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曾经扶持朱棣登基的黑衫丞相,毅然拒绝了王府与侍从们的青睐,反而隐居在寺庙中,当他病重之时,被人问及此事,那位丞相虚弱地回答:只求陛下赦免一人。
中国最有名的“黑衣宰相”法名道延,本名姚天僖,是第一个被明帝亲手写下自己传记的人。一三四八年(至正八年),十四岁那年,姚天僖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他不顾姐姐的劝说,在苏州一间庵中剃度为僧。道衍于庵中与僧人一同诵读佛法,并师从于道人西英震,钻研道教的阴阳之术,并研读儒门的经典文书,长年累月下来,自然对三教都有所涉及。
一三七五年(洪武8年),朱元璋把他招进京城,如果通过殿试,那么他就可以以和尚的身份入朝为官,正式入仕,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及格,只是被赐予了一套衣物以示慰藉。五年后,他在朝廷的和尚管理机构被举荐到了天界寺,这也是他遇到朱棣,开始他的事业的开始。但道衍遇到朱棣,真的只是一场偶然的机会么?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道衍在嵩山中,遇到过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外表就像一头病怏怏的猛虎,内心阴郁,喜怒不形于色。不过,他心中很是欢喜,感觉遇到了一个知己。后来,他落榜回京,路过北固山,情不自禁地做了一首诗词,其中暗含了自己对前途的憧憬,引得同门高僧纷纷质疑,认为这并非六根清净之士所为,而道衍则微笑不语。
从这一点来看,这道衍早已经有了扶持王侯,一统天下之志。后来的事情,其实不是什么偶然,也不是什么命运的安排,而是朱棣,他早有预谋,想要让他追随自己。后来,太子病逝,皇太孙被迫继位,再后来,七十一岁的太祖也去世了。而朱棣,则是因为他的提醒,看到了登上皇帝宝座的机会,所以才会暗中做好准备。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之后,便急不可耐地对自己的两个叔叔动手,没过多久,朱棣的两个兄弟死的死,废的废。
这个时候,朱棣在做什么?经一位年过六旬的和尚建议,他先假装身体衰弱,躲过了侄子的追杀,再出人意料地拿下北平,又依和尚之命,打着“清君侧”之旗号,很快就夺回了失去的土地,直取南京。1402年六月,朱允炆消失在一场烈焰之中,而他一直想要除掉的叔叔,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朱棣刚一上位,便对有功之人进行了重赏,其中道衍便被公认为第一大功。朱棣给了他一座很大的府邸,还给了他大量的侍女,以示对他的尊敬和宠爱。谁也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之前还一脸野心,根本没有半点僧人模样的道衍,此时却露出了僧人的一面。而那些贺礼与随从,则是由朱棣赐下的“姚广孝”这个俗名还给了他。他每天清晨都会穿着朝袍,一离开朝堂,就仿佛是一个苦修的和尚。所以,他到底想要什么?朱棣的疑惑,与百官们的疑惑一样。
一四一八年(永乐十六年),道衍病入膏肓,朱棣很是感动,几次三番地去道衍的寺庙看望他,询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愿,想要尽可能地实现。躺在床上的道衍,气喘吁吁的说出了这句话,他不是要什么奖励,只是想要朱棣原谅溥洽,曾经是朱允炆身边的一个和尚,由于他追随了皇帝很多年,据传他知晓建文皇帝的行踪,所以被朱棣一关就关了十五年。在生死关头,道衍唯一关心的就是普钦的安全,所以选择的时间也是恰到好处,如果道衍是在朱棣刚刚加冕的时候提出这个建议,那么朱棣对他的尊敬和信赖就会让人起疑心。
后来,他写了一篇讽刺儒家的文章,被所有人唾弃,回国后,他被自己的姐姐拒之门外,就连以前的朋友都不愿意和他接触。唯有已满头银发的普苏,在老先生的病床上鞠躬,说:“谢谢老先生对我这一生的恩情。”也许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一片净土,那就是他在佛门的平静生活。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