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被撤职后一病不起,1981年请求回乡,为何胡耀邦不批准

历史书香茶馆 2023-10-10 14:20:13

说起新中国的开国大将粟裕将军,世人皆能津津乐道。关于粟裕将军指挥的诸多经典历史战役,就连曾被誉为“军中战神”的林总亦是甘拜下风、敬佩不已。除此之外,毛主席曾在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时候说道:“在我的战友中,就属粟裕将军最后打仗!”

能得到毛主席和林总如此之高的声誉,放眼望去,历史上至今也唯有粟裕将军之人。然而,粟裕将军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背后亦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沉痛代价。

熟知历史的文者都知道,粟裕将军曾在前线战场多次负伤。最令人揪心的是,有一次他的头部遭到重创,虽然当时经抢救保住一命,但是从此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余生经常头痛欲裂难止,到了晚年时更是痛不欲生。

其实相比起这些获得的盛赞和荣誉,粟裕心中一直藏有一个深深的遗憾和愿望:离家六十年,至死都未曾回去看看!

这是他去世前唯一的愿望,虽然之前有3次机会,但是却因各种特殊原因而错过了。那时候他总以为来日方长,待一切稳定、周全时,再回乡看看。岂料,自他被撤职后却是一病不起,即便于1981年请求回乡探望,却还是遭到了胡耀邦的不批准。

据资料显示,粟裕乃是湖南会同县伏龙乡坪村人。粟家在当地一带颇为富裕殷实,因此粟裕自小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于1926年之时,年仅16岁的粟裕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读书期间,他慢慢接触进步思想,后来毅然投身学生运动。

次年之时,立志报国的粟裕离开了家乡。17岁的粟裕带着满腔报国斗争和理想,此次离开竟然成了他和家乡的最后永别。

之后的粟裕一直投身于革命运动,很快进入了叶挺麾下的教导大队。于1927年时,通过考验的粟裕正式入党,在同年时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跟着大部队上了井冈山。

为了救民救国于水火中,自此粟裕一直忙于革命家战斗,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回乡看看。特别时在红军主力部队开始长征后,粟裕奉命留在苏区与敌人打游击战。彼时苏区形势下的危险,其实并不亚于万里长征,所以当时的粟裕,其实做好了以身许国的决心。

在后来的抗战时期,能战善战的粟裕更是在新四军中脱颖而出、大展身手。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忙于为新中国成立拼命奋斗,更是无暇顾忌心中的思乡之情。

一直到建国后,彼时的粟裕才有了一些休息时间。当时他原本打算回乡看看,但是彼时的湘西一带还有零星土匪活到,组织要求安排一个加强连护送他回乡。得知回乡需要如此劳师动众,粟裕将军就打消了念头。这是他第一次错过回乡的机会,此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

于1959年之时,粟裕遭到错误批判,被撤职后一病不起。此时虽然完全有时间回乡,但是被扣上“帽子”的他毫无心情,再加上头疼病情时常发作,所以第二次打消回乡念头。

粟裕第三次回乡是在1981年,彼时的粟裕已经病重多年。此时的他亦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若是再不回乡看看,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

于是他向中央打申请报告,但是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却不批准。因为当时粟裕的身体病情很严重,胡耀邦在询问医生后,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承受舟车劳顿的奔波之苦,所以坚决不批准他的回乡请求。

不过,胡耀邦为了宽解粟裕的思乡之情,还特意让粟裕的老部下张震将军,前往粟裕的家乡拍摄很多照片,就连其祖屋旁的大树也拍了下来,然后把这些照片送到粟裕手中。病重住院的粟裕看到照片后,亦是忍不住感慨万千、心酸落泪。于1984年2月5日时,77岁的粟裕将军在北京病逝。去世前,他一直念叨着家乡的名字。

17 阅读: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