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真人版:争议与期待的交织之作

雷书禹说 2025-03-21 00:07:37

迪士尼的最新大制作《白雪公主》即将于3月21日全球上映,这部改编自1937年经典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作品,自官宣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从票房预测到媒体口碑,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了今年春季档的焦点话题。

票房预测:高成本与低预期的碰撞

根据最新的票房预测,《白雪公主》在北美首周末三天的票房预计在4500万到5500万美元之间,全球首周末票房预测为1亿美元。然而,相较于该片高达2.6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这份首周末票房的预测成绩显得并不理想。高成本与低预期的碰撞,使得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充满了悬念。

媒体口碑:褒贬不一的评价

在媒体口碑方面,《白雪公主》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目前,该片在烂番茄网站上仅获得48%的新鲜度推荐,共获得96位媒体人打分,其中46位媒体人为该片打了“新鲜”,而剩下的50位则为该片打上了“烂”分。这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反映了观众和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复杂情感。

《旧金山纪事报》的影评人认为,导演马克·韦布(曾执导《超凡蜘蛛侠》)在艺术指导凯文·奎恩的协助下,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符合预期的《白雪公主》,但并未带来更多惊喜。BBC则指出,故事显得有些杂乱,基调不够清晰,节奏也稍显失衡,但这种“身份认同危机”恰恰是让它值得一看的原因。

《综艺》杂志则对这部电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欢快活泼、浪漫恰到好处的作品,打破了常规。《每日电讯报》则对演员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认为安德鲁·伯纳普饰演的Jonathan有很好的喜剧表现,而瑞秋·泽格勒(白雪公主)的唱功时常惊艳,但加朵(邪恶皇后)的表现则相对平淡。

现代意义与经典改编

《今日美国》认为,《白雪公主》在经典素材中找到了现代意义。IndieWire则称赞这部电影对经典故事的精神饱满、讨人喜爱的改编,其在“做必要的焕新”和“对传统的热爱”之间的平衡值得称赞。THR则指出,这部电影延续了当代童话翻拍中几乎不可或缺的女性赋权模板,但瑞秋·泽格勒的耀眼表现赋予了角色生命力。

然而,并非所有影评人都对这部电影持积极态度。《卫报》直言这部《白雪公主》是一个毫无新意的真人音乐剧翻拍版本,采用了一种平淡无奇的叙事方式,更像是一部为商业利益服务的赚钱机器。TheWrap则认为,如果能缩短26分钟、回到88年前并以手绘动画的形式呈现,或许会更好。

文化亵渎与商业机器的质疑

《金融时报》认为,影片的基调过于保守,甚至显得有些平淡无味。The Daily Beast则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迪士尼所有翻拍作品中最乏味的一部。《纽约日报》则质疑,几十年后,还会有人记得迪士尼在这里试图实现什么吗?很可能不会,但我敢打赌,1937年的原版依然会屹立不倒。

《纽约杂志》则从务实的角度出发,认为有了那塑料感的布景、如同礼品店里卖的俗气服装,该片已然像是发生在主题公园里,根本不需要改编。《波士顿环球报》则表示,这部乏味的翻拍让人昏昏欲睡,甚至有些恼火。《多伦多星报》则认为,马克·韦伯的这部电影毫无魔力可言,但却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耗资2.5亿美元拍出一部毫无亮点的电影,这本身就像是一种‘黑暗艺术’。

敷衍与平淡无味的批评

《独立报》指出,在《白雪公主》中,他们‘优化’了自己的套路——用最低限度的努力制作一部电影,然后简单地堆砌一堆可爱的CGI动物,希望没人会注意到其中的敷衍。《纽约邮报》则认为,这部永恒的经典,作为动画领域的里程碑之作,如今却被改编成一部毫无意义且生硬的真人版‘机器人’,影片一结束便从你的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滚石杂志》则总结道,这部《白雪公主》或许不是最糟糕的动画经典真人改编,但它绝对是最平淡无味的强力竞争者。不过,作为一部睡前故事,它倒是值得加分,因为它肯定会让你昏昏欲睡。

结语

《白雪公主》真人版的争议与期待交织在一起,从票房预测到媒体口碑,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了今年春季档的焦点话题。无论是褒贬不一的评价,还是对现代意义与经典改编的探讨,这部电影都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讨论。最终,这部电影能否在商业和口碑上取得成功,还需等待市场的检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