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骊口述2:长兄在监狱里常替穷人犯人写状纸,他字写得很好

航语的过去 2024-09-22 04:09:21

我长兄谢冰岩没有念过洋学堂,只读过10年的私塾。他长得有点像萧涧秋那样的,个儿稍微比我高一点,穿着长衫,长得很精神很英俊,人非常善良沉默。他跟进步青年接触比较多,是爱国进步青年。他在1930年4月加入了共产党。他很独立,家里人很少干涉他的事。

在我5岁时一个夏天的早晨,也就是1930年7月,我的哥哥谢冰岩出事了。那时我和母亲住在东房,哥哥住在西屋,前一天晚上他没有回来。那天早晨警察来到我们家,一下把门封闭了,抄哥哥的屋子,在床底下木桶里面找到一些传单文件,传单的内容是说在八一以前煽动暴动。那时党是在李立三路线之下的,比较左的,没有那么多力量但总发动暴动,为这个牺牲了多少人哪!哥哥是前一天晚上在外面散发传单的时候被抓走的,然后被关起来审问。然后第二天早晨国民党的警察就到我家里去搜查。后来哥哥被判无期徒刑,就住在我们淮阴城里的淮阴监狱。

长兄是1930年4月入的党,1930年7月就被逮捕。因为八月要暴动,八月不是有南昌起义嘛。长兄在监狱里共住了7年,我上小学时,经常到监狱里去看他,还有任务,就是晚上要给哥哥送一顿饭,去的时候带的是家里的饭菜,带回来的是监狱里发的馒头。监狱里是犯人自己蒸馒头,特别大。我哥哥吃家里送去的饭,大粗面馒头就让我带回家。后来我跟看监狱的看守都很熟悉,他一见我来了,马上就开牢门放我进去,也不限我时间。我在监狱里到处跑,踢毽子,到蒸馒头的地方去,蒸馒头的犯人还给我捏一个小兔子什么的。那时的监狱叫号子间,编号的,一个间里最多关十几个人。木头栏杆一个个排起来,里面铺上草,尿桶就在里面。新来的犯人,监狱里自行形成的小头头就让他靠尿桶旁边睡。政治犯单独给了他们一个屋子,有单人床铺。

早期参加革命者,很多人都是个性突出、颇具诗人气质和人格魅力的理想主义者,谢冰岩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年家贫辍学,使他更加奋发读书,寻找自己的出路以及中国的出路。他先是研究国学,王国维是他的最爱。后来沉醉于泰戈尔的人道主义,中了徐志摩的魔,陶醉于写作新月派诗歌。在投稿遇挫后,他倍受打击,将一厚叠退稿付之一炬。因为先前对马克思主义有误解,以为革命即暴力流血很残酷,不讲人道主义。这时,遇到从上海大学归来的好友陈遐龄,思索再三后加入共产党。是夜在淮阴警察局门口贴上宣传标语以示入党决心。一生无悔。多愁善感的诗人这时成长为意志坚定、乐观无畏的革命者。淮阴的党组织是1924年成立的,谢冰岩刚入党就担任党支部书记。

1930年,21岁的谢冰岩因为散传单被投入监狱。由于谢冰岩抵死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国民党又找不到别的证据,这才免于杀头。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后经过家人努力,改判15年。在监狱里,除了忍受严刑拷问外,还要适应狱中的规矩,与监狱里自行形成的小头头周旋。刚来的人睡在马桶边,叫"看金鱼",还要手持砖头"霸王举顶"。谢冰岩一向乐观,他学会了戴着脚镣穿裤子,学会手脚从镣铐中脱出,学会双手反剪着也能挠痒痒。监狱里的政治空气比外面好,政治犯们可以在放风的时候唱国际歌,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可以办报纸。1934年,狱友吴觉出狱后与一位进步人士联合办了一份8开报纸《大众报》,邀请谢冰岩和管文蔚写稿。内容以倡导革命思想为主。1935年淮阴党组织再度被破坏,吴觉再次被捕,监狱方面对谢冰岩和管文蔚却无计可施。国民党特务把他俩骂了一顿:"你们俩要老老实实的,不要搞鬼,小心我整你们!"顶着满头虱子的长兄自如地做着自己的事。长兄的乐观和生死置之度外的态度给年幼的谢铁骊造成多大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谢铁骊后来的处事方式与长兄如出一辙。

我长兄和一个叫管文蔚的政治犯,他后来当过江苏省副省长,还当过苏中军区的司令员,那时他们住在一起。我家里有个亲戚,认识监狱的头头,疏通了一下,在监狱里有一个小屋子住。犯人都有脚镣,但是他们平时不戴,一旦监狱长或上面派人下来查号,他们才把脚镣套上去,在砸这个脚镣的时候,松一些,会舒服一些。那时我经常看新来的犯人钉脚镣,腿伸着,这边有个铁砧子,用大铁锤,砸上。重刑犯,因为镣铐重十多斤,是不能自由行走的,一手拎着镣子,才能走。我记得我跟其中一个犯人很熟,他会做一些手工艺品,一些小玩意。过几天再去,这个人已经处绞刑了。绞刑就是把人绑在一个大木柱子上面,脸上套个蒲包,现在买螃蟹的时候用的,蒲叶编的那种蒲包。用绳子把他绑在柱子上,然后用一根棍子插在绳子里绞,绞几圈人就死了。

哥哥在狱里也受过刑罚,灌辣椒水什么的。那时候,党组织已经被破坏了。长兄进监狱以后也从来没有牢骚埋怨,这一点我也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人都是这样的,很少抱怨什么。心里想得也很简单,不像小说里写的心理那样复杂,情感激烈波动。比如哥哥被捕的时候父亲不在家,回来以后就到处奔忙,花钱走了很多门路,想减轻他的罪过,让他早点出狱。我的父母亲很民主,很开通。他们从没有劝阻我的长兄不要干什么,他被捕以后也没有埋怨过他,对长兄从来没有什么指责、训斥、责备,都没有,从来没有过。他们就想怎么使他牢狱生活早点结束,或者至少在牢狱里面不要太受罪。那时我知道哥哥是共产党员。所以在我的少年时代,就模模糊糊地养成了由于同情我的哥哥而对共产党的感情。并不是思想认识上产生的,这是由于家庭的亲缘关系而对共产党生出同情好感。

长兄在监狱里常替穷人犯人写状纸。他字写得很好,文笔也好。

我跟长兄年龄相差16岁,所以之间交流很少。我有点怕他,很尊重他。长兄性格非常温和,非常善良,有点内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带我去买一本书,《木偶奇遇记》,那是在他出狱以后。其实他也不了解我已经看了很多东西,《木偶奇遇记》对我来说已经很浅了。我跟长兄性格有共同的地方,都很平和。有人说我们城府比较深,不太多说话,其实也不是。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从不爱发牢骚,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事实就是如此。在我心中没有什么烦闷,也没有解不开的矛盾。我也不去发泄,也很少发脾气。

比如在"文革"的时候,我能理解,人家不批判我他过不去。比如有一个人"文革"前是我的制片主任,"文革"时贴我一张大字报,说谢铁骊抽烟,还要抽蓝牡丹,红牡丹都不抽。表示他跟我划清界限。当时蓝牡丹好像比别的烟好一些,4角钱一盒。这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整个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也不计较,见面还照样打招呼。

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罪轻的政治犯就释放了。哥哥就被释放了。他被捕的时候是21岁,出狱已经28岁了。那时跟党组织没有联系上。他自己和几个知心朋友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了,他编过一个叫《战报》还是什么报,他是副刊的主编,我有时候就看别人给他投的稿。长兄桌子上的那些书我都看了。《包氏父子》也就差不多在那一时期看了,看了觉得有意思,因为我自己有那个生活体会。

谢冰岩常常带回来一些稿子和新文学的书,谢铁骊是热心的读者。这些阅读激起了谢铁骊最初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文艺创作的兴趣。不久,谢冰岩与党组织联系上,到皖北参加了新四军。

为了更多地了解谢铁骊的家庭情况,我走访了现年已经95岁的谢铁骊的长兄谢冰岩。在电话里,我发现他的热情平易以及为我指路时的细腻周到与谢铁骊几乎一模一样。我在北京市潘家园的一座高楼上见到了他。一进门,满室墨香,风从窗子吹进来,墙壁上的字画轻轻地做响。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性格开朗,笑的时候张大了嘴,声如石破山惊。他嘴角的坚毅的线条提示了与谢铁骊的亲缘关系。因为耳朵有点聋,所以说话声如洪钟,记忆力出奇地好,对于80年前发生的那些事情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历历如新。我很难想象这位老人经过三次牢狱之灾:第一次在国民党的牢里住了7年;第二次被诬陷为托派分子,在淮海区的监狱中,差点被处决;第三次是"文革"时期。但你很难用历尽沧桑来形容他,他看上去的样子几乎是无忧无虑,有时有孩子般的天真,他是个"天真的斗士"。没有伤痕,亦没有怨恨。晚年,他醉心书法。他反复地说,自己练书法开始得太晚了,退休以后开始的,才练了十几年。不过他会继续下去。他谈到自己的弟弟谢铁骊时,总是像在谈自己的儿子或是一个小孩子那样,充满怜爱。他谈起了最难忘的那个春节。

"1927年春节,母亲又生病了,谢铁骊才不到两岁,父亲出去挣钱不在家,去了九江。我十六七岁,在照顾家,我也没有钱,正好又是大革命,战争,1927年嘛。母亲得了伤寒症,发烧,没钱看大夫,只好捱着,那个时候因为伤寒病死的人多。谢铁骊头上又生秃疮,又叫太阳毒,很脏,还有脓,也没有吃的。母亲不能抱他,我一天到晚抱着他。他头抬不起来,瘦得很。头都软了,可见瘦成什么样,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最苦的时候,也是运气好,就这样捱过来了。后来母亲慢慢好了,退了烧了。谢铁骊的秃疮是一两年才好的。后来头发长得很旺啊。战争打到我们那里的时候,他们都好了。我现在一提起来就掉眼泪,掉的是谢铁骊的眼泪。我母亲身体好,活到90岁死的。那天有个记者采访我,也是说到谢铁骊这一段就掉眼泪了。那是最苦的一段,伯母跳井自杀也是在那一时期。"

说到这里,谢冰岩老人又是哭又是笑,又说:"这些呀,谢铁骊他也许现在都不知道。"他仿佛说出了一个秘密一样,说完又大声地笑了。说到他坐的牢,他说:"坐牢,不怕!国民党的牢,共产党的牢都不怕,就是要斗下去。现在我90多岁了,让我坐牢我也不怕!"

回忆起第一次被捕的情景,老人笑着说:

"那时候我们胆子好大呀,跑到警察局门口去散发传单,看看没人,就散。有两个人准备石灰,警察来了,石灰朝他眼睛里撒,然后跑。到街上,先是一个人讲几句话,宣传共产主义怎么好,然后散传单,然后赶快就跑。还在家门口用粉笔写的:"长沙万岁!"那时彭德怀把长沙打下来了。人家一看,这就是谢冰岩的字嘛。那时候就是这样,叫蛮干,真有勇气呀,怎么会不让人抓到呢?一开始国民党也傻,后来有共产党的人叛变做特务,就利害了。起初国民党也糊里糊涂的,革命初期一切都不是那么绝对,参加革命的人,今天参加了,明天就又走了。建国以后,有些人说他从前参加过共产党,可是你后来走了,就没有关系了。"

不知不觉天已快黑了,屋子里没有开灯。我起身告辞。老人问我住在哪里,并告诉我回去乘车的路线。他拿出地图来给我指路,几乎要送我到车站。我心里沉甸甸地走出门。电梯里一个年轻的女孩坐在里面按按钮。楼下有一排绿色长廊,一个小孩子在学步,他一次次扑向张开手臂的母亲怀中,并咯咯地笑着。不远处是一大片空地正在施工,黄色的大吊臂横在天空下。北京城正在塞车。暮色中,我回头望那座高楼,星辰很模糊,但夜空已经起灯了。我心中反复吟咏着谢冰岩老人1928年发表在《新月》第4期杂志的一首诗《春来了》:

春来了,杨柳枝上点缀了一层青春

(人间也添上了一层色彩,那就是黑得可怕的悲哀!)

和暖春光里,回复了它脆弱的生命。

春来了,桃花在枝头甜蜜地微笑,

(幸福,她的笑窝儿,离了脸;她的颜色也萎黄得可怜!)

够多媚,它是偷了少女唇边的脂膏!

春来了,地面上铺满了可爱的绿草,(那苦闷比草的颜色还翠,鲜滴滴的教人性灵麻醉!)

茸茸的一片,风来时她们会舞蹈。春来了,河上罩上一身翡翠的纱衫,(烦恼也穿了华美的春装,硬拖着人们进她的闺房。)

单薄薄尽不掩她的身,遮不住人眼。

春来了,青蛙在池塘里得意地叫喊,(愁惨的云雾隐布在半空,可不曾被它的喊声震动!)

黄昏到黑夜,黑夜到天明,也不口干。

春来了,快去向春之神问一个明白:

(原来她也是这样的偏心,糠糟给人类,自然得黄金!)

为什么分配得不公平,莫非受了贿赂?

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发表的日期与柔石发表小说《二月》的日期相近。春,是当时青年的一个情结。春来了,杨柳青青、桃吐丹霞、河披翡翠、时光如黄金;然而,早春是脆弱的,这一切打不破那黑色的悲哀、麻醉的性灵、盛装的烦恼、惨淡的云雾,铁一般的黑暗,乍暖还寒,幸福瞬间枯萎。

淮阴城里还有荷芳书院,是清乾隆年间河督高斌建的,袁枚来访时就下榻这里,还写有《留别荷芳书园》诗作:"骊歌一曲柳千行,荷叶离离尚未芳"。骊,是一个情结,我想谢铁骊的长兄在为他取名的时候一定想到更多。谢铁骊小名叫小牛,因为他是属牛的。念书后,在监狱里的哥哥为他取名铁骊。"铁"-﹣铁骨铮铮,表明即使进了监狱,也要和国民党斗争到底。"骊"字出自《诗经》,是一种黑色的能走远道的小马驹。

【谢铁骊(1925年12月27日—2015年6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导演、编剧,毕业于淮海军政干部学校。1959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无名岛》。1963年,执导剧情电影《早春二月》,该片获得第12届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6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上映。1970年,执导戏曲电影《智取威虎山》。1975年,担任剧情电影《海霞》的编剧。1980年,执导战争电影《今夜星光灿烂》,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清水湾,淡水湾》上映。1988年,凭借古装剧《红楼梦》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1年,执导奇幻电影《古墓荒斋》。1994年,执导反腐倡廉题材电影《天网》。2000年,执导惊悚电影《聊斋-席方平》。2005年,获得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客串剧情电影《旋律》。2011年,获得第2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杰出贡献奖。2015年6月19日10点40分,谢铁骊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90岁。】

0 阅读:7

航语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