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阎行斗马超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2 20:54:44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征张绣兵败,在折损了大将典韦及长子曹昂、弟子曹安民后,率军返回了许都。

曹操回到许都家中,其妻丁夫人是曹昂的养母,听说曹昂死后,万分悲痛,常对曹操道:“你杀了我儿子,都不怀念他!”于是不加节制地哭泣,曹操很愤怒,把她打发回了谯县娘家,想以此让其屈服,并命妾卞氏暂理后宅之事。

此后不久,曹操又接到了袁绍的来信,信中令曹操将天子迁都到东郡鄄城,而且辞语甚是悖慢。原来自从曹操迎天子都许以来,便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所以才令曹操将天子迁都到与河北相近的鄄城,以便于自已控制。

此时天下形势以袁绍最强,而曹操东有吕布之忧,南有张绣之患,袁绍趁曹操新败张绣之机,来信要挟恐吓,曹操阅信后大怒,然而自己的实力又不及袁绍,一时无以应对。

此后接连数日,曹操与众属下会议时,出入举止异于往常。众属下不知内情,都以为是失利于张绣的缘故。

尚书仆射钟繇见此情景,便来询问尚书令荀彧。荀彧道:“以曹公的明智,不会咎于往事,一定出了别的问题。”

于是,荀或便去面见曹操询问缘故。曹操这才将袁绍书信取出让荀或观看,对其道:“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呢?”

荀或阅信后,对曹操道:“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

荀或接着道:“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这是度胜;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这是谋胜。”

荀彧又道:“袁绍军纪不严,士兵虽多实难用,您法令严明,士兵虽少皆争死,这是武胜;袁绍凭其名门,装模作样,故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好虚名者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故天下忠正效实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是德胜。

荀或又接着道:“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曹操以军师祭酒郭嘉多谋略,便又找来郭嘉询问,曹操对其道:“袁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二州也归顺了他,其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我想要讨伐他,但力量不及他,该当如何?”

郭嘉道:“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郭嘉又道:“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郭嘉接着道:“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郭嘉接着道:“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所谓妇人之仁耳, 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 行,此明胜八也。

郭嘉接着道: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曹操听后大笑道:“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郭嘉又进言道:“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曹操深以为然。郭嘉的此番分析,振作了曹军士气,也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荀或对郭嘉的主张深表赞同,也向曹操进言道:“如果不先取吕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图谋。”

曹操对荀或道:“诚如您所说。但我所忧虑的,是又怕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胡叛乱,向南引诱刘璋,那样的话我就要用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那该怎么办呢?”

荀或道:“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腾最强。他们见山东正在争战,必定各自拥兵自保。今若以恩德招抚他们,派遣使者与他们通好,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

曹操的好友丁冲时任司隶校尉,负责关中事务,与河南尹夏侯惇同可托付给谁?荀或道:“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钟繇,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曹操大喜,于是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接替丁冲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将后方事务委托给钟繇,特别授予其不受制度拘束的权力。

钟繇领命后,辞别曹操,率部一路西行,赶往关中。

却说韩遂、马腾自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平观之战兵败后,二人率军返回凉州,韩遂是金城人,率部回到家乡金城郡;马腾祖籍是扶风,但生于陇西、长于陇西,因此率部返回了陇西郡。

凉州历经汉末战乱,因粮少不足以供应这么多军队,第二年,即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马腾上表长安朝廷说自己军队在凉州补给不足,请求到左冯翊的池阳县就谷。

当时把持长安朝廷的李催同意了马腾的请求,于是,马腾率军东进,重新回到了三辅。

马腾率军到达池阳县长平岸头驻扎。马腾望着远处的长平观,想起一年前在长平观下的大战,甚是感慨。

汉末的关中、陇右地区经历战乱,形成了很多大小割据的军阀,在池阳附近便有一支军阀,其首领名叫王承。王承听说马腾率军驻扎在长平岸头,甚是恐惧,担心其势大吞并了自己。

王承思忖与其被吞并,不如趁马腾刚来立足不稳,主动出击。于是当夜点齐兵马,率军前往长平岸头去偷袭马腾军营。

大军很快抵达马腾营寨,王承一马当先杀进了营门,一时间喊杀震天,此时马腾军虽众,但不及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慌乱,很快便被王承军打的大败。

马腾收拾残军,一路西逃,逃离了三辅,又重新回到了凉州。

马腾回到凉州陇西郡后整顿兵马,积蓄力量,准备重返三辅,去找王承复仇。然而不久长安传来消息,李催与郭汜反目,双方的争斗导致百姓纷纷南逃,三辅地区一片凋敝。

马腾见此情形,无奈只得放弃重返三辅的计划,于是派人去联络西边的韩遂,请求与其再度联合,以应对三辅之乱。

韩遂接到马腾的信后,亲自赶来陇西商议。两人自长平观之战别后,再次相会甚是高兴,双方决定再次联合。

马腾提议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韩遂大喜,韩遂时年五十余,年长马腾数岁,二人便结拜为兄弟,韩遂为兄,马腾为弟,双方自此更为亲近。

马腾的庶长子马超,字孟起,时年二十岁。其年少时便以健勇著称,凉州羌胡都服其大名。此时三辅大乱,关中各豪族都筑坞自保,马超听说扶风苏氏坞中有骏马百余匹,便来向马腾请兵,愿将骏马夺来。

扶风苏氏与马腾家族所在的扶风马氏一样,都是扶风的著姓大族,但马腾自幼长于陇西,与苏氏并无桑梓之谊,反而更贪念其骏马资财,于是马腾痛快答应了马超的请求,命其率一军去破坞夺马。

马超大喜,率军一路东行,赶到扶风苏氏坞堡。只见那坞堡并不是很高大,马超觉得一战即可攻破。原来这关中豪族所筑坞堡,主要是应对流民、流寇骚扰的,但在马超强悍的凉州军前,自然是不起作用的。

马超率军冒着矢石,猛攻坞堡,很快苏氏坞的堡门便被攻破,大军冲了进去。

苏氏族人及僮仆四散奔逃,马超率军赶到坞中马厩处,自马超以下众将士都争着抢夺肥硕健壮的好马。

马超带着抢夺苏氏坞所得骏马和资财返回凉州,马腾大喜。通过此次劫掠,使马腾部军心复振。

陇西郡与金城郡相邻,马腾虽然起家自陇西,但其部长期驻扎于关中扶风,因兵败才返回陇西,因此在当地不如韩遂势大。此番马超劫掠获胜,马腾部曲终于扬眉吐气,于是在金城界上劫掠,结果被赶来的韩遂部曲痛击。

马腾部曲逃回报告了马腾,马腾闻听大怒,立刻点齐兵马要赶往金城,为手下部曲复仇。马腾与马超、部将庞德等率军进入金城郡界,追上韩遂部曲,将其全部斩杀。

韩遂得到消息,带兵前来查看情况,迎面正遇到马腾的大军,韩遂正要派人去询问马腾,只见马腾已经指挥军队冲杀过来,韩遂无奈只得仓促应战。

因为韩遂军不及准备,很快被马腾军击败,韩遂与亲随部将成公英等仓皇败走。

当日天色已晚,双方各自安营扎寨,韩遂收集残军,又命成公英去召集附近部曲汇聚于此,明日好与马腾再战。

次日,韩遂重新纠集周边部曲与马腾军摆开阵势再战,结果又被马腾击败。此后连战数次,韩遂军连战连败。

韩遂见势不能敌,只得逃回金城郡治所允吾县驻守。马腾这才率军返回陇西,双方至此成为仇敌。

韩遂在金城重新召集兵马,誓要报仇,每日派人打探马腾消息。这日,探马来报,马腾率军出去就粮,其家眷所在营寨空虚。韩遂闻听大喜,立刻点了骑兵,要去劫马腾老巢。

韩遂、成公英等亲率骑兵,赶到陇西马腾营寨,杀进营去。韩遂痛恨马腾背盟叛己,命人将马腾妻妾及幼子当场全部斩杀,然后烧寨而去。

却说马腾率军外出就粮,这时才得知韩遂劫营、妻儿都被杀的事,马腾听后悲痛欲绝。此次出行,马腾只带了长子马超、次子马休、三子马铁,其余儿子因年幼留在营中,不想这回妻儿竟然都被屠尽,世间仅剩父子四人。

马腾率军去寻韩遂复仇,双方大战在一起,其后数战双方互有胜负。

却说韩遂帐下有一小将名叫阎行,字彦明,金城人,其年少时也以勇健出名。同样以年少勇健著名凉州的马超,因是马腾之子,其名气比阎行更大。阎行很不服气,一直想找机会与马超一较高下。

这日,阎行带一小队人马正在巡行侦查,正巧遇到前方马超也带一队人马经过,阎行大喜,忙命手下隐藏在路边,准备偷袭马超。

待到马超催马近前,阎行斜刺里飞马冲出,一矛直刺马超后背。

马超听得脑后风声,急拨马闪开,同时举枪相迎。阎行这一矛用足力气刺来,马超力大架开,枪矛相击,只听“当”一声响,阎行的矛断为两截。

马超未及抽枪后刺,阎行已经乘势来到马超近前,用断矛狠狠抽打在马超后颈上,幸有头盔保护,但仍被抽打得头晕眼花。

马超忙催马想要闪避,阎行紧紧追上又接连抽打数下,眼看就要把马超打下马来,这时马超的部下冲上来截住了阎行厮杀。

阎行的部下也冲上前来,双方士卒战在一处。此时阎行因矛断、马超因被偷袭抽伤,各自被属下救出。双方大部队闻讯赶来,方才各自罢兵。经此一战,阎行在凉州的声名大噪。

此后,韩遂、马腾在凉州连战数年,互有胜负,呈胶着状态,交战双方都甚是疲惫。直到建安二年春二月,钟繇奉曹操之命担任司隶校尉来到长安,听说了韩遂、马腾相争之事,立即派人汇报给许都的曹操。

不久,曹操的回信来到,命钟繇与凉州刺史韦端出面和解韩遂、马腾的争斗。于是钟繇写信分别送与韩遂、马腾,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韦端也分别派人到韩遂、马腾处调解。

韩遂、马腾双方都已筋疲力尽,在钟繇和韦端的调解下,都愿归顺许都朝廷,马腾遣子马休去许都做人质,韩遂也送一子去许都为人质,至此,双方各自罢兵休战。

不久,许都朝廷征马腾还屯扶风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马腾率军重新回到了三辅。朝廷这一安排让韩遂、马腾分隔开,以免再发生争斗。马腾在扶风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受到了三辅民众的爱戴。

韦端也以和解韩遂、马腾之功由凉州刺史升任为凉州牧。韦端先后派长子韦康、次子韦诞出使许都朝廷献上谢表。在许都的孔融与韦端有旧,先后接见了兄弟二人,对二人称赞有加,并给韦端写信称赞其“老蚌生珠”。

当时关中诸将林立,李傕、郭汜两部虽衰败,但仍盘踞在长安周边,此外还有侯选、杨秋、张横等部,鉴于此形势,钟繇请示曹操,将司隶校尉的治所仍迁回到洛阳。

却说在许都的曹操,见钟繇解除了关中忧患,为了着手平定张绣、吕布,曹操决定进一步安抚袁绍,以搪塞迁都鄄城之事,于是请献帝封袁绍为大将军,并在当年春三月,派将作大匠孔融持节去冀州邺城封拜袁绍。

孔融领命来到邺城,袁绍亲自迎接。孔融宣读献帝诏书,拜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并使其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事。

袁绍大喜,设宴款待孔融。此前一年,即建安元年,当时孔融还在北海相任上,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率军占领了北海,俘获了孔融家小,此番孔融来到邺城,袁绍便将其家小重新送还,孔融一家时隔一年得以团聚。

军谋设人中有名袁绍属下众名士也纷纷来与相见。其中表绍荡然无存,应劭慨然叹息,便毛遂自荐愿将自己所知典章上奏给献帝,孔融闻听大喜。

孔融在邺城住了数日,便辞别袁绍,带了家小返回许都,袁绍亲自送孔融到城外。

袁绍送走孔融后,想起自己升任大将军,甚是高兴。又想起孔融任北海相时,北海有位德高望重的名士郑玄,便派人将其请来邺城任职。

袁绍宴请众宾客,庆祝自己荣升大将军,郑玄也应邀出席,袁绍众属谈宾谈论答对,语惊四座,使宾客无不折服。袁绍也更加报董郑玄,待之为上

却说孔融返回许都,向献帝和曹操汇报了邺城之行经过,曹操得知袁绍升任大将军后得意之形溢于言表,大喜,觉得北方可以暂时相安无事了。

不久,应劭所撰《汉官礼仪故事》奏表报到许都,献帝大喜。此前一年,应劭曾上《汉仪》奏章,加上此次奏章的补充,自此以后,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全都根据应劭所言而建立,许都朝廷由此走向正规。

0 阅读:22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