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情侣啊,明明每天腻在一起,朋友圈也疯狂撒狗粮,但总感觉他们之间少了点什么,说不上来的别扭,就像隔着一层纱,亲密,但不够彻底。
你说他们不爱吧,肯定不是,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是不是你忽略了“这件事”。
恋爱有“隔阂”,咋回事?
别急着否认,也别急着怀疑对方不爱你,先想想,你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这段感情?
你可能会说:“我掏心掏肺对他/她,还不够吗?
” 但这里说的“交出自己”,不是指付出多少,而是指你在多大程度上,把对方融入到了你的世界里。
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就像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是单打独斗。
如果只是表面上的合伙,财务分开,各管各的,那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一家人。
感情也是一样,如果你的生活、想法、甚至价值观,都和对方泾渭分明,那再多的甜言蜜语,也填补不了那种若有似无的距离感。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将他人纳入自我”。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把伴侣的资源、视角、身份认同,都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
你能感受到TA的喜怒哀乐,TA的成功就是你的骄傲,TA的挫折就是你的心疼。
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内在心理联系。
有些人天生就比较独立,习惯了自己做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扛。
这种人很难真正地接纳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恋爱了,也总是保持着一种警惕,害怕失去自我。
还有些人,因为过去的感情经历,受过伤,所以不敢轻易付出真心,总是给自己留一手。
这样的“自我保护”,在亲密关系中,反而会变成一种阻碍。
所以,如果你总觉得和爱人之间隔着点什么,不妨问问自己,你真的愿意让TA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吗?
你是否愿意分享你的想法、你的秘密、你的脆弱?
你是否愿意把TA的喜好、TA的梦想、TA的追求,也当作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融合!
融合!
咋融合?
!
知道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
“将他人纳入自我”,听起来有点抽象,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别担心,其实很简单,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要改变你对自我的认知。
心理学认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理想自我、自我形象、自尊。
理想自我,就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形象,包括你的身体、性格、社会角色等;自尊,指你在群体中的被接纳程度,以及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当你开始把对方纳入自我时,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认知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比如,你原本觉得自己是个很酷的人,不屑于做那些“幼稚”的事情。
但为了让TA开心,你愿意陪TA去看一场无脑的爱情电影,甚至在电影院里偷偷抹眼泪。
你原本觉得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
但为了给TA安全感,你愿意放下身段,说一些甜蜜的情话,甚至开始规划你们的未来。
这些改变,不是让你失去自我,而是让你变得更加完整,更加丰富。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你可以感受、体验对方的视角、资源、身份等等,原本的自我被拓展。
你的理想自我,不再只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还会加入对方的期望;你的自我形象,不再只是你自己想要的样子,还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你的自尊,也会发生改变,变成你在两个人的小世界里,被接纳的程度。
总之,你对自我的思考,会把对方也考虑进来,不再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学会“夫妻相”,感情好!
除了改变自我认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拓展自我边界。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边界的,边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浅而改变。
亲密关系中,两个人感情不断的深入,认知不断的融合,会使两人自我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人们常说的“夫妻相”,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会相互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导致将对方的表情、行为与自己的身体表征相融合。
自我与伴侣之间的边界感越模糊,相似性越强,两个人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夫妻在一起久了,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都越来越像?
这就是自我边界模糊的体现。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对方的习惯,分享着对方的情绪,甚至连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变得越来越相似。
自我与伴侣边界的不断模糊,能够增加两个人的信任、理解,从而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
因为当你们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时,你会发现,TA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TA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
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伴侣。
当然,拓展自我边界,不是让你完全失去自我,变成对方的复制品。
而是让你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接纳对方,更多地与对方融合。
就像两个圆,既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区域。
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亲密关系中,既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又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这种现象,一个男生恋爱、结婚之前不修边幅,特别懒,邋里邋遢,当他找了一个特别爱美、喜欢干净的女朋友后,他也变得越爱越爱美、越来越干净利索。
这是因为他具备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并且因此而改变了对自我的认知,并且拓展了自我的边界。
所以生活中我们看那些感情好的夫妻,会觉得随着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增长,他们在行事作风上的表现越来越像。
将伴侣融入自我才能建立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反之,如果双方或是一方无法做到,那么对于关系很难有归属感,很容易破裂。
只有双方都能将对方纳入自我,两个人才能相互依存得更加紧密,才能成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总觉得自己跟伴侣之间有隔阂,那么你们两人一定是有人缺乏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首先要客观地评价两人的关系,两人之间是否融合程度过低,有些人因为性格或是成长经历的原因,内心拒绝亲密,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也很难与伴侣共享身份认同。
比如有防备心过重的人,或是回避依恋型人格的人都会出现这个情况。
这时候两人的沟通很重要,说出你对于亲密关系中理想的融合程度,然后听听对方的想法,看能否达成共识。
如果不能,是否愿意尝试改变自己,如果都不愿意改变自己,那么这样的关系就很难继续下去。
如果愿意为两人的关系做出努力,愿意尝试改变可以从身体互动开始。
两个人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可以是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是两个人一起。
比如两人一起打球,感受彼此身体的变化;两个人一起逛街,尝试对方喜欢的美食或是试穿对方挑选的衣服;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完之后交流各自的感受…… 这些都有助于将自我与伴侣的自我相融合。
自我与伴侣相融合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需要循序渐进。
“我爱你”弱爆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 理想的亲密关系,不是两个人变成一模一样的人,而是两个人能够求同存异,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能够保持新鲜感,帮助扩展自我,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寻找两人相似的地方,创造更多的共同体验,才能增加理解和包容。
所以其实最浪漫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那些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支持。
当你真正懂得对方的想法、感受、需求时,你才能走进TA的内心世界,才能建立起一段真正亲密的感情。
所以,别再抱怨爱人不懂你,也别再埋怨感情不够深。
先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懂TA?
你是否真的愿意把TA纳入你的自我?
也许,当你真正做到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不远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