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义军故事故事:鲁王与小黄马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3-26 22:18:39

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北方农民起义部队,自从1853年在河集起义后,南征北战,杀富济贫,为民除害,是清王朝的死对头。

鲁王是捻军后期有名的一位领袖。他是安徽蒙城小任庄人,名字叫任化邦,为人直爽,勇猛多智,能攻善战,爱兵爱民,是捻军蓝旗的旗头。

1864年,鲁王带领五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南征北战。从安徽到山东,转河南,入湖北,没用半个月工夫,就横闯了六七个省,杀死无数清兵。

鲁王军纪严明,行军时人自为伍、马行成队,旌旗招展,军容严整,谁也不许动老百姓一草一木。打起仗来,人猛马壮,有进无退,敌人纵有千军万马,也别想能打胜他们。

1865年,鲁王又以“流动战术”,把清朝有名的“王牌军”僧格林沁的骑兵部队,引到山东曹州,全部歼灭,并杀死了僧格林沁。

从此以后,清兵只要一听是鲁王的人马,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老远就跑了。因此,当时清营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天爹爹、地奶奶,俺许牛羊把供办;红旗白旗还犹可,千万别见蓝旗的面。”

僧格林沁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到北京紫禁城,清王朝大吃一惊,一个个慌了手脚,连忙调曾国藩带队出征,企图集中兵力消灭捻军。

谁想曾国藩也是不行,几次被鲁王打败,传言鲁王人马眼看就要打进京城,这可把西太后吓坏了。

西太后天天站在观星台上,捧着洋人送给她的“千里眼”尽往南看,连太阳底下的云彩影子,都疑惑是鲁王的人马,嘴里不住地叨叨着:“鲁王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西太后亲信的太监李莲英,倒有几分鬼聪明,他看出西太后的心思,便鼓着两只金鱼眼讨好地说:“老佛爷!奴才倒有一计,可杀绝捻贼,不知当说不当说?”西太后随口答道:“你且说出来看看!”

李莲英一副奴才相,扑通跪倒说:“奴才想,洋人都是能人,能造自鸣钟、千里眼,还能造洋枪、洋炮、洋船,何不索性把洋人请来,助杀捻贼,再出高价买他的洋枪、洋炮,不知使得使不得?”

西太后听罢,黄脸顿时有了血色,说:“我早有这个意思,不过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大臣,才能同洋人打交道!”李莲英忙说:“江苏巡抚李鸿章,通些洋务,现正在京,何不宣他进见?”西太后略一沉吟,说了声:“就这样吧。”随即下旨召见李鸿章。

西太后召见了李鸿章,让他办洋务平捻军。并加封他为两江总督。从此李鸿章便每日和洋人打交道,买洋炮、购洋枪,募兵勇、办团练,忙个不休。

临出征前,西太后又拨给他一些兵马,他更加蛮横了。

鲁王一听说李鸿章来了,恼得七窍生烟,立即兵分几路,采用“流动战术”,在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省转开了,弄得李鸿章蒙头转向。

李鸿章的大营扎在山东曹州府,鲁王的人马就转到河南归德府;等李鸿章到归德府,鲁王的兵马又打到湖北去了。

等李鸿章赶到湖北,鲁王的人马又杀回山东,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山东曹州、济宁等13个州县。

就这样,鲁王整整拖了李鸿章一年零八个月,拖得他兵疲马乏,大口小口地喘粗气。李鸿章的人马越来越少,又一连吃了几次败仗,他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跑回京城。

李鸿章败回北京,西太后骂他是无用的奴才;嫉妒他的官员们,也趁机上本参他,弄得李鸿章胆战心惊。幸亏当时清朝没有人才,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西太后又给李鸿章调些兵马,让他戴罪立功,二次出征。这回李鸿章更尽心了,日日想,夜夜想,他终于想出一条毒计。

再说鲁王,自从打败李鸿章以后,名声更响亮了,每日都有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赶来“在捻”,力量越来越壮大了。

这天,营门口来了个叫潘三的琢玉匠,口口声声要见鲁王。捻军弟兄忙给他进去传报。

鲁王请潘三进了大帐。潘三见了鲁王就放声大哭。鲁王惊问情由,潘三呜呜咽咽地回答说:“我家住登州,以贩卖玉器为生,不幸那天来了一伙清兵,抢光了我的店铺,小民无路可走,愿跟大王杀富济贫,扫灭清兵。”

鲁王是个直爽人,听罢就说:“行!咱们捻军就是一伙穷百姓。来!给你在内五营补个名字吧!”乐得潘三谢字不离口。

这一来鲁王可上了潘三的当了,原来潘三并不是真心实意来投捻军,而是李鸿章派来的奸细。他为了骗取鲁王的信任,有时在打仗时也卖卖力气,因此被提升为内五营的一个小头目。从此,他就毫无顾忌地干起了奸细勾当。

鲁王转战南北,这天来到了赣榆县。这里三面靠海,又是寒冬腊月,海风呼呼地刮着,雪花正飘,捻军弟兄们还没穿上棉衣,鲁王就传令几十万大军驻扎在赣榆,给弟兄们添好棉衣再走。

李鸿章追不上捻军,正在焦急,忽接潘三密信,说捻军驻扎赣榆,忙调动人马,星夜赶来,把鲁王人马团团围住。

这时鲁王正在巡视,看一些弟兄们亲自剪裁棉衣,听说清兵围上来了,他不慌不忙地说:“困也罢,围也罢,等老子们把棉衣穿上,再来收拾这些恶鬼!”一席话说得弟兄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三天之后,捻军个个全穿上了新棉衣。鲁王威风凛凛地立在城楼上,只见城外清兵营盘密密重重,一圈套一圈,整整把赣榆城箍了十四圈。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清兵缩着头、抱着刀,有气无力地在城下来回走着。鲁王一看时机已到,忙传令:开城闯营!

接着咕咚咚三声号炮,震得地动山摇,捻军弟兄们就像脱了缰的马,冲出了城门,直向清营冲去。

鲁王的兵马,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杀进清营,眨眼工夫,就冲出了三道营盘。

李鸿章正躺在虎皮褥上吸大烟,忽听杀声震耳,慌做一团,连鞋也来不及穿,拎着大烟枪,光着脚就往外跑。

他慌慌张张跑上炮台,听得杀声越来越近,吓得浑身直哆嗦,手里的烟枪也掉在地上了。他没看清捻军有多少人马,便急忙命令把所有洋炮都对着冲上来的捻军放开了。

鲁王带领着中军一支人马,从西门杀出。他骑着那匹能征惯战的小黄马,挥动齐头钐,前后抵敌,左右砍杀,触到的死一堆,挨着的倒一片,杀得清兵丢盔弃甲,鬼哭狼嚎,一顿饭的工夫,就冲过了六道营盘。

鲁王大杀一阵,抬头看看西北风越来越大,刮得人站不住,马立不稳,尘土遮天盖日,连自己的人马也分不清了。他只得一边打着,一边招呼着弟兄们,拼命地往前杀去。

昏昏的日头已经偏西了,鲁王他们还没有冲出重围。鲁王拍马刚登上高坡,忽然“砰”的一声枪响,一个流弹,把鲁王的右耳朵打掉了,鲁王毫不在意地拔出腰刀,割掉一块袍襟,裹了裹伤口,又挥动齐头钐,英勇地往前杀去。

昏昏的日头,满天的尘雾。十四道营盘闯过十三道了,鲁王回头看看自己的人马,还有一半没冲出来,便停在一棵大枯树下,重新裹了裹伤口,一边休息,一边查看地势。

正在这时,突然从土坡后边窜出一支人马,鲁王仔细一看,是内五营的头目潘三带着马队来了。潘三骑马在前,双手拿着两支小洋枪,直向鲁王奔来。他高声喊着:“鲁王!你背后是谁?”

鲁王以为是自己的人,一点也没有提防,不料刚一回头,潘三朝着鲁王的腰,“砰砰”两枪,鲁王在马上晃了晃,齐头钐“当啷”一声,落在地

打着鲁王旗号的清兵一拥而上,想抢鲁王的尸首去报功,谁想鲁王的小黄马“咴、咴、咴”怪叫了几声,就四蹄生风,驮着鲁王腾空而起,闯出重围。

潘三和清兵正在惊奇,忽然发现鲁王的齐头钐,又上来想抢,谁知这时赶来一些捻军,在清兵群里大砍起来。

潘三急于邀功,便慌忙爬上一棵大树,高声大叫:“鲁王任化邦被我潘三用洋枪打死了!捻子快投降吧··”

喊罢,他下了树,却不料“喀嚓”一刀,就有人把这个奸贼齐腰砍断!

捻军弟兄闻听鲁王死了,又伤心又气愤,正在这时,突然听到鲁王的小黄马“咴咴”的叫声,大伙都以为鲁王没有死,立刻转悲为喜,振作精神,向清兵冲去。

鲁王的小黄马越叫声音越大。小黄马在西北叫,捻军人马就向西北杀;小黄马在东南叫,大伙就往东南冲。就这样,马在哪里叫,人往哪里冲,苦战了一夜,大伙终于冲出了十四道重围。

48捻军冲出重围,人也累了,马也乏了,可还是找不见鲁王。大伙正在着急,前面突然出现黑压压一片人马,将旗下,疾驰着一位骑白马的将军,临近一看,原来是太平天国的遵王赖文光来了,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遵王下了马,就东望西找地问:“鲁王呢?”捻军弟兄们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

就在这时,西北天空忽然传来了“咴咴”的马叫声。“是鲁王的小黄马!”大伙惊喜地抬头往西北一看,果见一片扬起的尘土前,飞奔着鲁王的小黄马,直向遵王跑来。

小黄马越来越近,越走越慢,缓缓地向遵王面前走来。鲁王仍一动不动地坐在马背上。

小黄马见了遵王,四蹄慢慢地跪下来,力竭声嘶地悲鸣了一声,噙着泪珠倒下了。大伙一看鲁王死了,都忍不住掉下泪来。遵王激昂愤慨地鼓励弟兄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给鲁王报仇。

遵王率领弟兄们安葬了鲁王的尸体,在附近埋葬了小黄马,便怀着对敌人无比仇恨的心情,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向清营冲去。

0 阅读:4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