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气氛凝重,肯尼迪总统眉头紧锁,与幕僚们讨论着一个让他们深感不安的话题,中国的核计划。肯尼迪语气坚定,甚至带着一丝傲慢地说道:“只要我还活着,中国就别想拥有原子弹!”
彼时,美苏冷战正酣,核武器是这场较量中的关键 “筹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核技术,在世界舞台上耀武扬威,妄图凭借核武器的威慑力掌控全球局势。而中国,这个刚刚从战火中重生的国家,正努力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美国政府多次对新中国实施核讹诈,以至于英国著名国际战略学家劳伦斯·佛利德曼公开发表言论:在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如此接近核打击。
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为首的美国政府官僚认为,一旦中国拥有原子弹,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全球霸权地位也将岌岌可危。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核博弈在中美之间悄然展开。
阴霾笼罩:核讹诈下的新中国时间回到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纷飞,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没来得及抚平战争的创伤,就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美国纠集所谓的 “联合国军” 介入朝鲜战争,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边。在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打得美军节节败退。然而,美国却不甘心失败,竟多次挥舞起核大棒,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核威胁 。
1950年11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公然宣称,正在积极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消息一出,举世震惊,整个世界都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英国首相艾德礼赶忙飞到华盛顿,与杜鲁门紧急磋商,因为一旦美国使用原子弹,引发的可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谁都无法置身事外。而中国,在面对这巨大的威胁时,没有丝毫退缩。毛主席坚定地表示,我们不怕原子弹,美国人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脊梁,朝鲜战争,洗刷了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自此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中国!
此后,美国又多次在朝鲜战争中提及使用核武器,甚至还制定了详细的核打击计划。他们将原子弹运到了距离朝鲜半岛不远的关岛,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迫使中国屈服。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坚守阵地,毫不畏惧。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下,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这场核威胁暂时告一段落。
荆棘之路:自主研制的艰难征程国际社会上始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国如果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最好好,不然你会很惨。
流氓耍无赖,你只有掌握让流氓忌惮的力量,才能免受欺负。想要摆脱美国的核讹诈,必须自己也能够拥有核武器。在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中,毛主席就明确提出要研制出原子弹: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然而,该怎么研制呢?这种高精端武器只有美苏拥有,技术绝对垄断,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制几乎不可能,求助苏联老大哥成了唯一的选项。1957年,中苏两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还派遣专家来中国指导工作。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迅速展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科研人员奔赴苏联,学习先进的核技术;苏联的专家也来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资料。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核技术人才。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苏关系逐渐恶化。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60年8月,苏联更是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重要的技术资料,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陷入了绝境。
苏联专家的撤离,无疑给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化悲愤为力量,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原子弹造出来。就这样,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入了自力更生的阶段,一场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坚战就此打响。
1958年,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员,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奔赴西北大漠深处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他们中有刚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顶尖科学家,也有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隐姓埋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科研人员们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帐篷和土坯房,吃的是粗粮和咸菜,喝的是苦涩的盐碱水。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计算和实验;没有充足的资料,他们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点点摸索。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复杂的计算。那时候,中国仅有一台每秒能算一万次的电子管电脑,而且还常常出故障,很多数据都得靠手摇计算器和算盘来计算。为了确保理论设计的准确性,他和同事们常常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原子弹的研制,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努力,更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为原子弹研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农民们辛勤劳作,为科研人员提供粮食;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各种急需的物资和设备;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原子弹研制贡献着力量。因为大家深刻知道自己的国家面临着怎样艰难的环境,核讹诈的威胁始终笼罩在中国的上空。
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让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凝聚起了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原子弹研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壮哉,我中国人民!壮哉,我中华民族!
阴云密布:不死心的美国随着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不断推进,早已探知消息的美国愈发坐立不安。1961年,肯尼迪上台后,更是将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视为首要任务。肯尼迪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密切关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情况,并制定了一系列军事计划,企图将中国的核计划扼杀在摇篮里。这些计划包括派国民党军队对大陆进行渗透、破坏;实施海上封锁;让南朝鲜向北朝鲜发动进攻,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对中国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乃至使用战术核武器。
美国还试图拉拢苏联,共同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1963年7月,美国负责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代表哈里曼前往莫斯科,向赫鲁晓夫传达了肯尼迪的意思:一个拥有原子弹的中国,对美国和苏联都是巨大的威胁。他希望苏联能与美国联手,通过外交、经济手段,甚至联合军事行动,迫使中国放弃原子弹计划。幸运的是,此时中苏关系虽然破裂,但是赫鲁晓夫仍以苏联老大哥自居,有着老大哥的担当,对同一阵营的伙伴给予照顾,他拒绝把中国的核计划当作一个威胁来看待。这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但他们并没有就此罢休。
话说回美国,肯尼迪之所以如此坚决地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国际战略格局来看,当时美国正处于冷战时期,与苏联进行着激烈的争霸。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中国拥有原子弹,将打破美苏之间的核平衡,使美国的核威慑力大打折扣,对美国以及其盟友都将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引发亚洲地区的核军备竞赛,致使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损。
基于种种原因,肯尼迪放言:“只要我还活着,中国就别想拥有原子弹” 这样的狠话,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中国迈向核大国的行列,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肯尼迪的一口毒奶,真的一语成谶!
举世瞩目:罗布泊的巨响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大漠深处,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5、4、3、2、1,起爆!” 随着一声令下,一道强烈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戈壁滩,仿佛太阳提前升起。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大地剧烈颤抖,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直冲云霄。这朵蘑菇云,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国国防力量崛起的象征,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那个曾经豪言说中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除非他死的人,已在1年前的1963年11月22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遇刺身亡,真的一语成谶!
没了肯尼迪的美国政府得知此消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不安。肯尼迪曾经的 “豪言壮语” 瞬间化为泡影,美国政府陷入了一片慌乱。他们没想到,中国竟然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美国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他们试图贬低中国原子弹的威力,宣称这只是一个 “粗糙的核装置”,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但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拥有原子弹,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被打破了。
美国再也不敢对中国实施核讹诈了!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国的国运昌隆,看似奇怪的巧合助推着国运一步步兴盛。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遇刺身亡。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于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当量330万吨,自此中国也有了氢弹。
1968年7月1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1970年正式生效,自此之后,研制核武器成为非法活动,受国际社会监督与制裁。
且看这些时间点,我们中国赶的时间点真的是恰恰好,不得不感叹,国运的神奇。中国人民最是不屈不饶,遍观全球各个国家,唯有中国,每当危难之际,总有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华民族历史上不缺英雄人物,同时我们也该看到英雄人物的背后,那是无数个普普通通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人民,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最伟大的人!
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身亡,仅仅一年后的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两个时间点的巧合,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有人说,肯尼迪的死是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 “催化剂”,如果他还活着,或许会不择手段地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这种说法绑定了国运的神奇,却也忽略的国人的努力,显得有些片面。中国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绝非仅仅因为肯尼迪的死而发生改变。
有人说21世纪初,美国刚想要对付中国,911事件就爆发了,美国不得不掉进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从而给了中国10年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这是中国国运的爆发。我想说这种说法对也不对,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自苏联解体后在国际社会上倒行逆施,没有阿富汗战场也会有着其他战场等着美国深陷进去,而我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交好,得道多助,自然朋友多多,天道眷顾!
肯尼迪的那句 “只要我还活着,中国就别想拥有原子弹”,早已成为历史的笑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中华民族不输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
国运昌盛,什么神奇的事情也许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