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一位妈妈问:孩子跟班里同学关系很糟糕,被同学们孤立,不去学校。我看到很多文章说,孩子出问题都是受家庭影响。作为家长我能做什么?
孩子被同学孤立,跟同学关系糟糕,不愿意去学校,家长肯定很焦虑。愿意来寻求专业帮助,看到您为孩子的事非常用心。
你提到的“孩子出问题都是受家庭影响”这个说法,是最近这几年非常普遍。我的看法有两点。
首先,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而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尽了他的全力。
第二,这个说法没有指责家长的意思,是个客观事实。因为谁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句话我解读为,随着时代变化,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如果孩子不会跟同学相处,小学低年级表现不明显。到了高年级,特别是到了初中后,如果孩子说话随意,就容易得罪同学。也会遭到有心机的同学孤立。让孩子在学校里感到孤单和羞愧。甚至不想在学校里待下去。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及人际交往能力?
一是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过度关注孩子。
家长的过度照顾,会让孩子恃宠而骄催生了孩子的优越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他就不会关心他人,总觉得别人都欠他的,对他好照顾他的需要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旦孩子感受到挫折,不如意,他无法接受现实。
二是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社交。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从小培养的,但父母们出于保护的目的替孩子筛选社交对象。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与性格不合的小朋友强行交朋友,最终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甚至被排挤。此外,父母将孩子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只能活在父母的影子里,无法与他人相处。
三是父母对孩子否定指责太多。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同理,孩子的自卑也来源于父母的一味指责和否定。长期缺乏支持和理解的孩子,容易发生偏执、自卑等心理,更不愿意与人建立关系了。
在孩子无法与某个小朋友顺利相处时,家长不要责骂孩子,指出孩子哪些地方有问题并严厉责备。这些做法会让孩子恐惧社交,不再愿意与他人交流。
家长要有一个观念是:孩子出现问题不是坏事。暴露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的不足,正好可以补上这一课。
面对已经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已经产生敌对情绪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
对前来咨询的家长, 我通常会让家长写“难得”日记,每天至少发现孩子的三个优点,让孩子在家里是一个满满的富足的温暖的感觉,他带着这个温暖的感觉去到外面,他会愿意把这个温暖释放出来,您就不用担心,先让孩子的心暖起来。
爸妈不要挑剔孩子,不要跟他说,你一定要去交朋友啊。当你把交不到朋友当成一个问题,对孩子来说压力就会非常大,若是你忽略到这件事,在家里给他朋友一样的温暖,传递给到他朋友一样善意,他跟父母做朋友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交其他的朋友。
如果家里孩子还比较小,家长就要重视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父母要教会孩子跟同学相处,有四个策略。不管是大些的孩子还是小孩子都适用。
第一,培养孩子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
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事,当孩子有了“本事”之后,人际关系自然会好。当你没本事时,再善良也没用。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实力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从小培养孩子有自己的专属技能,比如说轮滑,踢足球,打篮球,弹琴,画画,一招鲜吃遍天。这是孩子的实力。
第二,把孩子培养成问题解决者,而是情绪宣泄者。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情绪稳定,跟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也会有样学样,不惧怕问题,会解决问题。
第二就是合群。
合群不是经常带着孩子去吃吃喝喝。是引导孩子找到班里愿意跟自己接近的同学,保持好的关系。作为孩子在学校里的资源,包括老师在内。把这些老师同学变成自己在学校里的资源。
教会孩子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并可以包容对方的缺点。具备这种能力后,孩子在跟其他同学朋友相处中,遇到一些分歧,冲突,孩子都能自己解决。这些能力,很多都是孩子在父母身上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们家长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激励孩子,孩子就学会了这些能力。
第三带孩子增长见识。
俗话说:格局大了,事儿就小了。
见识多的孩子,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打架吵架。具体做法就是,家长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接触蓝天白云大海,多给孩子读一些书,让孩子在读书中去长见识,这些都不难,主要是家长要有这个意识和观念。
第四,父母跟孩子做朋友。
你发现孩子不愿意交朋友,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跟父母根本不是朋友,他们跟父母是一种敌人的状态。带着这种互动模式,他到外面也是一种剑拔弩张敌对的状态。因为他只学会了用这一种方式跟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