长子司马师引兵五万,前来雍州助战。

姜维奋死杀出,折兵大半,飞奔阳平关而来。此时,司马师率五万军从洛阳赶来,阻住姜维。姜维大怒,杀出重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城上人开门放入姜维。

司马师也来抢关,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于两边暗伏连弩百余张,一弩发十矢,皆是毒箭,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射死不知其数。

司马师于乱军之中,逃命而回。独自留守麴山的句安孤立无援,被困日久,不得已,投降了魏军。

此战中,姜维折兵大半,又失去了麴城,遂领败兵回汉中屯扎。郭淮继续向西挺进,进击各个羌人部族。

邓艾道:“敌人撤离不远,或许还会再来,应该把各部军队分开驻守,以备不测。于是,郭淮留下邓艾的部队,驻扎在白水北面,以防蜀军反攻。

过了三天,姜维果然派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向邓艾的部队结营扎寨。

邓艾对各个将领道:“姜维如今突然返回,而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战;但是他们却不筑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住我们,使我们不能返回,而姜维必定从东面袭取洮城。”

洮城在白水之北,离邓艾驻地六十里,邓艾当天夜里就秘密出兵直奔洮城。姜维果然渡河而来,但邓艾先期到达占据了洮城,见有魏军防守, 遂撤军退走,因此魏军得以不败。

邓艾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又迁升城阳(今山东诸城东北)太守。

0 阅读:32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