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有四大名著,从小到大不知道翻了多少遍,故事都能倒背如流了,可你听说过“七大名著”吗?
是不是有点懵呢,其实啊,这“七大名著”的说法在明清时期还真存在过,只不过后来被“踢”出去三部,只剩下咱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了。
那到底是哪三本书这么倒霉,被“名著”除名了呢,它们又是因为啥被取消了“名著资格”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鬼狐奇谈,针砭时弊的《聊斋志异》首先被“踢”出去的,是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
这位蒲松龄老先生,那可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才子,五岁就能对对子,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惜他这科举考试的运气不太好,考了大半辈子也没考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家教书去了。
仕途不顺的蒲老先生,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将一腔的才华和抱负,都倾注在了文学创作上。
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以及从民间收集的各种奇谈异闻,创作了这部以鬼怪故事为主的《聊斋志异》。
这本书里头,各种奇奇怪怪的故事那是层出不穷,什么书生爱上狐妖啦,什么穷书生被女鬼搭救啦,什么贪官污吏被恶鬼索命啦,看得人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蒲松龄先生用他那生花妙笔,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娓娓道来,将读者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可别以为这《聊斋志异》只是单纯讲些鬼怪故事,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借着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来讽刺现实、针砭时弊。
蒲老先生用他那辛辣的笔触,把封建社会那些个黑暗面、不合理的事儿,都给狠狠地讽刺了一番!
他歌颂了自由恋爱,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批判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贪婪,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思想深度那可不是盖的!
那既然这样,《聊斋志异》为啥还会被“踢”出“名著”的行列呢?
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它跟《西游记》的题材有点撞车,都是讲些神神鬼鬼的事儿,但论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它还是略逊一筹;二是这书里头有些故事,那真是写得太过“生猛”!
什么妖魔鬼怪、奇闻异事,看得人心里直发毛,不太适合给心智还没成熟的青少年看,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惧和不安。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于这类题材的作品接受度不高,这也导致了《聊斋志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闲书”,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毁誉参半的“禁书”:《金瓶梅》第二部被“除名”的,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要说这《金瓶梅》,那可真是“大名鼎鼎”,但它的名声,却是毁誉参半。
它的故事,是根据《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怒杀潘金莲那段改编来的,主要讲的是西门庆一家子的“狗血”故事。
作者以西门庆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网,将官场、商界、市井等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囊括其中,展现了一幅明代社会的风俗画卷。
这西门庆啊,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富二代”,家里那是相当有钱!
可他偏偏不学好,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到处沾花惹草,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最终家破人亡,落得个“精尽人亡”的下场。
作者通过对西门庆一生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的现状,具有一定的警世意义。
要说这《金瓶梅》啊,那也是明代的一部奇书,它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展现了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生动活泼,充满市井气息,另一方面又毫不避讳地描写了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被誉为是“中国版的《人间喜剧》”。
它以其大胆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性,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问题来了,既然《金瓶梅》这么厉害,为啥也被“踢”出去了呢?
原因很简单,就俩字:太“黄”,这《金瓶梅》里头,对男女之事的描写,那叫一个露骨、直白,看得人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书可是妥妥的“禁书”,谁要是敢偷偷看,那可是要被抓起来的! 即使在今天,人们对于这类作品的接受度仍然存在争议,这也是《金瓶梅》难以成为“全民读物”的原因之一。
曲高和寡的讽刺巨著:《儒林外史》最后一部被“请”出去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位吴敬梓老先生,也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
他写的《儒林外史》,属于是是讽刺小说里的“扛把子”!
吴敬梓先生出身于官宦世家,却对仕途充满厌倦,他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都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之中,以辛辣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画卷。
《儒林外史》主要讲的是明清时期那些个读书人的故事,吴老先生用他那犀利的笔锋,把这些读书人的酸腐、虚伪、迂腐,刻画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看得人那是又好气又好笑!
他笔下的那些个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那是机关算尽、不择手段,有的为了考取功名,不惜倾家荡产,有的为了巴结权贵,不惜出卖灵魂,简直就是把人性中的“恶”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按理说,《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那是相当高的,那为啥也被“踢”出“名著”之列了呢,这原因啊,主要有两点:
一是它太“阳春白雪”了,这书里头,净是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一般人还真看不太懂,更别说那些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人了!想要读懂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也限制了它的受众范围;
二是它太“负能量”了,吴老先生在书里头,把那些个读书人,那是贬得一无是处,这要是让心智还没成熟的青少年看了,那还得了?
他们可能会对读书人产生误解,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开卷有益”所以说啊,这三本书之所以被“踢”出“七大名著”的行列,那都是有原因的,它们要么是题材不适合,要么是内容太“劲爆”,要么是思想太“深刻”,总之,就是不适合作为“全民读物”来推广!
毕竟,“名著”的评选,不仅要考虑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还要考虑其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意义。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三本书虽然被“踢”出去了,但它们的文学价值还是不可否认的。
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如果你对它们感兴趣,那不妨找来看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
名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意义。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更能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名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人生,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阅读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无论读什么书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批判性地吸收书籍中的养分,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
《金瓶梅》
《儒林外史》
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百度百科:金瓶梅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