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那个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的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作为世界三大央行之一、中央银行的创始者,仅次于瑞典中央银行,它的成立不仅是英国近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开端,也是英

  英格兰银行作为世界三大央行之一、中央银行的创始者,仅次于瑞典中央银行,它的成立不仅是英国近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开端,也是英国金融监管的历史起点。1688 年爆发的英法“九年战争”(1688-1697)打到1694 年, 国库空虚的英国王室已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为了和法国人打下去,威廉三世征足了税,借烂了债,不得已颁发特许给英格兰银行,目的是解决它的战争“钱荒”。英国史学者认为,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战争财政孕育了现代“金融革命”。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形成,但是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关于银行的专门立法。1720年和1844年通过的《泡沫法》和《英格兰银行法》构成了英国早期的金融监管法规。1928年,英国议会通过《通货和钞票法案》(Currency and Banknotes Act 1928),在法律上确认了英格兰银行为全国的货币发行唯一机构。从此,英格兰银行券正式成为了英国纸币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纸币流通的大一统。1931年英国彻底脱离金本位后,英格兰银行券成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为了英国的法定信用纸币(仅靠政府信用背书,不可兑现),并延续使用至今。英国货币制度也转变为了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的金融监管很少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大危机使各国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英国也不例外。根据英央行的表述,英央行的两个主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以及金融系统稳定。金融稳定是通过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来衡量的,是英国经济健康状况的一个关键标志。为了维持物价稳定,英央行及其货币政策委员会将通胀目标设置在2%(如果通胀超出目标1个百分点,即达到3%的话,英央行就必须向议会作出解释,并提出应对措施)。保持物价稳定能够帮助英央行达到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各项目标。除了达到2%的通胀目标以外,英央行还要努力确保银行能够拥有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和基础设施等,比如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

  70年代末,受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撒切尔夫人任英国首相,在她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放开金融业。英国政府于1986年出台了《金融服务法》,金融自由化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即英国金融“大爆炸”。“大爆炸”蕴含的自由市场思想对英国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英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标志。但是,英国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谨慎监管措施,导致金融投机行为大量出现。1991年,拥有45家分行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因被发现做假账和丧失清偿能力而被英格兰银行关闭,1995年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其内部管理不善倒闭,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能力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危机迫使政府于1997年5月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此次改革成立了新的全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第一步,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业监管与投资服务业监管职能并入金融服务局。第二步,废止《金融服务法》,实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根据这一法律,其他6个金融监管机构也被转移到金融服务局。第三步,2004年10月和2005年1月分别把抵押贷款业务和保险业务的监管转移到金融服务局。至此,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监管被统一起来,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

  每一届英格兰银行行长在任期内,总会有一段时期用高度发达的大脑额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英格兰银行的使命是什么?”2014 年3 月,马克·卡尼在担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八个月后也提出了这一问题。最后,他做了如下回答:1694 年的创始宪章中已有说明——“促进公共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卡尼的前任默文·金以及艾迪·乔治也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他们俩肯定也会就这个核心宗旨取得共识。创始宪章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而卡尼、金和乔治三人也见证了——设计了——自1997年以来英格兰银行获得“独立”后17 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准确定义、重新定义的概念。三巨头独特的个性代表了英格兰银行本身的特征变化。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获过奖学金的学生乔治在英格兰银行森严的等级制里平步青云;在问鼎行长之后,乔治对英格兰银行进行着温和的家长式管理。20 世纪90 年代和21 世纪初,既是学术经济学家,也是现代税制专家的金,以技术型的中央银行家身份掌管英格兰银行;他不赞成全球化资本市场,而且与桀骜不驯的银行家关系不和。在后危机时代,睿智而坚定的投资银行家卡尼匆忙上任。如今这个时代的人联系紧密但缺乏耐心,且富有批判精神,卡尼的任务就是为这一代人改革英格兰银行。

  不止一位英格兰银行行长说过,行长来了又走,但英格兰银行永远都在。当司机载着行长驶进罗斯柏瑞街(Lothbury)时,英格兰银行的身影矗立在视野中。鎏金的阿里尔雕像坐落于帝沃力角(Tivoli Corner)之上的穹顶,为周围的灰色建筑添上了一抹亮色。约翰·索恩爵士采用波特兰石做护墙,支撑这座高耸的城堡,保障了行长和他的3600 名员工每天的正常工作。身穿红色马甲和粉红色燕尾服、头戴大礼帽的服务人员在门口迎接行长。行长轻快地穿过马赛克铺成的大厅,墙上挂着历届行长的画像,庄严而肃穆,两边陈列着18 世纪的家具。大厅两边空旷的房间中电脑屏幕和彭博终端A不断闪烁,这派景象对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交易大厅来说都不陌生。这座建筑的每个角落都在倾诉着它320 年的历史,然而,作为英国经济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心脏,英格兰银行也扮演着极具现代性的角色。

  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管理这个国家包括黄金在内的官方储备。英格兰银行是英国钱袋子的守护神,同时由于英格兰银行拥有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货币发行权,所以它也是英国大部分货币的来源。英格兰银行是英国商业银行的银行,而且在危机时刻,它还是这些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不过,很快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以及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之间的三方体制就会终止,英格兰银行将会拥有全权监管整个银行业的权力。英格兰银行无限权力的背后,是它利用利率杠杆——“银行利率”——紧缩银根或者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对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进行控制,最近几年更是使出了百用不厌的量化宽松政策。

  鉴于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英格兰银行的决策也牵动着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人民的神经。虽然英国格兰银行依赖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权力越来越大,但是“行长的眉毛”不论是在管理副行长还是批评国会议员时都还是分量十足。还是英格兰银行告诉自己员工的那句话,英格兰银行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职责成就影响力和权力。英格兰银行向议会负责,虽然不向政客负责,但是要对其唯一的股东——财政部负责。严格来说,银行460 万的股金总额由财政部法务官(Treasury Solicitor)保罗·詹金斯持有。英格兰银行显然是个独立的货币管理机构,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英格兰银行受《皇家宪章》和《政府保密法》保护,并享受一些普通法律的豁免权。

  2018年,英国经济并没有因为脱欧的一波三折而出现衰退,英国通胀持续超出英央行2%的目标,市场对英央行加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7年8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为了抑制通胀进一步上涨,英央行实施了过去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利率提升至0.75%。近期,受新冠疫情影响,英国以-0.003%的收益率发行了37.5亿英镑的三年期英国国债。英国曾在2016年以负利率发行1个月期票据。这次是其首次以负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同时,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示,正在研究其他国家央行负利率的经验。随着金融市场陷入动荡,英国实际上已接近资不抵债,几乎破产。如果没有央行的支持,英国将难以筹措到维持国家运转的资金,风险前所未有,“情况将会非常严重”。政府债券市场上,投资者实际上需要自己花钱才能够借贷给政府。因此英国央行实施了2000亿英镑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创造电子货币从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另一方面能够缓解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缺乏买家的担忧,鼓励投资者留在市场上。近日,英国央行表示,英国仍或许跟随欧洲央行等同行,将利率降至零以下。在大多数国家,负利率几乎完全传导到了贷款利率上。事实上,英国央行早在8月份便开始讨论负利率有效性问题,9月份表示第四季开始将在结构层面讨论负利率的操作考量后,英国央行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更进一步。近日,英国央行委员滕雷罗表示表示,关于负利率可以帮助英国经济度过疫情危机的证据是令人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