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就是结肠癌的“隐身衣”,还是抽空去做个肠镜吧

宜曼殊 2024-07-20 02:39:24

42岁的张先生上个月去旅游途中出现便秘、腹胀、腹痛,买了通便药缓解了也就没在意。

没想到大前天吃了几个青团(也叫清明果)后又出现大便不通、腹胀、腹痛,用了开塞露也不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只得来到医院急诊。

CT片子出来让张先生吓了一跳:肠梗阻,要住院!住院后消化内科给他做了急诊肠镜,竟查出结肠癌,且已进展到了晚期,淋巴结多发性转移!

审视张先生的就诊经历,不禁让人心有余悸,感慨万千。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症状,怎么已经到癌症晚期了呢?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

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已分别跃居第2位、第4位。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年轻化趋势明显。

在过去几十年间,欧美、日本等国家重视并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其结直肠死亡率显著下降。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早期检出率不高,死亡率仍居高不下。85%左右的结直肠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很低,而且患者及其家庭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

因此,增强全社会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做到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其重要!

“无症状”就是结直肠癌的“隐身衣”

结直肠癌发病隐匿,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忽视和漏诊!晚期结直肠癌才出现的便血、腹痛、贫血、消瘦等临床症状,通常均不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早期大肠癌的发生。

然而,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后治愈率极高,因其发生遵循“腺瘤-癌”的进展途径,演变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若通过肠镜早筛发现息肉、侧向发育型病变、大肠黑变病等,并及时内镜下切除治疗,就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将它消灭在“癌前状态”。

即使部分息肉已经癌变但只要还是早期,大部分仍然可获得良好的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可不需要外科手术和化疗、靶向治疗,仅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获得根治。

肠镜检查并不“可怕”

提到肠镜检查,很多人会觉得,“我身体好好的,没有什么不舒服,体检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为什么要做肠镜啊?况且听说肠道准备那么难受,做肠镜会不会有副作用啊?”大家总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吃得好拉得快,肠癌不可能找上自己。

殊不知,迟来的检查或许会让潜在的肠道肿瘤在悄悄地发生和发展,从而错过了早癌发现的好机会。其实是大家对肠镜检查缺乏了解,一般来说肠道准备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痛苦,而担心自己受不了肠镜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就更没有必要,现在无痛肠镜已非常普及。

与其后来受苦受罪、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为什么之前不早些坦然接受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

且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激光内镜等逐步应用于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早期肿瘤检出率、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已大大提高。

任何抽血查肿瘤指标以及CT、MRI、PETCT等检查,对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都比不上诊断金标准,即直观的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的广泛开展也实现了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超级微创治疗。

可以通过“早筛”来预防的癌症

“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容易预防的恶性肿瘤。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通过早期肠镜下筛查,及时发现病变并切除,截断癌变的路径,可达到很好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目的。”王雯主任讲道。

每个人到一定年龄都建议要做一次肠镜检查,特别是有癌症或腺瘤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消瘦等临床症状,更应积极选择肠镜检查。

当然,同时也建议大家积极一级预防,如尽量少吃“红肉”、腌制品、炸物、烧烤等,多吃新鲜、高纤维等食物,保持运动好习惯,拒绝“久坐”等,这样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可防可控。

哪些人群建议尽早行肠镜检查?

合适的年龄(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尽早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40岁开始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直至75岁);高危人群(包括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人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相关高危人群,或者检查发现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人群);有便血、粘液便、反复便秘、腹泻、粪便变细、长期腹痛、腹胀症状者;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者;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人群要尽早行肠镜检查。

0 阅读:0

宜曼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