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当时的国际上,虽然奉周王为共主,但实际上的老大是齐桓公。现在好了,老大去世了,这国际上还不得乱了套吗。从这时到晋文公称霸的公元前632年,还有11年的时间。这11年的时间,国际秩序还需要维持,大家需要一位老大。
那谁来做老大呢?这就要说到我们的宋襄公了。齐桓公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就很看好宋襄公。所以,宋襄公谋求霸业,并非师出无名和不自量力。
被首任霸主齐桓公认可的宋襄公,的确是不简单的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去世之前的8年,他在一次会盟上见到了刚刚即位的宋襄公。当时的宋襄公已有贤名。齐桓公这时见到了真人,真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见了就很喜欢。
当时也没有高铁和飞机,大家见一次面真是挺不容易的。齐桓公很珍惜这次见面的机会,把一件大事委托给了宋襄公。他为自己的太子找了一个保护人,就是宋襄公,希望他能帮助和照顾齐国的太子。
宋襄公
老大如此器重,宋襄公自然也不敢推脱,很是郑重其事。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君位之争。不得不说,齐桓公还是有些先见之明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宋襄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竭尽全力帮助齐国的太子,最终扶助他登上了君位,是为齐孝公。这样的举动,为宋襄公在国际上赢得了威名。
名声有了,也要有功绩。两者结合,才能立起来一个霸主。光凭扶立齐君一事,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他的功绩,最重要的是要有战绩。
没有办法,霸主的条件就是这样,武力值和战斗力也要达标才行。无可争议的两位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有亮闪闪的战绩。这战绩也夯实了他们的霸业。
宋襄公如果要称霸,肯定也要做这样一件事。当时南方的楚国,公然藐视周王室,以蛮夷自居。在齐桓公的时候,齐楚之间就发生过战争。晋文公的霸业得成也是因为他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使他们不能继续向北方和中原进击。
当时的楚国在疯狂扩张着,极大地破坏了国际秩序。所以,谁能打败楚国,谁就能做霸主。宋襄公也知道,这是称霸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但如果直接和楚国作战,这仗不一定能打赢。宋襄公换了个思路,可以先来打一下楚国的小跟班——郑国,来个敲山震虎。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出兵向宋国发起攻击,来了个围宋救郑。宋襄公从郑国回师,和楚军在泓水相遇。这时,位于泓水北岸的宋军已经严阵以待,楚军却正在渡河。
泓水之战示意图
有人说,半渡而击之,这是再好不过的时机。宋襄公拒绝了,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不能攻击正在渡河的人。
楚军很快就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这时,可以攻击他们了吧。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战阵;不然,胜之不武。
楚军布好了军阵,不客气地冲向了宋军,把他们打了个大败,宋襄公也被射伤了大腿。
泓水之战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37年,宋襄公伤痛发作,很快就去世了。
小小的泓水没有过去,宽阔的黄河更不可能过去了如果宋襄公打败了楚军,他一定会跨过泓水,来一场乘胜追击。可惜的是,他没有跨过泓水。
在宋国的北方,也有一条大河,那就是黄河,当时名叫河水。黄河的北边,春秋时被戎狄侵扰得厉害,他们曾一度灭了卫国。后来,在宋国和齐国的帮助下,卫国才得以复国。
这就要说到宋襄公的母亲了。她原本是卫国人,后来嫁给了宋襄公的父亲宋桓公,被称为宋桓夫人。宋襄公出生之后,宋桓公与夫人断绝了婚姻关系,夫人就返回母国卫国定居了。
后来宋桓公去世,宋襄公即位。宋桓夫人很想念儿子宋襄公,但又由于桓公休妻的既成事实,她不能回到宋国和儿子团聚。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桓夫人写下了《河广》一诗。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这么美的一首诗,翻译出来就会失掉神色。所以,笔者就不翻译了。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说:卫国和宋国之间隔着黄河,看起来好像也离着很远;但只要想去到宋国,就不会觉得远。
这是母亲的思念。在黄河南边的宋襄公也很思念母亲。如果为着霸业,他也可以去到黄河北边,与戎狄一战。但宋国毕竟和戎狄之间还隔了几个国家,这样做并不好。那他可以为了母亲,跨过黄河吗?
那也是不行的。因为母亲和父亲已经没有了婚姻关系,宋襄公去见母亲也是不合于礼的。母亲可以写诗,宋襄公也受到了启发。当然,他没有去写诗,而是去建造了一座高台。
宋襄公在宋卫两国的交界处,修筑了一个高台。想念母亲时,他就登上高台,向卫国的方向眺望。于是,这个高台就被称为了“望母台”。
近年来所建的望母台
宋襄公的一生,因仁义而停留在泓水北岸,又因亲情在黄河南岸修了望母台。在空间上是这样,但在时间上,宋襄公是不受限制的,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着。
400多年后,昔日打败了宋襄公的楚国也已不在,楚国的后人项羽却做了和宋襄公相似的一件事。他在被汉军追到乌江边时,拒绝了回到江东,停在了乌江岸边,显得很迂腐,一点儿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胆略。
宋襄公的持守仁义和讲求堂堂正正,有没有影响到项羽呢?但项羽被称为了西楚霸王,为何到了宋襄公这里,大家就要嘲笑他呢?也有一些历史学者,把宋襄公列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但在这一点上,总是充满了争议。
怎样来理解宋襄公呢?他真的是一个跳梁小丑吗?宋襄公和楚国的泓水之战,这是在史书《左传》中明确记载的一件事。而关于《河广》和宋襄公思念母亲,这些故事和说法却要出现得晚一些。两个故事可能一真一假,但我们可以放在一起来考察。
这两个故事都把宋襄公刻画成了一个迂腐不堪的形象。泓水之战“仁义之师”的故事早就成了笑料。这么来看的话,筑台望母也近乎是一个笑话。你筑了高台,也望不见母亲啊。母亲生活在宫阙之中,墙院深深,根本就是望而不见。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印象。宋襄公爱慕虚名,不切实际。为了“仁义”之名,丧师辱国;为了亲孝之名,大兴土木,华而不实,徒劳无功。
如果我们的身边生活了这样一个人物,一个像宋襄公这样的人物,我们大概也会嘲笑他的。我们是历史的孩子,活在历史的传承和影响中。
泓水之战图画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吗?宋襄公真的只是一个笑话吗?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再来分析一下。
泓水之战打的究竟是什么?表面来看,打的是力量,比拼的是拳头。但如果是这样,宋国和楚国又有什么分别呢?楚国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如果你和楚国一样,你凭什么做霸主呢?
总体上来看,我们会说“春秋无义战”。但相比之下,确实还是有程度的区别。在战争中,齐、晋、宋、卫等国,很多时候还是有“仁义”的那一面的。在几年之后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面对楚军时,也来了一个退避三舍,先礼后兵。
这么来看的话,宋襄公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就是他失败了。战争这个事情,胜败本就很难说。有时是起死回生,有时是大意失荆州,有时是以弱胜强,有时又是骄兵必败,而且还要考虑到后勤、天气、地形等因素。所以,拿胜败来论英雄,并不总是那么科学和准确。
我们再来看宋襄公筑台望母的事情。其实,也不见得就一点儿用也没有。在那个年代,我们看到了很多婚姻的悲剧。女子一出嫁,父家就不管她的生死了;女子一离婚,夫家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也是不管不问了。
但宋桓夫人却是幸运的。她回到了卫国,被接纳了,并没有把她当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父家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父家是如此,那夫家又该怎么做呢?难道还是不管不顾吗?是不是也可以有些举动和表示呢?宋襄公的举动,是儿子对母亲的,但也是代表了夫家对宋桓夫人的一个态度:我们虽然分开了,但我们不是非要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可以在礼法允许的范围内保留一些温情。
漫画
这样来看的话,宋襄公并不是一个笑料,并不是一个跳梁小丑。他在历史的天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与众不同且引人深思。
最后写一个小花絮。开头的时候,我们讲到了齐桓公和宋襄公之间的会面。其实,齐桓公、晋文公和宋襄公这三位霸主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晋文公也见过齐桓公。他离开齐国后,路过宋国,宋襄公还慷慨地送了他八十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