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半年了,医院为何还不允许家属陪护?

乌鸦校尉 2023-07-03 10:31:38

大家好,我是乌鸦。

这两天网上冲浪的时候,乌鸦看到有几位病人家属反映,家人住院期间,医院规定不允许家属在病房陪护,只能花钱请护工来照顾患者。

对于一些从外地来看病的家庭来说,不让家属在病房陪护,意味着不光要额外花钱住宿,还要额外花费请护工的费用,突然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开销,对不少患者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生病时最需要家人的陪伴,请一个陌生人来照顾诸有不便。因此花钱请护工,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是“花钱买罪受”。

那么这个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源于三年前的疫情管控措施规定,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

放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之下,这样的规定大家可以理解也很配合,但目前距离疫情解封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这一规定为何仍在延续使用?这是很多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并且对此怨言颇多。

目前很多医院给出的理由不一。

有的说因为没有接到新的通知,因此还在沿用疫情时的规定;

有的说之前这样做是因为疫情,现在因为甲流,都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还有的说,该规定自建院以来就沿用至此,因为病房空间有限、家属陪护会给其他患者带来不便和打扰等等......

诚然,站在医院的角度,不让家属陪护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家属陪护不利于营造安静的住院环境;很多家属没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不如护工专业,可能造成护理不当等等。

但医院不让家属陪护,强制性让患者请护工,原因真的只是如此吗?

1

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护工的具体定义和概念。

百度百科对护工的定义是:在医院里,受雇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方,协助护士对病号进行日常护理和帮助的工作人员,也有大多从事家政服务工作。

区别于护士这种需要取得执业证书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护工一般不要求有十分专业的医学知识,只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即可。

一般主要负责帮助患者送饭打水、清洗餐具、洗衣、更换床单、输液时帮助照看等。

如是手术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除了上述工作外,护工要帮病人应完成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如洗脸、擦身、更衣、协助如厕或使用便盆、便壶等。以及喂饭、水,协助进餐、协助病人上下床,坐轮椅,摆放体位及在指导下活动关节等。

(护工的工作和生活大致按照这个模式每日循环)

目前,我国的护工管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是家属自聘自管,也就是家属自行从院外聘请护理人员进入医院,护工由患者或家属管理。

第二种,是医院自主管理模式,即护工由医院护理部门或后勤部门对护工进行招聘、培训和管理。

第三种,是护工公司管理模式,即医院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家政公司、中介公司、专业护理公司等)进行护工的招聘、培训和管理。

在护工群体在我国出现的最早期,在医院为患者提供照护的护工往往是家属自聘自管的,但家属自聘自管的陪护人员往往缺乏培训和监督,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护工队伍的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专业的护工公司。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内大多数医院选择将照护服务外包给这些第三方公司,护工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进入医院。

现在绝大部分的医院的护工业务,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都采用外包给第三方劳务公司的模式,根据相关统计,这一模式占比约48%;医院自营占比约34%,这一模式民营医院采用较多;余下18%为患者自聘护工。

讲完护工聘用的几种模式,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很多医院强制让患者请护工,真的只是为患者考虑吗?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

先来说说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护工业务外包模式吧,医院把护工业务承包给第三方,那么究竟由哪家公司来提供护工服务呢?

医院通常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最终中标的公司,“回馈”医院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

为了能和医院达成长期合作,独揽医院的护工业务,护工公司获得的利润通常要和医院或者科室分成,有些第三方公司每年还需要给医院支付一定的管理费,金额从几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以一家三甲医院护工服务项目中的标公告为例,供应商第一年派出护工180人,需支付管理费129.96万元,第二年派出护工220人,需支付管理费162.36万元,且这家供应商不只为这一家医院提供护工服务。

毫无疑问,无论是把护工业务承包给第三方,还是医院进行自营,医院都是有丰厚的利润可图的。疫情三年,很多尝到“强制聘用护工”的甜头的医院,这会儿当然舍不得将这块定期送到嘴的肥肉松口,于是选择继续延续“旧制”。

更令人愤怒的是,近两年有些医院甚至强行剥夺患者自聘护工的权利,企图进一步将自己的利益扩大化,贪婪地想把护工这块市场蛋糕全部吃干抹净。

(《北京护工故事》)

(某护工实名举报医院帖)

2

由第三方公司派出的护工,虽然在医院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但其工资待遇一律由护工公司负担并受其直接管理。

乌鸦大概了解了一下,目前的护工市场价格在不同地域差别较大,根据不同的服务要求价格也不尽相同,不过一般在100到400之间,200左右居多。

就算一个住院患者一天需要花费200请护工,那么如果住院半个月,仅所需的护工费就要3000元了,并且这部分支出不能报销,对很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从这个角度看,有人觉得当护工很赚钱,考虑到有些护工还会一次性照顾多个病人,一天获得好几份酬劳,感觉护工怎么也算是一份高薪职业了。

但现实情况是,护工并非这个产业链中的既得利益者,最终护工能拿到手里的能有多少钱呢?

一般护工拿到手的报酬需要先和公司进行分成,公司一般抽取20%到40%不等。也就是说,如果护工照顾一天病人能赚200元,最终到手的也就120到160之间。

(《北京护工故事》)

并且照顾的病人人数越多,公司的抽成比例也就越高,更有公司明码标价“照顾一个人180元,照顾两个人200元”,但患者该交的钱却分文不少,利润全进了护工公司的腰包。

层层克扣下,最终护工到手的报酬也不剩多少了。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医院护工都没有底薪,也没有奖金和其他福利。护工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找到愿意请她们照料的患者,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获取更多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护工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有些人甚至全年无休。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作为第三方公司派出的陪护人员,护工虽然和医院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在医院的位置和处境却很微妙。

护工虽然年龄普遍比护士大,但职业地位比护士低,和护士之间有很明确的地位等级之分,常常需要听从医生、护士的指挥。

护工公司背靠医院吃饭,当然事事要看医院的脸色,护士在护工面前有着天然的话语权,有些护士会把一部分原本应该由自己做的工作,以各种名义转嫁到护工身上去,加重护工本就繁重的工作负担,护工也只能任劳任怨。

因为社会地位较低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护工也常常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有时甚至会遭遇诘难和谩骂。

总的来说,护工们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却很大。凡此种种,使她们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

然而,另一方面,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也同样面临着护工给其带来的巨大困扰:高昂的费用却换不来优质和放心的服务。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统一的护工准入标准,因此进入该行业门槛极低,护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人甚至"不识字"。据北京市护理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护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40%-50%左右。

以北京丰台医院为例,该院有120名护工,年龄最大61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护工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到50%。

一些家政或中介公司甚至存在医院护工“零经验上岗”的情况。

招聘网站上,一家位于顺义区的家政公司发布多条医院护工招聘广告。记者以应聘为由联系相关负责人,询问对医院护工有什么要求,对方答复称“在北京待够一个月就可以。”

记者表示自己没在医院做过护工,是否需要先培训,对方称“不用培训,也不用办健康证,来公司给安排。”

无论是有些护工公司还是护工本人,似乎都将照护作为成年女性身份的一种延伸,是“自然而然”就会、也应该会的工作,就像她们在家里照护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一样。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照护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无论是把身高、体重都可能高于自己的患者抱起,还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排泄物来判断他们的术后恢复情况,或是对患者心情和精神状态的体察,都需要大量的知识、技巧和训练。

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本地病人和外地护工之间存在严重的语言隔阂,以及部分被照护者的生理状况造成的沟通障碍( 如插管后发声困难) ,如果没有足够的、有效的培训,护工们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

因为专业化程度低、培训不足等原因,护工护理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常见诸报端。

除了因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各种医疗事故之外,很多护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问题也令人广为诟病。

有些护工还常常会巧立名目,想尽办法向病人额外收钱,比如要给护工订三餐,出租折叠床,到了法定节假日需要支付双倍或者三倍工资,以工作复杂为由向患者多收钱等等。

还有的不经同意便擅自吃病人的食物,将家属给患者带去的营养品据为己有,在照顾病人时偷奸耍滑、态度恶劣,更有些黑心护工殴打和虐待病人,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3

护工行业乱象频出,说到底是我国护理资源不足导致的。

护士数量不足,是我国护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及需求不断提高,加之独生子女增多,而医疗护理资源落后于服务需求,导致了护工的产生并逐渐形成“护工大军”。

近年来,虽然我国注册护士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底已达到470多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近3.4人,但仍然不及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

欧盟制定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美国、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目前尚缺数百万名护士。

至于护士队伍没有得到充分补充的原因,有说法称与我国对医院的投入与补偿机制有关。

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面临着自收自支的现实尴尬,绝大部分费用支出依靠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自筹。

在医院管理中,部分传统的观念是医生挣钱、护士不挣钱,再加上护理服务价格一直很低,近年来虽然有所调整,但仍无法弥补护士的人力成本,因此医院难以投入更多经费招聘更多护士。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护理资源不足并不是护工存在的理由。医院放任第三方提供的护工存在,由患者及家属买单,相当于医院转嫁了自身负担、护理责任和风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补足护理资源,取消护工。

关于补足护理资源、取消护工的解决办法,近几年在社会上的讨论也十分热烈。

有人建议可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模式,对应我国护工的是“护士助手”“助理护士”等,多是由医院直接聘用,属于医院员工,接受医院直接管理,同时设置较为严格的职业准入门槛,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服务分级制度。

还有人建议,可以考虑探索助理护士教育体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护理类(助理护士方向)专业,医院增设助理护士岗位,并承担助理护士后期培训、再教育任务。

还有人建议直接从现有的护工入手,因为当下护工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可以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人员,建立一套系统的医疗辅助人员制度,推动向助理护士方向发展过渡。同时,将护士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服务内容赋予不同级别的护士相应权限,比如高级执业护士可以拥有部分处方权,助理护士则负责生活护理和帮助等等。

总的来说,建立护理分级制度、杜绝第三方对护工进行管理、开设专门的医疗护理专业、推动医疗护理员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共同愿景的大方向。

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开始试点护理员制度,由医院护理部统一聘用、管理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探索用护理员逐步取代护工,但距离真正的普及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护工被纳入正规的护理体系,并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护工行业乱象可以彻底被解决。

参考资料:

央广调查:为何部分医院家属不能陪护病人,只能请护工?

妇女研究论丛:效率与温情: 大病照护中的情感劳动何以可能

法制日报:人都送到医院了,为啥还得请护工?

人物:北京护工故事

2 阅读:138
评论列表
  • 2023-07-04 12:01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北京医院一个护工项目招标,1000多万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