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动脉。因为有了水,城市才有了活力,才有了动力,才有了灵魂,才有了激情四射。幸运的是九曲回肠荆江畔,荆州滨水而立,市民拥有丰厚的水源,能与水相亲,用水自如。
荆州古城护城河岸绿水清
千年古城墙,因为有了护城河的呵护,而变得更加诗情画意。然而,现代社会里,人们用的水越多就意味着产生的生活污水越多。随着城市的扩张,生活污水问题成为了影响荆州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大顽疾。面对“污水围城”困局,加大生态治污,科学进行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消除黑臭水体,早日还一幅绿水清波润古城的生态画卷,成为100万荆州城区居民的迫切心愿。痛定思痛,荆州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果断措施,发动攻坚行动,力求把环保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正朝着早日全面告别“污水围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污水治理短板突出,城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亟待解决
据湖北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荆州市反馈督察情况显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荆州城区生活污水“一堵了之”的污水直排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雷家垱临时处理设施每天有4万多吨污水,只进行简易黑臭处理后排入西干渠。监测显示,临时处理设施总排口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均超标。污水治理短板依然突出。
荆州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2022年在全省排名靠后,各县(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普遍过低,普遍存在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的问题。污水收集管网错接混接普遍,雨污分流不彻底。黑臭水体整治进展缓慢,仍有黑臭。部分工业园区污水治理不到位,管网破损严重,污水收集率不足,进水浓度异常,园区雨污未分流。
督察明确要求,荆州要系统解决雨污分流、管网混错接等问题,全面提升污水收集率,推动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要加强城市黑臭水体、乡村小微水体治理,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断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拓展“两山”转化通道。
阵痛过后的果决与坚定 ,“零容忍”把环保问题改彻底
面对污水围城的困局, 荆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展长江大保护专项巡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督导。以“零容忍”的态度把环保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是荆州阵痛过后的果决与坚定。在重拳治污的同时,荆州市生态修复的脚步从没停步。
2022年编制完成的《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纲举目张,宏图全开。沙市区坚持源头治理,摸清污染点位情况,采取节制闸设置和雨污分流等措施,加强排污管网管理;荆州区将山水项目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一轴四区”总体生态布局科学融合。2022年,全国竞争性项目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获批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同年,荆州新改建排水管网29.7公里;新增造林绿化10.37万亩;整治黑臭水体31条;36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
荆州着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系统开展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洪湖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雷家垱是荆州城区地势最低的片区之一,也是西干渠的源头,过去仅修有一处雨水排涝泵站。然而,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片区污水大量汇聚于此,然后通过西干渠、四湖总干渠汇入洪湖。
雷家垱装配式净水站项目
2023年底,总投资约1.2亿元的雷家垱装配式净水站项目建成投运,6个巨大的圆柱形罐体蔚为壮观,排水口流水潺潺,水草丰茂。这个项目服务面积约6.9平方公里,大幅提升了道路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能力,完善荆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主体功能,日处理规模可达4万方,排放标准达到城镇一级A水质,彻底改写“黑臭”历史。
与此同时,为妥善处理荆州中心城区的工业污水,在荆州经开区,金茂源(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电镀废水日处理能力2.7万吨,可服务200多家表面处理企业。由联合水务投资的工业废水提标升级改造完成,生活污水提标升级也即将进行,日总处理规模达到8.2万吨,覆盖了沙市区和荆州经开区200多家涉水企业和附近15万户居民。
三地协同发力修法 ,长湖从“一湖治理”转向“流域治理”。
地处荆州城区北部和四湖流域上游的长湖,被称为“荆州头顶上的一盆水”,对荆州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长湖流域各地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截污减排、围栏围网拆除、岸线整治、禁捕等一系列措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019年4月1日,《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省首部“一湖一法”地方性法规。2023年12月,经过荆州、荆门、潜江三地协同发力,对该条例进行全面修订。新修订的《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批准,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长湖春色美如画
修订后的《条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推进长湖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将调整范围从长湖本体扩展至整个流域;在保护范围中增加“长湖主要入湖河道的管理范围”,并将管控措施延伸到长湖主要入湖河道。针对实际问题,新增断面水质监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内容,坚决守护长湖“一湖碧水”。
这次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长湖保护与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长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此举也标志着长湖从“一湖治理”转向“流域治理”。
荆州引入“黑科技”,对城区水体开展常态化水源保护作业
2024年4月21日,荆州市城管执法委首次引进“黑科技”——两艘古伽智能水体治理长臂船开展中心城区水源保护作业。在荆州区老南门旅游码头处,一艘形状独特的船行驶在护城河上,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在驾驶员操作下,该船不断伸缩可达30米的“双臂”,慢慢将水体表面的漂浮物归集、打捞,很快船体中间就收集了厚厚的垃圾。
这一“黑科技”,叫古伽智能水体治理长臂船,具备收集船、柔性拦截臂、智能牵引机器人等一体化性能,主要功能是打捞落叶、花絮、藻类、浮泥、油污等水面漂浮物,能完成2米至30米界宽范围的灵活调姿和随机配速,实现复杂水域的各类漂浮物高效收集。
按照计划,古伽智能水体治理长臂船将在护城河、荆襄河、西干渠等城区水体开展常态化水源保护作业,进一步助力全市水环境治理,奋力绘就碧水、畅流、洁岸、绿产的幸福水乡新画卷。
“清渠洁岸·共同缔造”,荆州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大幕拉开
2024年1月,荆州出台《关于全力开展洪湖流域水质改善提升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入湖河口整治等十大攻坚行动,重点围绕总长299公里的四湖流域总干渠上下游开展集中整治。3月22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暨“清渠洁岸·共同缔造”动员大会举行,会议强调要聚焦聚力、尽锐出战,以攻城拔寨的拼劲推进“清渠洁岸·共同缔造”,确保洪湖水质根本性好转。此举意味着荆州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大幕拉开。
闻令而动,全市市、县两级1189个工作组全部进驻1848个行政村——110个市直工作组包联220个行政村、31个市直乡村振兴工作组包联55个行政村,1048个县(市、区)工作组包联1573个行政村,全面排查历年中央和省、市交办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入湖入河排口问题、河湖渠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乡村人居环境问题、工业企业污染等六类问题,按照“问题排查、收集汇总,会商研究、制定方案,交办推进、督办检查,整改验收、问题销号”的工作流程,序时推进问题整改。
荆州护城河岸环境美。
荆州区各地快速行动,李埠镇对36个入湖入河排口溯源整治,清理河道27条、沟渠75条,菱角湖管理区发动群众902人次累计清理沟渠2.9公里;沙市区以点带面提升清渠洁岸“加速度”,全面摸排境内支、斗、农、毛、渠,依托内泊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内泊湖流域24条渠道进行底泥清理疏挖;荆州工业主战场荆州经开区,全面走访企业,发动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清理河湖渠(沟)和桥墩(孔)阻水水漂、垃圾,打捞水葫芦、水花生。
正如中共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指出的那样:“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在岸上,主因还在人、在干部。” 痛定思痛,相信,随着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的强力推进和落实,将绘就一幅绿水清波润古城的生态画卷。
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漫步漫步滨江公园,春夏之交,荆江两岸焕然新生。嫩绿的枝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江面上,货船、游轮往来穿梭。长桥犹如一架彩虹连接南北,岸边绿树婆娑,花朵争艳,绿草盎然,舟行清水,人游画中。夜幕降临,灯光与月光的交织中,荆江风情带宛如一幅流动光影,展现着独特而迷人的风景。入夜徜徉金凤广场,护城河犹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九龙渊河畔的霓虹灯带与月光交相辉映,歌舞人群与良辰美景和谐交融。
百川清流淌古今,一座古城承春秋。荆州,离彻底告别污水围城的日子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