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7团在团长刘转连的带领下,于晋察冀边区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717团被5000多名日军分四路包围在五台县铜钱沟内。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毒气弹的肆虐,团长刘转连正准备在夜幕掩护下带领部队突围之际,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樵夫突然出现,为他们指引了一条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山路。在老樵夫的带领下,717团成功登上北台岭,化险为夷。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部队想要找寻这位救命恩人时,老樵夫却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当地村民也从未见过这样一位老者。
铁血征程谱写英雄史诗1938年冬,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在占领大片国土后继续疯狂扩张。八路军第120师作为抗日主力之一,在晋察冀边区与敌军展开了殊死较量,其中第359旅第717团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刘转连,这位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经历了从一名普通战士到717团团长的成长历程。他带领部队南征北战,在太行山、五台山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重创日军,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
政委晏福生是刘转连的得力搭档,两人配合默契,带领717团在敌后根据地开展军事行动。1939年初,他们率部在河北蔚县的明铺战斗中大获全胜,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战斗胜利后,717团按照上级指示转移至山西五台县的豆村休整。豆村地处台怀镇西南,是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的西部前哨阵地,与日军占领的五台县城形成犄角之势。
这个位置既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一把悬在日军咽喉上的利剑。717团的到来,让日军如芒在背,他们开始秘密调集兵力,准备对这支英勇的抗日部队发起致命一击。
在豆村期间,717团一面加强战备,一面帮助当地百姓春耕生产。部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支持和爱戴。
刘转连和晏福生深知,要打败日军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他们经常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民情,宣传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
这支英勇的部队,不仅是一支军事力量,更是一支政治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片热土上播撒下革命的火种。
五千日寇围剿将士陷危机1939年4月的一天,日军得到717团驻扎豆村的情报后,立即调动了5000多名精锐部队。敌人分成四路,从不同方向悄然向717团所在地推进。
日军此次行动采取了高度隐蔽的战术,他们利用夜色掩护,避开了我军的哨点。部队从清晨开始行军,到中午时分已经将717团周围的重要位置全部占领。
刘转连和晏福生接到敌情通报后,立即命令部队向台怀镇方向转移。部队刚刚开始行军,就发现周围山头已经布满了日军的机枪阵地。
在向台怀镇转移的过程中,717团被日军赶进了五台县的铜钱沟。这条狭窄的山沟两侧是陡峭的山壁,只有一条通道可以通行。
日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后,开始向山沟内的八路军发起猛烈进攻。敌人不但投掷手榴弹,还使用了毒气弹,整个山沟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毒气弹的白色烟雾弥漫在山沟中,战士们的眼睛被刺激得流泪,喉咙火辣辣地疼。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在坚持战斗。
日军的炮火越来越密集,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岩石上,崩裂的石块四处飞溅。战士们利用地形的掩护,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随着战斗的持续,717团的弹药消耗很大,补给线已经被切断。夜幕降临时,刘转连召集各连指导员开会,准备组织部队突围。
就在这危急时刻,政委晏福生带着一位老樵夫来到团部。这位老者看上去六十多岁,满脸风霜,身着粗布衣服。
老樵夫向团长介绍说,他在五台山打了几十年的柴,对这里的每一条山路都了如指掌。他能带领部队从一条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路绕过台怀镇。
暗夜山隘造神迹定乾坤团长刘转连迅速召集各连队长,布置了撤退方案。一个连队留在原地佯攻,负责吸引日军注意力,其余部队则跟随老樵夫撤离。
老樵夫走在最前面,带领大部队沿着山壁攀爬。这条山路极其狭窄,一侧是直插云霄的绝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部队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前进,每个战士都背着枪支弹药和重要物资。驮运物资的几头牲口也在艰难地跋涉,蹄子不时踩空。
这条秘密山道蜿蜒曲折,完全不在日军的视线范围内。老樵夫对路况了如指掌,遇到危险路段就会提前提醒后面的战士们。
月亮被云层遮住,山路漆黑一片,只能靠手摸脚探前进。战士们互相搀扶,紧紧跟随老樵夫的脚步,生怕掉队。
留守的连队按照计划,不时向不同方向投掷手榴弹,打出机枪扫射,制造出大部队仍在阵地的假象。日军被这些动静吸引,持续对山沟发起进攻。
天色渐亮时,主力部队已经爬上了五台山的最高峰——北台岭。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上,战士们终于看到了日军重重包围圈之外的天地。
就在这时,几声巨响从山下传来,原来是几头驮马因体力不支,失足跌入了深谷。所幸重要物资都已经被战士们背在身上。
负责掩护的连队也在午夜时分抽身撤离,他们沿着主力部队留下的痕迹,追赶上了大队伍。日军直到天亮才发现上当,他们在黑暗中打了一夜的空炮。
由于地形复杂,各路日军之间协调不畅,在黑夜中竟然发生了互相射击的混乱场面。等到太阳升起,他们才发现717团早已突出重围。
这场突围战的胜利,不仅保存了717团的有生力量,还让日军的围剿计划彻底落空。部队开始清点人数,除了几头驮马的损失,竟然没有一个战士掉队。
整个队伍休整时,团长刘转连想要感谢这位救命恩人,却发现老樵夫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战士们四处寻找,却连一个脚印都没有发现。
寻人未果添传说续英雄717团突围成功后,刘转连立即派人到周边村寨寻找老樵夫的下落。部队挨家挨户走访询问,但没有一户人家见过这位老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部队通过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力量,在五台山区广泛搜寻。民兵和地下党员都参与其中,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位救命恩人的任何线索。
五台县周边的村民纷纷表示,从未见过这样一位老樵夫在山中打柴。更奇怪的是,那条帮助717团突围的秘密山路,后来再也没有人能找到。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有人说老樵夫是五台山的山神显灵,也有人说是文殊菩萨化身相助。
717团的这段经历被写入了部队史册,成为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中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也被当地百姓编成了山歌,代代相传。
战后,已经成为开国中将的刘转连多次回到五台山,想要找到当年那条救命的山路。但是山形地貌已经发生了变化,那条蜿蜒的小径仿佛从未存在过。
刘转连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717团能够安全突围,除了老樵夫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是因为八路军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才会在危难时刻得到神助。
这个故事在军史馆里被重点记载,成为了一代代革命军人的教育材料。它告诉人们,人民军队的力量不仅来自枪炮,更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
老一辈革命家经常讲起这个故事,用来说明军民鱼水情的重要性。这段传奇经历也被写进了当地的革命史料,成为了见证军民血肉联系的历史印记。
时至今日,每当有人路过五台山,听到这个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仰望那巍峨的山峰。那位神秘的老樵夫,那条不知名的山路,都已经融入了这片红色土地的传说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用各种方式支持着革命队伍。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717团的传奇经历,不仅是一个军事战例,更是一个展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传承着革命精神,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