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祖父荀淑,字季和,曾任朗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荀或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或年少时,南阳人何颙十分欣赏他,说:“这是个可以辅佐帝王的良才!”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或被举为孝廉,授予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
董卓之乱时,荀或请求出任地方官,任亢父县令,终于弃官回乡,对父老们说:“颍川是四面受敌的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有变,首当成为军事要冲,应赶紧离开这里,不要久留。”乡里很多人留恋故土,犹豫不决。
适逢冀州牧同郡人韩馥派骑兵来迎接乡人,却无人跟他走,惟有荀彧带领宗族迁到冀州避难。
此时,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的弟弟荀谌及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得到袁绍任用。
荀或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大业。当时曹操任奋武将军,驻在东郡。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或离开袁绍而投曹操。曹操很高兴,说:“你是我的张良啊!”任他为司马,这时荀彧才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以其权势威慑天下,曹操问计荀彧,荀或说:“董卓肆意暴虐,必将以乱亡告终,不会有什么作为。”
董卓派李催等出关东,所到之处大肆掳掠,直到颍川、陈留才返回。荀彧家乡留下来的人大多遭到杀掠。
第二年,曹操兼任兖州牧,后又任镇东将军,荀彧常作司马跟随。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陶谦,任命荀彧主持留守事宜。
适逢张邈、陈宫在兖州反叛,暗中迎奉吕布。
当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吕布到后,张邈就派刘翊告诉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攻打陶谦,应赶快供他军粮。”众人将信将疑。
荀或知道张邈已经反叛,当即整肃军队,设置防务,速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各县已纷纷响应吕布了。
其时曹操全军围攻陶谦,留守兵力少,而将领们多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来到后,当夜杀了谋反者几十人,军心这才平定下来。
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有人说他与吕布是同谋,大家都很害怕。郭贡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镇守者,前去必定危险,不能去!”
荀或说:“郭贡与张邈等人,本不是平素就有勾结,现在他来得很急,准是主意还没打定。趁他未定去说服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让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猜疑他,他将会被激怒而与张邈合谋。”
于是,荀彧出城会见郭贡。郭贡看到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不易攻下,因此领兵离去。荀或又与程昱计议,让他去说服范和东阿二县,最终保全了三座城,以等待曹操。
曹操从徐州回师,在濮阳击败了吕布,吕布向东逃去。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
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
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夏天,曹操驻军乘氏县,发生饥荒,竟出现了人吃人的事。
这时陶谦已死,曹操想趁机夺取徐州,回师再平定吕布。荀或劝曹操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虽有困难曲折却终于完成大业。
曹操这才打消了攻徐州的念头,大力收割麦子,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再次与吕布交战,并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
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并分兵平定各县,兖州因此而平定。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击败黄巾军。汉献帝从黄河以东返回洛阳。曹操想迎献帝迁都许县,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阳,北面联合张杨,尚不能即刻控制他们。荀或却赞同曹操的想法。
于是,曹操到了洛阳,迎接天子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天子任命曹操为大将军,提升荀彧为汉侍中,代理尚书令。
荀或经常居于朝中理朝政,曹操虽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或筹划。
曹操问荀或:“谁能替代您为我出谋划策?”荀或说:“荀攸、钟繇。”荀彧善于举荐人才,原先,荀彧谈到出谋划策之士,曾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推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
曹操认为荀或知人善任,他所推荐的人大多是称职的,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后来兵败身亡。
自从曹操迎奉天子之后,袁绍心中不服。袁绍已经兼并了黄河以北各郡县,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大。
曹操正在忧虑东边的吕布,抗拒南边的张绣。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在宛县打败了曹操军。
袁绍更加骄横,给曹操写信时,言辞无礼而傲慢。曹操大怒,出入举止不同于常,众人都说是因败于张绣的缘故。
钟繇就这事问荀或,荀或说:“曹公是聪明人,必定不会追咎往事,可能是为其他事忧愁。”
于是荀或见到曹操询问,曹操便将袁绍的信给荀或看,说:“我现在想讨伐不义,可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
荀或列举了曹操凭借四个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有何用?”
曹操听后很高兴。荀或又说:“不先攻取吕布,河北也还是不易谋取。”曹操说:“你说得极是。我所困惑的,是又担心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人、胡人作乱,向南勾引蜀、汉中二郡的刘璋;那样我将单独以兖、豫二州抗击天下兵力的六分之五,那该怎么办呢?
荀或说:“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腾最强。现在如果以恩德招抚他们,维持和好,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钟繇,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五月,曹操击破张绣,东擒吕布,平定徐州,进而与袁绍相抗衡。
此时,袁绍击灭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袁绍统精兵十万,企图南下进攻许昌。
孔融对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干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连续交战。曹操保守官渡,被袁绍包围。曹操军粮将尽,写信给荀或,与他商议可否退兵许县以引开袁绍军队。
荀或回信说:“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
曹操采纳了荀或的建议,继续坚守待机。曹操以奇兵偷袭袁绍的其他军营,斩杀了他的大将淳于琼等,袁绍退走。
审配因为许攸有不法行为,收捕其妻儿,许攸一怒之下背叛了袁绍;颜良、文丑被阵前斩首;田丰由于劝谏而被杀,一切正如荀彧所预想的那样。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曹操为筹粮到了东平国的安民县,粮食太少,不足以与河北相峙,想要趁袁绍刚败,利用这个空隙讨伐刘表。
荀彧得知后,写信劝阻说:“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
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驻军于黄河岸边;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回许昌。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
曹操渡过黄河,袭击袁绍之子袁谭、袁尚;而高干、郭援侵略河东郡,关右震动,钟繇率马腾击败了他们。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登录荀或前后的功绩,上表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为人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于是把表压了下来。
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经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兼任冀州牧。有人劝曹操:“应恢复古代区划,设置九州,那么冀州所控制的地盘广大,天下就会服从您了。”
曹操要采纳这个建议,荀或则劝曹操迅速领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意益意,人人安心;天下完全平定后,再计议恢复古制,这才是国家长久的利
曹操于是搁置了恢复古制的计划。这时荀攸已经是曹操主要的谋士。荀彧的哥哥荀衍任监军校尉驻守邺城,统领河北军事。
曹操征讨袁尚时,高干暗地派士兵偷袭邺城,荀衍事先察觉,全部诛杀之,因功被封为列侯。
曹操将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后称安阳公主。荀彧、荀攸均权重显贵,但都谦虚节俭,得到的赏赐、俸禄都分给宗族故里,自家并无余财。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或举荐贤才,荀或说:“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
曹操听从荀或建议,将杜畿任命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月,又增加荀彧的封邑一千户,合计二千户。还要授以三公之职,荀彧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将征讨刘表,问荀或将采用什么计策,荀彧说:“现在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南方的处境就困难了,可以明里出兵宛、叶二县,而暗中抄小路轻装行进,打他个出其不意。”曹操照办。
恰好此时刘表病死,曹操按荀彧的计策直趋宛、叶,刘表之子刘琮献出荆州而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荀彧患风湿病而卧床不起。曹操知晓后,立即赶来探望,倍加安慰。几个月后,荀彧的病情好转。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晋爵为国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他特殊的功勋,他们就此事秘密征求荀或的意见。
荀或认为曹操本是起兵以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着忠诚之心,保持退让的实际行动;君子爱人是爱其德行,不应该这样做。曹操从此心中对他产生了不满。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上表请派荀或到谯县慰劳军队,荀或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擅自留下荀彧,让他作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谋丞相军事。
曹操军队到了濡须,荀或因病留在扬州寿春,忧郁而死,享年五十岁。追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就升为魏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