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何古琴艺术位列琴棋书画文人四大修养之首?修身、理性、治心?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端第四节 民乐发展(二)向阳光古琴艺术“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端

第四节 民乐发展(二)

向阳光

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故而,古琴艺术,位列“琴棋书画”文人雅士四大修养之首。自古以来,古琴就是君子、文人雅客最喜爱的一件乐器。顾况在《王氏文陵散记》说道:“众乐,琴之姬妾也。”在嵇康的《琴赋》中我们也看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琴在他们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也是出现了“古琴文化”的一个原因。又为什么说琴乃君子养修之物,琴怎么能修身、理性(即涵养性情)、治心?明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心学家李贽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等)说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故而吟其心也。琴像镜子,弹琴以观己,以知顺正,琴是人的反映。古琴讲究“清、正、平、和”,其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抚琴品茗,成为生活中一种生动的写照。  

一指空灵,一指清远。悠然如松涛阵阵,回应空谷;澄然似秋水漾漾,轻扣浅滩;皎然如满月粼粼,垂照汉瓦;铿然似铁蹄嗒嗒,飞掠过秦砖,鼓琴者长袖拂风登高临远,小众山收于眼底,弃浮名如敝屣。一床古琴,如圣山之泉般淙淙泻下,三千丈是滔滔明月,三千丈是朗朗清霜。

一指风云,一指散淡。琴操如水,漫卷过荒烟落照,漫卷过古道西风,漫卷过时光冷峻的锋刃,漫卷过远游者破旧的行囊,漫卷过俱寂的万籁,漫卷过历史荒芜的河床……一曲《高山流水》,体现了俞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艺,也反映出钟子期(公元前413年-公元前354年,名徽,字子期,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

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知音”的绝妙与难得。“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一个人心中无形的音,却化成了另一个人心中有形的像,音与像,像与音,交互融合。琴音琴心,弹者旁听,丝丝入扣,心有灵犀,也深深地为钟子期这样的“知音”难求而万分感动。古琴幽幽,似乎从未停止过对真情的诉说。

古琴是慢的、静态的、质朴的、空灵的、浑厚的,大音希声、清微淡远。古琴,是等待知音的。琴人们珍视每一次与古琴对话的机会,就是珍惜与古琴每一次的相遇、相知。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贵、悠远沉静,可以使抚琴者远离浮躁和喧嚣,回归自然,心灵清净无染。古琴,承载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琴人同时可以领会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以及儒释道之文化精髓。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在《船夜援琴》中说道:“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鼓琴者虚怀若谷焚香独坐,一任清洁的神形,旷远的情思,在鸟儿般灵动的指尖,骏马般驰骋,江河般浩荡。明月薄如蝉翼的清辉,洒满鼓琴者雪片般被清风反复掀动的潇潇长发。琴和人,人与琴,浑然一体,在高山之巅,在大河之源,呈现出一派静远和润的气度,一派道骨仙风的飘然。

又如弹奏古琴曲《鸥鹭忘机》,那悠扬的古琴声,仿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寓言:在遥远的海岸上,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清晨他驾船来到海上,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人鸟一起游玩,其乐融融。这首古琴曲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飞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同时,也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几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个十分恰切的名字:《阳关三叠 》《汉宫秋月》《广陵散》《醉渔唱晚》《平沙落雁》《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反复品味琴曲的名字,静心聆听琴曲,你就会茅塞顿开,体会到什么是天机乍现。一杯清茶,一曲古琴,茶飘着袅袅的氤氲缓缓上升,而曲内敛深邃把这指尖的舞蹈演绎得天衣无缝,美哉!悠哉!品茗听曲,这种心境,这种氛围,把你和演奏者一起带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琴曲《幽涧泉》,《潜确居类书》解题:(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十四曲之一。李白古乐府曰,“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水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太白恰好的山水之情与琴乐之声结合起来,为琴名作了一个很好的注释。

它的弦音,打通你的五脏六腑;它的意蕴,带你迈入出世的仙境;它那神似道化的缭绕玄音,让无数中华先哲顿悟而世,创造了无数民族精髓的迷藏玄经。它是中华文化的沉淀——古琴艺术。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其中收录了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这首曾由春秋时期著名琴家伯牙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寻求新的“知音”。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2008年8月,古琴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奏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个乐音。古琴艺术,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

作者简介: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 ,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水调歌头•大美白云湖》《诉衷情•新年词话》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集、名言集。《跟党迈进新生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荣获“感动中国”颁发的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征集大赛金曲奖,作品收入《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精选》。《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且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