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左传》开篇六个字极为毒辣,到底写的是什么?

梦醒史分 2022-08-05 21:40:47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四书五经,在古代,四书五经几乎和儒家文化一同占据了正统地位,不仅读书人要将其奉为圭臬,就连布衣百姓也免不了受其熏陶,其中,五经之一叫做《春秋》,是由孔子所著的,很多人会分不清《春秋》和《左氏春秋》的关系,后者也叫做《左传》,作者是左丘明,这是两部不同的著作。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左传》,它同样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简练精悍、微言大义,开篇六个字更是极为毒辣!

《左传》开篇六个字到底写了什么?

很多熟读《左传》的人都认为,此书开篇的六个字简直浓缩了全书的精要之处,充分体现了这部著作的整体气质和作者的精湛笔力。原来,这六个字指的是《左传》第一篇的题目,即《郑伯克段于鄢》,短短六个字,主、谓、宾齐全,就概括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让读者迅速抓到了事件主角和事件结果,还引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那么,这六个字到底讲了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

“郑伯”和“段”其实指的是一对兄弟,郑伯是哥哥郑庄公,段是弟弟共叔段,二人是郑武公和武姜所生,一个“克”字点明了两个人的关系,他们并不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反而像敌人一般对峙,哥哥还击败了弟弟。其实,兄弟二人的关系从小就非常紧张,因为哥哥当初在生产的时候很不顺利,正常婴儿出生都是头部先出来,而他却是脚先出来,这就让母亲很是受了一番折磨,因此非常厌恶他,还给他起名叫做“寤生”,弟弟的生产顺利,母亲也更加偏爱他,这就为之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两兄弟渐渐长大,母亲武姜也开始有意地为小儿子铺路,多次劝说郑武公改立弟弟共叔段为世子,但是郑武公并没有答应,因为共叔段从小受宠,性格早已变得骄纵任性,这样的人是很难担当大任的,所以,哥哥得以顺利继位。然而,武姜和共叔段并未就此罢手,要求庄公将制邑赐为其封地;

要知道,这里可是军事要地,怎能随便交给别人把守?讨要制邑不成,武姜又为小儿子要来了京邑作为封地,仗着母亲的偏爱,共叔段越发嚣张跋扈,整日以京城太叔自居,还故意加高了围墙、多次强占周边土地,全然不顾兄弟、君臣之间的礼仪法度,根本没把自己的亲哥哥放在眼里。

面对共叔段的种种嚣张行径,公子吕,也就是郑武公的弟弟都看不下去了,劝说庄公采取行动,还用到了“国不堪贰”这样的说辞,可见,共叔段的做法按照寻常礼仪来看已经非常过火,简直要威胁到庄公的尊严了,但是庄公却显得淡然很多,只说了一句“不义不昵,厚将崩”就不再理会此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来亲昵、归顺,再大的地方、再强的势力也会崩塌,很明显,郑庄公此时还顾念着手足之情,不愿意和亲人真的站在对立面上。

然而,放纵的后果是可怕的,终于有一天,共叔段起兵谋反,还和母亲里应外合,打算篡夺庄公的位置,这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庄公自然也不会再心慈手软,于是,他调动军队予以回击,把共叔段逼得节节败退、逃到鄢城,彻底击败了共叔段,这场战斗,不仅击碎了手足之情,更击碎了庄公和武姜之间的母子情,还发誓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整件事情概括下来,就是母亲的娇纵让共叔段变得不可一世,后来还被权欲驱使起兵造反,郑庄公忍无可忍起兵镇压,在鄢城大败叛军,而《左传》开篇就用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点明了其关键,简练之余,仿佛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

“郑伯克段于鄢”蕴涵着什么?

这六个字的毒辣,显然不仅仅在于其凝练,若是细细品味,便能发现作者的用心之处。郑伯、段是两位主角的身份,“克”字直指其势同水火的关系,古代讲究孝悌,可是这一对兄弟却走到了兵戎相见的境地,简直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兄不像兄、弟不像弟,一方面,共叔段作为弟弟和臣子,本应忠心耿耿、为主分忧,却嚣张跋扈、自视甚高,这是莫大的罪恶;

另一方面,郑庄公作为哥哥和君主,本应该严格治下、赏罚分明,可是他屡次容忍共叔段的过失,没有及早地承担起作为兄长和君主的责任,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一场战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失职?而除了兄弟二人,还有一个人不应该被一笔带过,她就是兄弟两个的母亲武姜,身为母亲,本应该肩负起教养儿子的职责,可是她却把难产的痛苦转嫁在庄公身上,更在之后的多年里一直偏心对待、放纵共叔段,不顾庄公的感受和尊严;

如果她能更公平一点,及时劝阻共叔段侵占领土、招兵买马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之后的祸端!所以,作者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带着讽刺和惋惜的,当母亲的不知平衡兄弟关系,当弟弟的不知恭敬哥哥,当哥哥的也不知友爱弟弟,这一切,原本就是一场无妄之灾啊!当然,也有人认为,庄公对于共叔段的放纵并不是出于兄弟之情,而是包藏祸心!

他是故意让共叔段尝到甜头,然后越发不可收拾,等到他膨胀到一定程度、成为满朝文武眼中的共同祸患之时,再一举歼灭,既能平定祸事,又能赢得一个好名声,因为人们都会认为他是忍无可忍之后才决定对弟弟动手的,作为君主怎么会连这点心机也没有呢?无论庄公是出于何种考虑,他不友爱弟弟的行为都是无可辩驳的,如果他真的顾念兄弟之情,根本不会选择容忍、放纵,而是在一开始就让共叔段尝到苦头,这才能助他长成一个仁义忠孝的人。

结语:

郑伯克段于鄢已成历史,但是,这段故事带给人们的思考却历久弥新,在权力和欲望面前,我们该如何与自己亲近的人相处,又该如何自处?即使到了今天,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的事情也并不少见,我们可以不去评判郑庄公的对与错,但不能不守好自己做人的底线!

0 阅读:19