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六年级,是小学养好学习习惯的最后阶段了,也是为小升初做准备的最重要的两年。
作为小升初家长,我们如何帮孩子,升入初中后才能更快的适应中学生活呢?
抓住最后两年,养好学习习惯
如果小学前4年,家长没有培养好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最后的五年级、六年级,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因为升入初中后,孩子学习的科目瞬时增多、又进入青春期,家长的话可能已经不那么好使了。
所以,初中孩子成绩好不好,全看孩子自己的了。而这也是小学六年孩子积淀下的学习习惯的“反馈”。
简单来说,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到家就有条不紊的该干嘛干嘛。而没有学习习惯的孩子,看着好几科作业要写,尤其有两三科好像都忘记老师课上怎么讲的了,头都大了。
所以,有的孩子10/11点前准时睡觉,有的孩子却是要熬到11点,还在奋笔疾书。
孩子利用遗忘曲线,让学习不费时,且效率更高。我们参考这点,可以帮孩子制定出合理的好习惯养成计划。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12/13岁的孩子,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是处于想要独立、又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期。他们对未来向往又彷徨,还夹杂点担忧。
想要让孩子中学成绩平稳,别被其他杂事分了心,建议家长在五六年级时,提前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让孩子有主动意愿,不用家长催,自主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前储备知识,便于中学时多学科快速消耗
小学三门语数英,而中学第一学期就有七门主科:语数英、地理、历史、生物、政治。
刨除语数英,孩子小学阶段一直接触,地理、生物需要理解,政治和历史则是需要大量背诵了,其中历史更是庞杂,还涉及多学科知识。
避免孩子被中学多门主科吓到,小学阶段能提前接触的,我们可以提前带孩子看看,让孩子中学时上课不是完全陌生的。
有远见的妈妈,小学阶段坚持陪娃做4件事,培养潜在小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