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演变:从古煮茶到今泡香,一场饮茶之旅

宗谱链 2024-02-28 16:15:27
茶的烹饮方式自西汉时期开始,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大致上可以分为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方法。

一、煮茶法: 煮茶法最早指的是将茶叶放入水中煮沸后饮用。在唐代以前,由于没有制茶技术,人们通常直接采摘生茶叶进行煮沸。而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唐代以后开始使用干茶进行煮沸。在汉魏南北朝至初唐时期,主要是直接将采摘的茶叶煮成羹汤食用,类似于蔬菜汤,有时被称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不断发展,陆羽提倡的煎茶法逐渐流行,但煮茶仍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唐代的煮茶中还会加入盐、葱、姜、桂等调料。

二、煎茶法: 煎茶法是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一种烹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饼茶,经过炙烤、碾碎后放入沸水中,然后进行搅拌,待水沸腾后停止,与煮茶法相比,煎茶法更加简便快捷。煎茶法在中晚唐时期非常流行。

三、点茶法: 点茶法是将茶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然后用沸水冲泡。先将少量沸水倒入茶盏中调和茶末,然后再倒入足量的沸水,边倒水边用茶笼轻轻拂动。点茶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时期,北传辽、金,后来逐渐衰落。

四、泡茶法: 泡茶法最早见于陆羽的《茶经》,即将茶叶置于瓶或缶中,倒入沸水浸泡。唐代称之为“庵茶”,开启了后世泡茶法的先河。泡茶法在明清时期逐渐流行,现在广泛应用于各地,尤其在闽、粤、台地区,工夫茶即是典型的泡茶方法。虽然煮、煎、点茶仍有一些深度爱好者使用,但泡茶法仍然是最为普遍和方便的烹茶方式,也衍生出了更多的泡茶方式和工具。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