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味今尝——让历史在舌尖上重生
中国历史上,被贬的名人数不胜数。
有因为逆耳谏言被贬的屈原;有因为参与改革被贬的刘禹锡;有因为直言不讳得罪权贵被贬的汤显祖;有因为抵制外来佛教被贬的韩愈;有因为性格刚直被贬的寇准;有因为行为不检点被贬的王昌龄。
还有李白,白居易,柳宗元和苏轼!
提到苏轼则不得不提到其一生悲惨的经历。祖传体弱,一生多病,又因“乌台诗案”开启了他的被贬之路。与大宋宰相失之交臂!转而投身于发明创造美食当中去了。
其贬谪之地从开始离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最近的湖北黄州,到与湖北相接的安徽颍州,再到最后的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儋州。惠州和儋州地处沿海,在宋朝时属于边远地区,海南岛更是苦乏之地。另外这两州还会受到海寇侵扰袭击,已经属于是贬谪加流放了。
苏轼的父亲苏洵,共有子女6人,长子(苏景先)、长女、次女早殇,唯一活到成人的女儿苏八娘(即苏小妹,苏轼的姐姐)婚姻不幸,不到20岁就死了。
所以苏轼先天不足,他天生肝脏弱,解酒能力差。曾写诗说“少年多病怯杯觞”,即不善饮。
而且苏轼常年患痔疮,因此还层特意写下一首诗《行香子·秋与》借悲秋来表达自己对痔疮的伤感之情。
此外苏轼还曾患有眼病、肩痛引发的左手偏瘫、耳聋、肺病、头痛、牙病、疮疖。
苏轼从中年开始舟车劳顿,颠沛流离,又加上祖传体弱、多病缠身。很难想象他却奇迹般的活到了65岁。要知道古时候年龄上了上60就算是长寿了!
盖因如此,苏轼颇为喜爱钻研养生之法。
苏轼的养生理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儒、医、释、道的综合影响:苏轼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综合了儒家、医学、佛教和道教的特点。他出身于儒家,博学多才,对医学、佛教和道教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个人生活实践:苏轼在个人生活中非常注重养生,他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到养生要“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他的养生实践包括了饮食有节、顺应自然、劳逸结合等多个方面。
对古代医学典籍的研究:苏轼对古代的医学典籍有深入的研究,如《黄帝内经》等,他的养生理念也受到了这些典籍的影响。
道教养生思想:苏轼的养生理念中融入了道教的养生思想,特别是内丹法,他重视心肾相交,强调精、气、神三要素的和谐。
苏东坡8岁时,拜老家眉州附近青城山(道教圣地)道士张易简为师,对内丹有了一定了解。
唐人喜炼外丹,有剧毒,两宋盛行内丹法,即以辟谷、气功、冥想等,凝聚人体元气成“丹”。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上有陈抟、张无梦等名道士,中如王溥、晁迥、张中孚等巨卿,以及种放、李之才等隐士,下至市井百工,如缝纫为业的石泰、箍桶盘栊为业的陈楠、涤器为业的郭上灶等,乃至乞丐、妓女、和尚,都在炼内丹。
炼内丹效果难说,但多少有一点体育运动的内容,促进观念改变。
个人性格和生活态度:苏轼的性格乐观豁达,他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心态也反映在他的养生理念中。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这与他的养生观念密切相关。
文学艺术修养:苏轼的文学艺术修养也对他的养生理念产生了影响。他将养生的情趣表现在诗文中,通过艺术的形式去感悟和品味养生的乐趣。
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也对他的养生理念有所影响。例如,他对于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实践。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苏轼自身对食疗养生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饮食有节:苏轼提倡饮食要有节制,他在《养生》一文中提到,每餐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即使有尊贵的客人,饮食也不增至三倍,以宽胃养气 。
顺应自然:苏轼强调顺应自然,提倡“药食同源”的理念,认为食物不仅能滋养身体,还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他创制的东坡羹就是利用简单蔬菜,追求天然清淡的风味 。
心态平和:苏轼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心,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从而获得健康长寿 。他在《苏沈良方·问养生》中提出“安”、“和”二字最为重要,即静心减少外界诱惑,顺心适应外界变化 。
食疗药补:苏轼对食材和草药都有研究,既善于以食入药,也善于以药入食。他写了多篇与食疗药补有关的文章,如《安州老人食蜜歌》、《桂酒颂》等,抒发对食疗药补的感悟 。
食物与健康:苏轼在诗词中描述了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如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虽未直接提及食疗,但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符合中医养生哲学 。
利用当地资源: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利用当地资源,如猪肉,进行食疗养生,创造了东坡肘子这道菜,既美味又具有食疗作用 。
食物的药用价值:苏轼善于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如他推崇的芋头和桂圆,都有补肝胃、添精益髓、丰润肌肤等功效 。
劳逸结合:苏轼认为养生还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如他在游览山水时的步行锻炼,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怡情养性 。
养生“四味”:苏轼提出了“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养生“四味”,涵盖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的养生建议 。
苏轼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悲欢离合,体味过无数的辛酸苦辣。为官四十余载,有三十三年都在被贬的路上。但无论处境如何坎坷,他都能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潇洒走过,将生命活出了另一种姿态。
正如苏轼所作《临江仙 送钱穆父》中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让我们来盛赞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