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宝鼎三年(268年,晋泰始四年),吴主孙皓已经即位四五年时间,此前在孙休末年叛吴的交州,现在又归附了晋。孙皓决定向晋发起反击,出兵收复交州。
孙皓任命刘俊为交州刺史、前交州刺史修则为前部督,以已故丞相顾雍的族弟顾容为将军,兵发交趾。孙皓任命刘俊为交州刺史、前交州刺史修则为前部督,以已故丞相顾雍的族弟顾容为将军,兵发交趾。
此时担任晋交趾太守的是犍为人杨稷,字文曹,也是晋朝任命的第三任交趾太守。首任太守爨谷在数年前已经去世,其后接替他的是蜀汉名将马忠之子巴西人马融,马融病逝后,晋南中都督、领交州刺史霍弋又派杨稷继任太守。
杨稷听说刘俊率吴军来征,率晋军迎敌,双方在合浦、交趾二郡交界处大战,连战三场,吴军都被杨稷打得大败,吴军退回合浦郡。九真、郁林二郡听说吴军大败,都归附了杨稷。
杨稷命牙门将毛炅、董元率军进攻合浦的吴军大营,双方再次激战,毛炅是晋军中的猛将,率军冲锋,吴将修则被毛炅阵前斩杀,吴军大败,刘俊也死于乱军之中。
吴将顾容收拾残军,退保合浦郡城。此战晋军大获全胜,杨稷上表封毛炅为郁林太守、董元为九真太守。
吴军兵败消息传到建业,孙皓大怒,决定整顿军马,准备再次南征。第二年,即建衡元年(269年,晋泰始五年)春,孙皓调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再次进攻交趾。
陆路由监军虞汜、威南将军、大都督薛珝统领,从荆州出发。虞汜,字世洪,会稽馀姚人,是东吴已故名臣虞翻第四子;薛珝,沛国竹邑人,是东吴已故名臣薛综之子。
水路由少府李勖为监军、徐存为督军统领,从建安郡出发。水、陆两军预期在合浦会合,共同进攻交趾。
李勖、徐存所率水军出发后,遇到风浪,在海路上难以前行,无法到达指定地点。
建衡二年(270年,晋泰始六年)二月,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为由,将导将冯斐斩首,然后下令原路返回。
四月,李勖率水军原路返回的消息传到建业。孙皓宠信的佞臣殿中将何定以前曾为儿子求娶李勖的女儿,被李勖拒绝了,何定由此怀恨在心。何定趁此机会向孙皓进谗言道:“李勖冤杀冯斐,擅自带领全军退还。”
孙皓闻听大怒,立刻命人将李勖和徐存捉拿斩首并族诛,尸体也被焚毁。
却说吴苍梧太守陶璜闻听虞汜、薛珝率军南下讨交州,便上表请求参战,孙皓同意其请。陶璜于是率军来与虞汜、薛珝的大军会师。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其父陶基曾任吴交州刺史。
陶璜主动请缨,愿为前锋,薛珝大喜,分派一部人马归陶璜调遣,命其出战。陶璜早年曾随父亲在交州任上,对交州地理风貌甚是了解,故此主动请战。
晋军杨稷听说吴军来犯,命九真太守董元率军迎敌。双方在分水相遇,由于陶璜所率吴军除了自己统率的本部人马还有薛珝临时调拨的其几部人马,因此军令不能顺畅统一,结果被晋军打得大败,吴军还损失两员大将。
却损失了两员大将,谁为比事负责绩解道:“军队互相之间不配合,因此利。薛怒气来消,觉得交州难攻。乃至有了撤军的打算。
陶璜回到自己的军营,寻思当取得一场胜利,打消薛珝撤军的念头。当夜,陶璜召集营中敢死勇士数百人,乘船出海,去袭击董元大营的后方。
陶璜率数百人在交趾郡沿海登陆,趁着夜色突袭董元后方辎重所在,看守后方辎重的晋军毫无防备,被吴军夺得数千匹锦物等大批资财宝物。
陶璜率吴军当夜乘船满载而归。陶璜将偷袭大捷之事报与薛珝,薛珝闻听,当即向陶璜道歉,立即上表请陶璜代领交州刺史,并任命陶璜为前部督。
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四月,董元因后方辎重被抢,率军退回交趾境内扼守险要驻营。
虞汜、薛珝闻听,准备率军入交趾攻董元,陶璜献计,仍从海路奇袭董元部后方。
虞汜、薛珝于是命陶璜从海上出击交趾,陶璜与部将卫濮、黎晃、修允等率军乘船来到交趾郡岸边登陆。
却说董元自从上次被陶璜在海上偷袭,便有了防备,命人在岸边修筑了部分矮墙。听说这次吴军又从海上来,便命部将解系领一部人马埋伏墙后,自己率军去诱敌。
吴军见晋军来迎战,陶璜的部将卫濮、黎晃、修允等便要进兵,陶璜道:“且慢,远处的矮墙后必有伏兵。”于是,陶璜命修允随自己率兵迎敌,命卫濮率长戟兵在后随行。
双方刚一交战,晋军便佯败而走,陶璜、修允率吴军追赶。靠近矮墙时,晋将解系率伏兵杀出,吴军早有防备,陶璜立刻命卫濮率长戟兵出击。
在吴军的长戟兵冲击下,晋军大败,董元、解系率残部退回营寨坚守不出。董元的营寨扼守通往交趾郡城龙编县的要道,十分险要坚固,吴军一时无法攻下。
这时,虞汜、薛珝率军进入交趾,与陶璜部会合。吴军被董元营寨阻住无法前进,三人商议对策,虞汜提出征讨西边山中的扶严夷,然后从后边夹击,董元大营必破。
虞汜让薛珝留守,自己率陶璜西征扶严夷。路上,陶璜向虞汜献计,用此前截获董元的宝物收买扶严夷首领梁奇,如此可不费一兵一卒,降服扶严夷。虞汜闻听大喜,立刻派人去办。

扶严夷首领梁奇见了吴人送来的宝贝大喜,立刻归降了东吴,并亲率夷兵一万来助战。虞汜大喜,立刻上表向吴主孙皓报功。
虞汜、陶璜率军来到董元后方,与留守北面的薛珝部对董元营寨形成南北包夹之势。陶璜听说董元的部将解系有弟弟解象屯驻别营,马上派人去诱降。
解象见吴军势大,便投降了陶璜。陶璜让其给寨城内的兄长解系写劝降信,然后派人射进寨城内。
陶璜又安排解象坐上自己的璜轺车,在城下鼓吹导引而行。董元在寨墙上看到,言道:“解象尚如此,解系必有去意!”董元于是命人将解系押来斩首。
勇将解系被杀,晋人便相互猜忌,不能同心守城。薛珝、陶璜趁机率吴军猛攻城寨,很快晋军城寨被破,董元也战死寨中。
这时,吴主孙皓的封赏也下来了,虞汜以讨扶严夷功劳,被封为交州刺史、冠军将军、馀姚侯。
拔除了董元部,虞汜、薛珝、陶璜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决定还是由薛珝正面进攻交趾,吸引杨稷兵力;虞汜、陶璜以扶严夷首领梁奇为向导,沿西部山路出击龙编县的西翼。
虞汜、陶璜在梁奇的引导下,率军西进,路上虞汜突得重疾,不久便病逝了。陶璜派人将虞汜灵柩运回建业,自己率军继续前进。
却说杨稷已经得到董元战死的消息,立刻任命牙门将建宁人王素继任九真太守,与牙门将王承率兵往九真郡治胥浦县驻守。
不久,探马又探知晋军兵分两路,一支由西路来袭,杨稷派遣郁林太守毛炅、牙门将孟岳率兵去迎击。
毛炅、孟岳率晋军西行到封溪县,正遇到陶璜率领的吴军赶到,双方在封溪展开大战,吴军势众,很快晋军便被打得大败。
晋将孟岳战死在阵中,仅有毛炅单骑脱身,逃回交趾郡城龙编,与杨稷收拾残军,固守城池不出。
陶璜率军追到交趾郡治龙编县,不久,薛珝率军赶到,与陶璜军会合,将郡城团团包围。陶璜命修允带一支军西行,截断晋南中通往交趾的供给通道。
吴军数次攻城,都被杨稷率领的晋军击败。双方相持数月,到七月时,交趾郡城中粮食耗尽。
交趾郡城中本来有残兵千余人,连同新依附的士兵有四千人,男女万余人。因粮尽导致的饥饿或疾病死亡的人超过半数,只剩数千军民。
杨稷部将王约见此情景,知道城池不久就会被攻破,于是派属下偷偷下城联络晋军,约定献城日期。
薛珝、陶璜见到王约的降书大喜,决定按约定行事,王约的心腹士兵当晚回城报信。到了约定日期,王约率部下打开城门,陶璜率军攻了进去,至此,交趾郡城龙编被攻陷。
交趾城中的晋军仍顽强抵抗,两千余守军被吴军斩杀,晋将张登、孟通、邵晖等战死在城中。晋交趾太守杨稷、郁林太守毛炅、牙门将孟干、爨能、李松等人都被吴军擒获。
薛珝、陶璜将捷报报到建业,吴主孙皓大喜,正式任命陶璜接替已经去世的虞汜,出任交州刺史。
此时交趾郡已平,但交州南部的九真、日南二郡还没平定。新任刺史陶璜命部将卫濮、黎晃为正、副将率军去平定九真郡,黎晃乃九真人,其外甥李祚此时正担任九真郡功曹。
却说九真郡太守王素刚刚得报:交趾郡兵败,杨稷被俘。王素大惊,决定率军撤回南中。
王素召来郡功曹李祚和都尉邵胤,命二人坚守城池,佯说自己亲往南中去搬救兵,李祚、邵胤二人应诺领命。
王素与牙门将王承领了亲随人马出了九真郡城胥浦,往西北而行,准备逃回南中。
途中经过一处山林,两边突然杀出无数吴军伏兵。这支吴军正是陶璜部将卫濮、黎晃所率,原来卫濮的探马探知王素率军逃往南中,便预先在此必经之处设伏。
晋军大乱,很快被吴军全歼。王素与王承都被擒获。
卫濮、黎晃率吴军乘胜来至九真郡治胥浦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卫濮命人向城上喊话劝降,九真郡功曹李祚、都尉邵胤坚守城池,不肯投降。
李祚的舅舅黎晃催马向前,来至城下,高声劝外甥李祚投降。李祚不肯听,对舅舅黎晃道: “舅自吴将,祚自晋臣,唯力是视舅耳。”

卫濮、黎晃无奈,只得下令攻城,双方激战多日,吴军才取下九真郡城,李祚战死,黎晃寻到李祚尸首甚是悲痛,至此九真郡平定。
却说交趾郡城中,负责截断南中道路的修允率军返回交趾,听说晋将毛炅被俘,关押在狱中,便向陶璜请求杀了毛炅。原来这修允,乃是临川人,其父正是三年前被毛炅所杀的吴将修则。
陶璜很看重毛炅的英勇善战,想要招降他。尽管修允涕泪交加,要报杀父之仇,誓要杀死毛炅,陶璜仍不允许。
陶璜还从狱中放出毛炅及其亲随,只将几人软禁,毛灵于是与心腹亲随几人密谋杀掉陶璜。
但其密谋很快被看押他们的人发现,报告了陶璜。陶璜大怒,将毛炅等人重新关押到狱中,毛炅不服,破口大骂。
陶璜得知大怒,叫人押来毛炅,痛斥其:“晋贼!”毛炅厉声骂道:“吴狗,何等为贼?”修允当时也在旁边,见此情景大怒,取刀剖开毛炅腹,骂道:“毛炅,庸复作贼?”毛炅骂声仍不止。
修允挥刀割下毛炅的心肝,毛炅仍大骂:“尚要斩杀死你们的主子孙皓,你父不过是一只死狗!”修允大怒,挥刀斩下了毛炅的首级。
被俘的晋将杨稷、孟干、爨能、李松等人在狱中听说毛炅被杀,几个人私下盟誓,将来伺机一定要逃回晋地。
此后不久,薛珝留陶璜守交州,自己率军押着杨稷等俘虏乘船北归。薛珝走后,陶璜又派人安定日南郡,至此交州全境克复,重新回归东吴版图。
却说北归的吴军,乘船从海路北行至合浦准备登陆,此时杨稷病死在船中。薛珝命吴军士割下杨稷首级,准备送建业,将杨稷的尸体投入海中。
吴军在合浦弃船登陆,大军沿陆路继续北上。不久,薛珝也病死在途中。
其后,孟干等三人被押解到建业,吴主孙皓本想将他们处死,有朝臣劝孙皓宽宥他们以招揽敌国边将,于是孙皓改判孟干等人流放到临海。
孟干等人担心流放到东方后不便于北归,听说吴人喜欢蜀地的竹弩,便称自己能够制作。
吴国官吏汇报给吴主孙皓,孙皓便下发诏令,留三人在建业做竹弩。自此后三人便留在了建业,随时等待机会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